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从 林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很久以来,阅读教学一直被中学英语老师认为是一项费时而又无显著成效的工作。他们精心备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为,但是仍很难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
【关键词】探究;初中英语;应用
【正文】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课题批准号:CTF 120862)被列为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教育规划重点课题,本文是它的子课题《初中英语有效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课题立项号KYE299)课题研究成果。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主动的运用英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在研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对培养创造性人才有重大事意义,鉴于这种情况,本文作者提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使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研究以探究性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探究性学习对于英语阅读产生的影响。本论文由三个部分组成,首先是有关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背景;其次讨论了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最后是探究性学习在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分析,作者认为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背景
  本节主要介绍了探究性学习的理论背景,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及其特点。
  1.探究性学习的定义
  所谓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关系。
  具体的说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学过程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给学生自由表达、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发展学生精神生活的过程,是学生自我探索和发现真理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施展的过程。
  2.探究性学习的特点
  1)自主性
  在教学关系上,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变化决定了教师角色的转化。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这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的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开放性
  探究性学习的在内容上是开放的,目标是很灵活的。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大胆创新、实现自我的学习环境。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地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创造能力。
  3)实践性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的。学生借助于一定的手段,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在做中学。在这过程中特别强调学生的操作等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统一,用这种主体的实践活动促进学习者的发展。
  二、当前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
  在当前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片面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关注教学的结果。教学很大程度还停留在以文章作为语言教学,即许多教师把阅读材料作为用来讲授知识的一种形式,只是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阅读文章所表达的信息。他们在阅读训练中都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生的成绩还是很难以提高。阅读并不是学习者掌握语言的被动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互动的活动,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指导他们进行有效的阅读。
  三、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启发学生确定学习主题
  我们不能因为英语阅读教学课的存在而迫使我们的学生被动接受这门课程。所以我们在设计英语学习的主题时,一定要首先考虑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而不是先想教师该教些什么,探究的主题设计要注重来自学生的问题。
  2. 引导学生制定学习方案
  学习的主题一旦确定下来,教师就要帮助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这是英语研究性学习的主体部分。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必须体现以下几点:
  第一,主体性。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中的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大胆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灵活组织生动活泼的课上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新的知识,并独自掌握运用新的知识。
  第二,合作性。英语探究性活动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只有在合作中学生之间才能取长补短,各自所能。当然良好的合作表现在每个小组活动之中,所以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分配中的学生的合理而又多样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强弱搭配方法,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还能提高学生课堂英语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注意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在这种合作过程中,学生小组成员之间既要有明确的分工,又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通力合作,防止出现被动参与的情况。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与人协调完善自我。
  3.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
  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师着重强调评价的激励作用,而不在于结果的正确与否。教师应主要看学生有无自己的创新,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观察,对于那些敢于发表自己意见,有独特见解的学生一定要大张旗鼓的给予赞赏。
  所以我们的英语阅读不但要让学生读懂文章的主旨大意,更要帮助他们找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不要使英语教学出现“满堂灌”、“满堂练”、“满堂读”. 英语教学的创新就是要走进英语,走进课堂.教师只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英语阅读课才能焕发活力,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洪成 《现代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8
  [2]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陆春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艺术[J].教学与管理,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