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连乘应用题》教学设计
【作者】 陈仕坤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盘水镇第一小学
【正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盘水镇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在进行广播操表演,排成了3个完全相同的方阵,每行8人,有5行。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最想解决哪个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回答如下:(1)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每个方阵有多少人?(3)2个方阵有多少人?
3、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评析:通过创设“学生广播操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乐于“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讨论方法,明确思路。
1、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交流多种解题思路。
(1)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2)集体反馈,方法如下:
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
列成算式:5×8=40(人)?或?5×8×3=120(人)
40×3=120(人)
(板书: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
方法二:把3个方阵横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行的人数,再求出5大行的人数。
列成算式:3×8=24(人)?或?3×8×5=120(人)
24×5=120(人)
方法二:把3个方阵竖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列的人数,再求出8大列的人数。
列成算式:3×5=15(人)?或?3×5×8=120(人)
15×8=120(人)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义,并呈现相应的课件辅助理解。
2、解决课始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3、师小结:刚才碰到问题后,同学们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本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呈现:学校教学楼和三(2)班的教室。
师:五一长假期间学校要在每间教室安装节能日光灯,那么这幢楼一共要安装多少盏呢?
(1) 学生质疑,提出想法:还要知道每层有几间教室?每间教室要安装几盏灯?
(2) 呈现相关信息:每层有5间教室,每间教室要安装6盏灯;
(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4) 指名几生板演反馈,方法如下:
方法一:5×6×3=90(盏) 方法二:3×5×6=90(盏)
方法三:6×3×5=90(盏)
让学生独立表达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一中的解题思路:先求每层的盏数,再求3层的盏数。(板书:先求每层的盏数)
3、师:安装了节能日光灯后,可以节省用电,那平时学校用水、用电、用煤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老师了解到这么些信息:
呈现表格:
平均每月使用量 一年总计
水?200吨 ( )元
电?1000度 ( )元
煤?2吨 ( )元
(1)师:从表格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要解决些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知道什么?
(2)学生提出还需要填充的信息:水2元|吨; 电6角|度 ; 煤800元|吨;一年有12个月
(3)指名几生板演反馈,方法如下:
求一年水费 方法一:?200×2×12=4800(元)
方法二:?200×12×2=4800(元)
方法三:?12×2×200=4800(元)
求一年电费:1000×6×12=72000(角)=7200(元)
求一年煤费:2×800×12=19200(元)
让学生独立表达求一年水费时所采用的多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求一年水费方法一中的解题思路:先求每个月的钱,再求一年12个的钱。(下转第43页)
(上接第31页)
(板书:先求每个月的钱)
4、师:从2007年起学校开展了节水节电行动,省下来的钱给贫困生买礼物。
呈现信息:
(1)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交流方法如下:
方法一:2×6×3=36(元)先求每套铅笔的钱,再求每套圆珠笔的钱。
(板书:先求每套铅笔的钱)
方法一:2×6×3=36(元)先求每支圆珠笔的钱,再求每套圆珠笔的钱。
(板书:先求每支圆珠笔的钱)
四、回顾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连乘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教材根据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较好地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本课,我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
(此文系黔西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2012QXN446 研究论文)
【课例背景】
应用题教学改革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应该怎样进行应用题教学?这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应该增强应用题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开放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就是要改变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呈现方式单一,条件答案唯一的状况,让学生感受到应用题生动、有趣、有用,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用两种方法解答。
2、进一步学会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连乘应用题的分析方法是重点,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呈现:盘水镇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在进行广播操表演,排成了3个完全相同的方阵,每行8人,有5行。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最想解决哪个数学问题?
2、学生提出问题,回答如下:(1)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每个方阵有多少人?(3)2个方阵有多少人?
3、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评析:通过创设“学生广播操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乐于“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二、讨论方法,明确思路。
1、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交流多种解题思路。
(1)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2)集体反馈,方法如下:
方法一: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出3个方阵的人数。
列成算式:5×8=40(人)?或?5×8×3=120(人)
40×3=120(人)
(板书:先求出每个方阵的人数)
方法二:把3个方阵横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行的人数,再求出5大行的人数。
列成算式:3×8=24(人)?或?3×8×5=120(人)
24×5=120(人)
方法二:把3个方阵竖着并在一起,先求出一大列的人数,再求出8大列的人数。
列成算式:3×5=15(人)?或?3×5×8=120(人)
15×8=120(人)
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表示的意义,并呈现相应的课件辅助理解。
2、解决课始学生提出的其它问题:每个方阵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3、师小结:刚才碰到问题后,同学们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本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课件呈现:学校教学楼和三(2)班的教室。
师:五一长假期间学校要在每间教室安装节能日光灯,那么这幢楼一共要安装多少盏呢?
(1) 学生质疑,提出想法:还要知道每层有几间教室?每间教室要安装几盏灯?
(2) 呈现相关信息:每层有5间教室,每间教室要安装6盏灯;
(3)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教师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题。
(4) 指名几生板演反馈,方法如下:
方法一:5×6×3=90(盏) 方法二:3×5×6=90(盏)
方法三:6×3×5=90(盏)
让学生独立表达每一步计算所表示的意义,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方法一中的解题思路:先求每层的盏数,再求3层的盏数。(板书:先求每层的盏数)
3、师:安装了节能日光灯后,可以节省用电,那平时学校用水、用电、用煤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老师了解到这么些信息:
呈现表格:
平均每月使用量 一年总计
水?200吨 ( )元
电?1000度 ( )元
煤?2吨 ( )元
(1)师:从表格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要解决些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知道什么?
(2)学生提出还需要填充的信息:水2元|吨; 电6角|度 ; 煤800元|吨;一年有12个月
(3)指名几生板演反馈,方法如下:
求一年水费 方法一:?200×2×12=4800(元)
方法二:?200×12×2=4800(元)
方法三:?12×2×200=4800(元)
求一年电费:1000×6×12=72000(角)=7200(元)
求一年煤费:2×800×12=19200(元)
让学生独立表达求一年水费时所采用的多种方法。重点引导学生求一年水费方法一中的解题思路:先求每个月的钱,再求一年12个的钱。(下转第43页)
(上接第31页)
(板书:先求每个月的钱)
4、师:从2007年起学校开展了节水节电行动,省下来的钱给贫困生买礼物。
呈现信息:
(1)生独立列式计算。
(2)学生反馈,交流方法如下:
方法一:2×6×3=36(元)先求每套铅笔的钱,再求每套圆珠笔的钱。
(板书:先求每套铅笔的钱)
方法一:2×6×3=36(元)先求每支圆珠笔的钱,再求每套圆珠笔的钱。
(板书:先求每支圆珠笔的钱)
四、回顾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教学连乘应用题,连乘应用题有两种解法。教材根据连乘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特点,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找出要解答的问题,较好地理解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方法。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学生自主的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本课,我不是引着学生逐字逐句分析并解答应用题的,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的探究和合作交流,“你自己试一试,然后小组讨论,你教一教不会的同学。”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连乘应用题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而且学生普遍能讲出道理来,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以小组活动为主体,创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和学习氛围。每个问题的提出,先是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到两人商讨,然后小组交流,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2、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设计者。面对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感到数学枯燥无味、抽象难学的现状。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喜闻乐见,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扶——半扶半放——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使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应用题教学理当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与解题思路的梳理。本节课在分析应用题时,让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议论、去争辩、去探索。这样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