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处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

【作者】 黄正圆

【机构】

【摘要】高中语文选修课实在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由选择的一种课程,但在现实状态下,选修课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缺失,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缺失,教学评价的多样性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旨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遵照新课程理念,适时开设,灵活处理与必修课程的关系;二是在教学方法上,教材整合要突出专题;三是教材处理体现少而精,增添切实可行的示范性讲解:四是课程内容问题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关键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处理
【正文】      “选修课程是指依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方向,允许个人选择的课程,是为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而开发的课程。”这里的选修课主要指高中语文选修课,具体而言,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之外,在学生兴趣、爱好和志向的基础上,为加深拓宽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才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由学生自由选择的一种课程。但在现实状态下,特别是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环境下,选修课程在中学阶段还处在摸索阶段,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缺失
  “选择性是选修课存在的灵魂,选修课之所以为选修课,就在于它可以选择。”但在实际中,学校要开设语文选修课,只能围绕高考可能考的、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科目开设,所开设的选修课程突出共性特征,缺少个性特征。比如本地,对教材的选择也是统一的,学生没有选择权,教师没有选择权,学校也没有选择权。最终,选择的依据就是市教研室下发的期末考试范围。期末考试考什么,所有下属学校就教什么,教师也只好把选修课当作必修课程来教,选修课程的校本特征也就被淡化了,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就缺失了。
  二、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缺失
  首先,由于“选修不选”,为了应对考试,为了万无一失,语文选修课教学有很大的困难,表现在:选修课科目设置多,课程量大,课时不够;备课量大,教师负担重;难易落差大,不好把握难易度。
  其次,教学过程中,究竟以自修为主,还是以讲授为主难以把握。因考试限制而放不开手脚,教师为了赶进度,省时间,学生的一切自主、合作、探究,都由老师一讲了之。选修教材中富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人文营养大量流失。教学方式的“开放性”缺失,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连“基础性”也得不到保证,更不要奢谈个性发展了。
  三、教学评价的多样性缺失
  课标指出:“选修课的评价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但大多数教师跟着感觉走,或者仍然按照旧模式教,不能充分利用开发的课程资源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最终,选修课的评价必然还是落于传统的考试,说什么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只是纸上谈兵。
  那么,究竟该如何处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呢?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几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照新课程理念,适时开设,灵活处理与必修课程的关系。学校可根据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开设语文选修课,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及能力灵活地选择自己所学的课程。但前提是还需教师指导,不能放任自流。
  二、教学方法上,教材整合要突出专题。针对某一模块的具体内容,确定若干专题,让学生在规定的36个学时内完成一系列专题研讨。如按照文学发展的脉络,整合成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散文、明清小说等专题,使学生增强不同文体的时代感,有利于学生对同一体裁的纵向比较。按照不同风格流派,整合成宋词的豪放派模块、婉约派模块研究等。这样就能解决选修课科目设置多,课程量大,课时不够的问题。
  三、教材处理体现少而精,增添切实可行的示范性讲解,同时,要突出灵活性,增加结合生活的实践体验。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可是却经常听到学习语文无用的论调,甚至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这是我们教学环节上忽略了语言实践造成的。所以我们要调动生活元素,在语文课上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比如在《语言文字应用》第四节《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的教学中,就不要简单地告诉学生错别字有哪些类型等,可以组织学生搞一个“给城市洗把脸”活动,将城市街头的各类广告、街头标志、店铺招牌中的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错别字找出来。在学习《中外名人传记》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试着给自己、父母以及家乡的名人写一篇传记。这样由“告诉式”变为“参与式”,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也能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钻研的精神,增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四、课程内容问题化,评价方式多样化
  可以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关注学生差异,面向学生的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集中学习、个别化学习、讲授式与合作化学习,还有研究性与专题辩论式学习、小论文写作等。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期末论文、课堂作业、同学互评、课堂表现等方式来评价,而不是传统的考试模式。
  总之,在选修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在以后的教学中,希望通过校方、教师及学生多方面的努力,能够日臻完善,使选修课能够成为名符其实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版,第298页。
  [2]任长松:《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