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构建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环境

【作者】 朱 瑞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阚疃镇中心幼儿园



【正文】      中科院杨雄里教授说:“在孩子发展的早期,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提供或创造一种丰富的、适宜的环境,使幼儿整个脑已全面的方式成熟起来”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可见环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就像《三字经》所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因此,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及其全面发展,适宜的教育环境的创造尤为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创造环境呢?其实,幼儿园教育应该回归儿童本质。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即: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关注儿童需求、指向儿童生活;教育应该关注孩子的完整个体,而不仅是完整个性;教育应该明确——孩子是生活的主体。因此,幼儿园教育要把儿童的生活作为课程的重要部分,让孩子能够在体验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从而获得他们应该获得的经验。下面具体谈几点体会和见解:
  一、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内涵,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在环境创设中,充分挖掘环境的教育内涵,使之成为幼儿所思所想的表达平台,努力实现环境创设的优化。如在“金色的秋天”主题中,幼儿将豆子、花生、稻谷、米等秋天的果实装进纸箱、饼干筒、鞋盒里,制作成了各种乐器。并且,幼儿组成一个小乐队,有指挥,有乐手,每天的活动区时间,幼儿可以自由轮换角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引发幼儿活动的内在动机之一。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引发出环境创设的主题,有利于激发幼儿创设环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作为环境创设的指引者,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举动,聆听幼儿的声音,了解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需要,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衍生出环境创设的主题。如在一次雕塑作品欣赏活动中,幼儿谈论到:“这个叔叔很帅,皮肤很亮很光滑,肌肉一块块鼓起来,很发达,他摆的姿势很美。”“他的肩膀宽宽的,皮肤亮亮的,是古铜色的,好象阳光撒在他身上。”“这个雕像是女的,她的头发长长的,很漂亮。”“她的腰细细的,肌肉比较松,没有那么结实。……教师敏锐捕捉住这些信息,提出“这些雕像美吗”“什么地方美”等问题让幼儿讨论,将幼儿引向共同关注的兴趣点,从而产生“人体雕像”的环境主题。多年来,我们幼儿园始终坚持以“大幼儿园”的思想为基础,引导幼儿将环境创设渗透到幼儿园的各个方面,充分利用每一方土地、每一寸空间,努力拓展环境创设层面,从活动室延伸到寝室、走廊、阳台乃至整个幼儿园,使之呈现出立体化的特征。如在“西游记”中,幼儿将白色玻璃绳粘贴在门框上制作成“水帘洞”,每天来园时,孩子们总喜欢搔首弄姿模仿小小猴儿穿梭于水帘之中;他们在寝室利用橡皮筋打结编织成错综复杂的“盘丝洞”,想方设法抵挡外来侵犯
  二、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创造良好的动态环境
  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十分好动。幼儿常常乐意通过自身的运动了解环境、参与环境,动态的事物更容易勾起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必须为幼儿展现一片动态的活动环境,给他们机会去活动、去操作,尽可能去接触变化的事物,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变化过程。如果我们在活动室限有的空间摆放了大小不一的积木,任幼儿在自由活动中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活动,满足活动需要,发展基本动作;在探索区设置了可玩性很强的玩具板,有滚珠、流水、磁吸拼贴。幼儿将彩珠放在透明的斜面槽板上,在动力加速的作用下,珠珠沿着S形槽向下滚动,可以看到不同形状、不同重量的珠珠其滚动速度不同;幼儿通过加水到水管里并操作开关,控制水的流动,能训练手眼协调;幼儿随意选择磁性几何图形,拼贴成各种物体。在这样极具可变性和创造性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初步感受了事物间的联系与变化。
  三、创设富有美感的环境,提升幼儿感受美的能力
  美感的环境指环境的美化效果的环境。墙饰应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对幼儿进行美育。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尊重幼儿的审美情趣,满足儿童的审美需要,装饰的墙面不仅要色彩艳丽、明快,还应生动活泼,富有童趣,使幼儿一走进活动室就感到愉悦欢快。优美的环境对于容易接受鲜明形象的幼儿来说十分需要,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引导和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比如认识蔬菜、水果,我们把花菜和红萝制作成花莱姐姐、萝卜娃娃、水果娃娃,用胡豆、豌豆拼插成金鱼,南瓜做成月亮船,茄子做成小帆船,每一个造型艺术品都应让幼儿喜爱。春天来了,把粉红的桃花、嫩绿的垂柳、破土的小草、活泼的小动物搬进活动室,会使幼儿感到大自然的美好。美化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美的情感,感受美的情趣,培养初步审美能力。
  四、创造宽松的、民主的、关爱的心理环境,促使幼儿积极、愉快、健康向上。
  建立成人与幼儿之间平等、民主、宽容、支持的精神环境是形成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人际心理环境前提条件,让幼儿在幼儿园这个环境中获得心理上安全与自由,感受到师幼及伙伴间的关爱和理解,如此,幼儿才有可能大胆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见解,喜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索与表现。小班幼儿入幼儿园是独立地进入人生第一个社会环境,初入园的不适应新环境常常以哭闹来表达自己的愿望、行为,教师应该用母亲般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情绪,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且行为举止,分析小班幼儿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个别疏导,给予理解、宽容和帮助,才会化解孩子们心中的“不安”。教师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环境,用游戏、生活、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满足幼儿合理的需要,以情入手,紧抓幼儿的兴趣点,激发幼儿的兴趣,给幼儿发表见解自己决定、自由探索、充分交往、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自主的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当幼儿遇到障碍、冲突或过错时,教师需了解、点拨和帮助;当幼儿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时,教师应该迅速地捕促,热情鼓励和支持;当幼儿在探索中出现不成熟的行为时,教师需给予宽容、理解和引导;当幼儿自发生成新构想时,教师更应该满怀兴致关注,欣赏和扶持。
  事实告诉我们:宽松、愉快、积极、自主的游戏、生活、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幼儿生活质量提高的具体体现。
  总之,构建良好的幼儿教育环境,不但要有理论支持,还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与道德结合,与专业结合,从而形成幼儿园特有的课程文化、课程内涵。幼儿教育就是环境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展,环境教育将不断被赋予新时代的内涵。为此我们就一定要为幼儿营造快乐天地,让幼儿徜徉在金色的阳光中。引领幼儿不断走向学校,走向社会,以健康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不断造就自己,获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