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策略探究
【作者】 杨丽华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盘水镇第一小学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兴趣式”教学法要比“灌输式”“传授式”教学法都要省时、省力、省心,这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直观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美术的特点,有效借鉴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让学生变得主动学、自主学,要学、爱学,这样不仅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小学美术;兴趣教学;信息化;有效性
【正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强调了素质教育理念。现如今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已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大脑中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游戏能够把美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美术教材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成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美术,学会欣赏美。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不断地主动探索,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游戏教学法能够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二、巧借媒体,让美术课堂精彩实效
㈠它给欣赏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以往的欣赏课一贯以教课的老师出示一张张图片讲解图片的艺术风格、艺术背景、艺术流派、有时讲得口干舌燥,也未必让学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特别是遇到一些建筑方面的课,一堂课下来、即使你再激情澎湃,学生了未必真正了解方位的转换、角度的变化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而且课前要大量收集有关方面的书籍、花费时间较多。现在只要轻轻一点鼠标轻轻输入几点字,你想要的资料就一目了然,不但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资料齐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色彩绚烂。如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时,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立刻显在你眼前,好像突然间他就走到同学们的跟前。介绍某一作品时,不但能直观感受到作品全貌所带来的震撼感觉,也能放大局部欣赏画家清晰、有力的笔触,使学生更真切感受到其运笔、用墨及线条的的魅力。不但可以进行全面观赏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还可以选取一些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打印出来,使学生近距离欣赏、感受、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感,产生一种亲切感。
如上《美丽的盘子》,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抛出话题:“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盘子世界去逛一圈,大家去不去?”“去——”在一阵欢呼声中,我手轻轻一动,屏幕上一个个丰富多彩且不同款式、不同材料美丽的盘子随着轻音乐缓缓出场,“啊!太美啦!”“哇噻”在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多媒体电脑完成了快捷、方便、有效的以欣赏为切入点来导课的使命,在学生感知美的同时愉快地进入主题。
㈡帮手工教学推向生动的阶梯
手工课孩子都相当感兴趣,但在讲解步骤时,老是遇到一个问题,如师示范时,由于师生距离远,孩子不可能都看得清楚,且讲解又费口舌,特别在讲解细节部分时,往往要多讲几遍、师讲得累、学生也看累,这样孩子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不够自信的孩子往往会放弃,不仅使整节课收不到好的效果,也会使孩子对手工课慢慢失去兴趣。现在有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一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放大演示过程,学生就能看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其二,可利用电脑操作利用课件演示全过程,使程序更加明朗。如《剪花边》利用课件制作剪花边的全过程,特别是衔接部分如果是平时师拿在手上演示往往学生会把连接处剪断,而在投影仪下,学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一下把本节课难点部分轻松给解决。
如上《点心》一课,就是利用橡皮泥捏的点心作品,师捏好几盘“点心”进入课堂,想让学生欣赏一下师捏的作品,真切感受到用橡皮捏出的艺术魅力,怎么办呢?盘子又不能竖起来给同学们看,那样“点心”就会洒落地上,一个一个端过去欣赏又费时,孩子看了时间又短,难以真切感受到“点心”的魅力。其二、无法看清师捏的技巧。橡皮泥制作技法很多种、有搓、压、挤、切、捏…等,一遇到讲解制作的技法时,学生们老伸长脖子喊“老师,我看不清”。“老师再说一遍,”“老师,这怎么压成一朵花”……不但老师听的心烦,也影响课堂纪律。现在自从学校安装了多媒体电脑,真是省事多了,上起课来干劲足了,孩子们再也不用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只要打开投影仪,在投影仪上示范各种技法,学生学得省心,师也教得开心。特别是展示学生作品时,以往学生捏好的手工作品只能小组互相观看,有时遇到好的作品时同学们会互相传来传去,特别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又强,总爱凑热闹,只要有“哇!好漂亮!”一声传出。总会有一窝蜂孩子跑过去看,挤来挤去乱成一锅粥。现在可好了,投影仪帮上大忙。孩子们都爱得到表扬,作品都想得到认可,让别人欣赏、赞美。现在把学生捏好的手工作品都可以一一放到投影仪上放大观摩、讲解、讲评、学生们别提有多高兴。这样不但可让同学们欣赏到更多别人的作品,提高“眼力”,也可让孩子得到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肯定,这样孩子们对手工课更多了一份兴致,更多一份向往。
㈢使情境教学添加想象的空间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创设一些愉悦、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的内容当中,情不自禁去感受美,享受美,从而提高孩子想象的能力。如上《下雨了》一课,我利用电脑播放“下小雨”“下大雨”下暴雨“时的场面,真实重现不同雨的人的表情、动态及雨衣的变化和雨线的密度变化,使学生又似身临其境很亲切、很真实重见不同雨的画面,积累素材,为孩子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像这种在电脑中利用课件能直接播放动态的画面,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种最直接的场面感受。它能使孩子记忆更深刻,储存资料会更持久,对这种课会更期待,对美术课会更多一份期盼,画出的作品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生活。
罗丹所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对美术兴趣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美术,寻找美术中关于美的学问,各自寻找自己心中不同的美;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此文系黔西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 课题编号:2012QXN446 研究论文)
在于外表,也源于内在,内外合一即是美学的最高境界。那么如何在短时间的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下面我就如何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谈谈个人的几点拙见:?
一、游戏教学,让孩子更想学美术新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强调了素质教育理念。现如今单一的传授式教学已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做游戏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好玩好动的心理需求。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大脑中最积极最有创意性的区域。游戏能够把美术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美术教材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游戏内容,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游戏成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美术,学会欣赏美。学生能够通过游戏不断地主动探索,这样就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散,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游戏教学法能够使课堂变得轻松、活跃,能够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二、巧借媒体,让美术课堂精彩实效
㈠它给欣赏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以往的欣赏课一贯以教课的老师出示一张张图片讲解图片的艺术风格、艺术背景、艺术流派、有时讲得口干舌燥,也未必让学生听得有趣、记得牢固,特别是遇到一些建筑方面的课,一堂课下来、即使你再激情澎湃,学生了未必真正了解方位的转换、角度的变化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而且课前要大量收集有关方面的书籍、花费时间较多。现在只要轻轻一点鼠标轻轻输入几点字,你想要的资料就一目了然,不但节省时间,更重要的是资料齐全,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色彩绚烂。如在欣赏齐白石的作品时,画家的代表作及其生平介绍就立刻显在你眼前,好像突然间他就走到同学们的跟前。介绍某一作品时,不但能直观感受到作品全貌所带来的震撼感觉,也能放大局部欣赏画家清晰、有力的笔触,使学生更真切感受到其运笔、用墨及线条的的魅力。不但可以进行全面观赏其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还可以选取一些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打印出来,使学生近距离欣赏、感受、拉近与作品的距离感,产生一种亲切感。
如上《美丽的盘子》,课一开始,我就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抛出话题:“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盘子世界去逛一圈,大家去不去?”“去——”在一阵欢呼声中,我手轻轻一动,屏幕上一个个丰富多彩且不同款式、不同材料美丽的盘子随着轻音乐缓缓出场,“啊!太美啦!”“哇噻”在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多媒体电脑完成了快捷、方便、有效的以欣赏为切入点来导课的使命,在学生感知美的同时愉快地进入主题。
㈡帮手工教学推向生动的阶梯
手工课孩子都相当感兴趣,但在讲解步骤时,老是遇到一个问题,如师示范时,由于师生距离远,孩子不可能都看得清楚,且讲解又费口舌,特别在讲解细节部分时,往往要多讲几遍、师讲得累、学生也看累,这样孩子心里就会产生一种畏难情绪,注意力就容易分散,不够自信的孩子往往会放弃,不仅使整节课收不到好的效果,也会使孩子对手工课慢慢失去兴趣。现在有了现代化信息技术,其一可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放大演示过程,学生就能看了一目了然,清清楚楚,其二,可利用电脑操作利用课件演示全过程,使程序更加明朗。如《剪花边》利用课件制作剪花边的全过程,特别是衔接部分如果是平时师拿在手上演示往往学生会把连接处剪断,而在投影仪下,学生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一下把本节课难点部分轻松给解决。
如上《点心》一课,就是利用橡皮泥捏的点心作品,师捏好几盘“点心”进入课堂,想让学生欣赏一下师捏的作品,真切感受到用橡皮捏出的艺术魅力,怎么办呢?盘子又不能竖起来给同学们看,那样“点心”就会洒落地上,一个一个端过去欣赏又费时,孩子看了时间又短,难以真切感受到“点心”的魅力。其二、无法看清师捏的技巧。橡皮泥制作技法很多种、有搓、压、挤、切、捏…等,一遇到讲解制作的技法时,学生们老伸长脖子喊“老师,我看不清”。“老师再说一遍,”“老师,这怎么压成一朵花”……不但老师听的心烦,也影响课堂纪律。现在自从学校安装了多媒体电脑,真是省事多了,上起课来干劲足了,孩子们再也不用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只要打开投影仪,在投影仪上示范各种技法,学生学得省心,师也教得开心。特别是展示学生作品时,以往学生捏好的手工作品只能小组互相观看,有时遇到好的作品时同学们会互相传来传去,特别低年级孩子好奇心又强,总爱凑热闹,只要有“哇!好漂亮!”一声传出。总会有一窝蜂孩子跑过去看,挤来挤去乱成一锅粥。现在可好了,投影仪帮上大忙。孩子们都爱得到表扬,作品都想得到认可,让别人欣赏、赞美。现在把学生捏好的手工作品都可以一一放到投影仪上放大观摩、讲解、讲评、学生们别提有多高兴。这样不但可让同学们欣赏到更多别人的作品,提高“眼力”,也可让孩子得到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肯定,这样孩子们对手工课更多了一份兴致,更多一份向往。
㈢使情境教学添加想象的空间
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多创设一些愉悦、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课的内容当中,情不自禁去感受美,享受美,从而提高孩子想象的能力。如上《下雨了》一课,我利用电脑播放“下小雨”“下大雨”下暴雨“时的场面,真实重现不同雨的人的表情、动态及雨衣的变化和雨线的密度变化,使学生又似身临其境很亲切、很真实重见不同雨的画面,积累素材,为孩子创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像这种在电脑中利用课件能直接播放动态的画面,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种最直接的场面感受。它能使孩子记忆更深刻,储存资料会更持久,对这种课会更期待,对美术课会更多一份期盼,画出的作品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生活。
罗丹所说“世界上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美术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从而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对美术兴趣的提高,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美术,寻找美术中关于美的学问,各自寻找自己心中不同的美;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学变得更加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