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科技教育走进小学科学课堂

【作者】 嵇 黎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人类生活的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其中蕴藏着许多奥妙无穷的秘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小学生常常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能主动地向小学生介绍一些与身边事物相关的科学知识,对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兴趣,使他们从小养成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对他们终身有益,对祖国未来也是大计。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科技教育;观察实验;认识自然规律
【正文】
  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及时地指出了科技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因此,从娃娃抓起进行科技教育是21世纪祖国发展的奠基工程。
  人类生活的大自然,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其中蕴藏着许多奥妙无穷的秘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小学生常常会向老师提出一些具有科学意义的问题,及时回答他们的问题,并能主动地向小学生介绍一些与身边事物相关的科学知识,对培养小学生的科技兴趣,使他们从小养成爱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对他们终身有益,对祖国未来也是大计。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动物、植物、山、水、空气、天体等,这一切构成了自然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客观存在的,都在不停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变化。所以,科学教师要把小学科学课和科技教育结合起来,从各个方面对小学生加以指导。同时,小学科学课担负着儿童科技启蒙的重任,其教育意义是十分重大的。通过科学课的教学,使儿童养成按照正确的认识规律去学习科学的习惯,虽然从科学课中学到的知识不算很多,但是儿童却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方法,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科学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对科学现象的分析和实际活动来进行的,它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各种科学技术问题的兴趣。而兴趣爱好的培养,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深远的。许多科学家的成才,往往都是得益于少年时代的科技启蒙影响。所以,在小学科学课堂应着眼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得培养,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启孩子们的科学教育之门:
  一、指导学生观察和实验
  观察就是指导小学生对自然现象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进行考察,这是认识自然现象的第一步。只有正确地去认识自然现象,才能正确地研究它,而研究它的目的就是掌握其中的规律,这往往又需要进行实验。实验就是指导小学生根据研究的目的,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仿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去研究自然规律。科学观察和实验是搜集事实,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形成科学概念,认识科学规律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
  通过观察和实验,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对迷惑不解的自然现象刨根问底,这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分析。如观察日偏食,首先可启发学生想:是什么遮挡着太阳?那么就可以以日食的成因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月食的成因。其次让学生考虑,月亮遮挡太阳前后三者之间相对位置是怎样变化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以自制一个简单仪器,进行模拟实验。
  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规律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就可以找出自然规律,这些规律就是科学知识。还是上面的例子,对日食的观察分析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得出规律:当太阳、月亮和地球在同一直线上,并且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就会发生日食。当观测点与月亮和太阳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时,就会出现日全食;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就出现日偏食。另外,太阳通过小孔或凸透镜成像,跟蜡烛成像的规律是一样的,这也是夏天树底下出现圆形斑点的原因
  这样,实际上就是在重复科学发展史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进步史,认识能力的发展史。科技教育的任务就是给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施加良好的教育,通过教师干预,使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人类几千年的认识进化史。这种基础科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
  三、启发学生进行发明创造
  创造发明需要一种创造性人格,在这种创造性人格中,那些把手看作与头脑具有同等重要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创造性。这种所谓“用手来代替头脑思维”的性格,往往会极大地推动创造发明。用手去想,意味着强调独具匠心的头脑和勤于动手实践应当是协调一致的。有许多创造发明的想法在头脑中可能一闪而过,但是有心的创造者却让双手来实践它。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可根据教材内容上一些制作课。通过制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如制作“星座模拟”,用灯光显示,按一下电钮,你要寻找的星座就会在模拟的“天幕”上闪烁发光。这个制作,它不仅能使难懂的内容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且在指导学生制作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的认识理解。另外,还有生物标本制作,以及各种模型制作。通过制作,不仅可以提供学生所学习自然现象的感性认识,并可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技教育也是教育,也只有在小学阶段开始进行,才会及早的了解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对科技发生兴趣,具备科技意识。小学科技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能力,提高他们的科技素养。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时,不管是传授知识,也不管是采取什么形式,都应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上来。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精神,能够提高学生的科技能力,为未来在继续科技教育培养中获得更多的科技技能,为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打下基础。
  展望未来,充满希望,也充满竞争和挑战。国家确定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其实质就是要把我们国家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所以,我们一定要优先发展教育,提高广大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优先发展科技,依靠科学技术来振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来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