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适时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突破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

【作者】 刘先红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天宝乡中心校



【正文】      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某一个知识点在讲解过程中感觉比较棘手,自己千言万语的讲解,然而学生总是很难理解,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学生的现有条件所限制和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的使用落后,一味地凭借我们三寸不烂之舌,未必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近几年来,各地都在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教师信息技术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比如:PPT课件的制作,Flash的使用,各种播放器的链接等等。教师明确了课堂教学由教学目标、教师、学生和多媒体等构成的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把多媒体引入语文课堂,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手段,不仅可以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感染力,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交流,从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突破小学语文教学重难点的一些感受和体会,分享给各位同行。敬请批评指正。
  一、整合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设计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适时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能够整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能充分发挥科学、准确、生动、形象、视野宽阔等方面的教学优势。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3课《笋芽儿》,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了解竹笋的生长过程中,学习笋芽儿冲破一切阻力茁壮成长的精神。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三四分钟的时间,先播放一段竹林景观的录像,将青翠欲滴的竹叶展示在学生面前,然后镜头重点落在竹笋上,让学生感知竹笋的形、色。此时教师就抓住时机,及时提问:笋芽儿是怎样成长为竹子的?需要哪些条件?能够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从而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如果能巧妙、新颖地导入新课,就能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学习的动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而多媒体手段恰好就能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例如: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日月潭》,这是一篇经典的说明文,现在我们语文老师这一辈都学过这篇课文,主要描述了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的美丽景色。然而,课文中所提及的阿里山、日月潭都在我国台湾省,绝大部分学生未曾去过的地方。那秀丽的自然风光、童话般的仙境更是许多学生难以想象的。笔者以往每上到这一课,总觉得比较棘手,我们教师在课堂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利用多媒体能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进行综合处理和强大交互式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了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名胜古迹和美丽的日月潭。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多媒体,把学生带到了令人向往的宝岛台湾,领略着风光无限的日月潭,从而很自然的沉浸到课文描素的情境中了,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将远在我国东部的台湾拉到了学生的眼前,教学的难度也大幅度降低了。
  三、运用多媒体,化静态为动态,增强教学的直观感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的运用,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将课文中的静态画面和比较抽象的,离我们生活久远的意象转化为生动的、易于理解和想象的动态画面、图像。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学生对爬山虎的脚没有感性的认识,特别是对爬山虎的脚在爬墙时的一系列动作更是一无所知,而如果利用多媒体的Flash技术,可以将爬山虎的脚在“爬”时的形状及动作的变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胜似我们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利于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学生的理解。
  四、视听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跃起来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的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在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在课堂上,并将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比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如果仅凭老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但是,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上一段投影,再链接上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的部分乐段,可以再现皮鞋匠的联想内容,声像同步,使学生置身于“月光曲”的意境之中。让全新的多媒体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优势,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不管是多媒体也好,其他技术也罢,都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我们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依靠多媒体,就目前而言,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还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体,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师对学生的控制力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学生也容易造成视觉和听觉的疲劳,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只能根据教学过程中的需要,适时地插播多媒体片断,以解决讲授过程中难以突破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