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初探

【作者】 佘海燕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第二十八中学校



【正文】    化学这一课程是从初中三年级才开始起步的,是一门主要介绍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的课程,其教学内容较乏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化学老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注意激发学生在化学方面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旨在为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创设教学情境的意图在于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否则则会促使恶性循环的产生,没有学习兴趣,就不可能深入学习化学课程,化学知识掌握不够则不会激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鉴于创设教学情境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下的初中化学老师,必须注重日常工作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对当前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有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有效方法,旨在与同行交流,为化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一、注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存在众多的化学知识,所以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日常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老师可以导入生活中的某些情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双氧水制取氧气时,化学老师可以给学生提出这些问题来导入教学内容:同学们有没有见过医生用双氧水来为你们伤口消毒的情景?假如用过氧化氢消毒为何会出现多个气泡?过氧化氢溶液在分解过程中得到怎样的气体?并在提问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消毒伤口的照片,这种提问质疑的导入方式,所提的是与学生日常相关的相关问题,不仅问题通俗易懂,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借助化学实验
  化学这一门课程主要的教学形式是实验,化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验。所以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化学实验,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在教学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的定义以及转化这一课时,在正式授课前,让学生都配置适量的糖水,并思考如何把糖水的甜度提到最高,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供学生思考:在正常温度下,往你们的糖水中无限添加白糖,你们糖水的甜度是否在不断提高?通过在实验中提问的方式,把不饱和溶液以及饱和溶液的概念引出。随后向学生提问:用怎样的方法来判断你们手中的糖水是否达到饱和?与此同时,学生们必定会开动脑筋,在经过一番讨论后获取判断方法。接着让学生们思考:如果你们的糖水已达到饱和状态,如果继续往里面加糖,采用怎样的办法来溶解这些糖,改变糖水的饱和状态。学生们经过探究后会得出把水加热或者加进足量的水的结论。借助实验过程中,在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中通过不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注意借助“小魔术”
  创设化学教学情境时可以借助”小魔术“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可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一节趣味实验课中,把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高锰酸钾以及浓硫酸后,与酒精灯的灯芯相接触,便可以点燃酒精灯。学生们必定会吃惊,会提出为什么没有火焰却可以把酒精灯点燃的问题。这样在拓展学生思维的基础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学“燃烧与灭火”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魔术道具:把水以及浓度为95%的酒精按照1:2的比例进行配置,再用一块手绢浸湿并拧干后,把手绢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手绢燃烧一段时间之后,学生们却发现手绢完好无损的在那里。学生必定会产生质疑,思考手绢经过了火焰烧灼为何却完好无损。化学老师便可以乘势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借助“小魔术”的创设情境方式会使学生对化学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热衷于探究“魔术”的秘密。
  四、注意借助自然现象或者化学小故事
  学生们都爱听故事,化学教师可以引进与化学知识相关的小故事以及自然现象,必定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学“燃烧条件”一课时,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夏天夜晚墓地上“鬼火”出现的原因,告诉学生墓地尸体中磷化氢的燃点低,加上夏季气温高,这种气体一旦与空气接触便会发生自燃现象。这种神奇小故事的引用,可以使学生理解燃烧条件的相关难点,并且在听到这些故事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知识学习垫定扎实的基础;比如在教学酸碱指示剂一课时,化学老师可以为学生讲酸碱指示剂发明的故事: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也算是偶然,英国的化学家波义耳在做实验时,他的助手搬了一盆紫罗兰进了实验室,因为他助手的疏忽,稀盐酸滴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助手原本想把被污染的花瓣摘掉,波义耳却注意到紫罗兰的花瓣已经变了颜色,变成了红色,于是他马上和助手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最终把酸碱指示剂、石蕊试纸发明了出来。自然界中紫卷心菜、牵牛花瓣等植物都能做酸碱指示剂,化学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这些植物来制作酸碱指示剂。通过这种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方式,孩子们对化学的兴趣程度有所增加,提高了对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对生活中的常识有所深入了解,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了自身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以及团队之间的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初中化学老师必须掌握创设教学情境的良好方法,通过借助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故事、小魔术以及实验等方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获取全面的学科知识,并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