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
【作者】 郑琦芸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三团学校
【摘要】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结合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一些具体措施。力求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指教。【关键词】后进;转化措施;情感教育;培养兴趣
【正文】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后进生虽然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教育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有些后进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所以,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如何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深感头痛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呢??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后进生教育好。
后进生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 性格缺陷。良好的性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特征,对人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的确立,进而影响其成长与进步。一些小学生性格孤僻、过分内向、自卑与自负的双重人格,对其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严重影响自己和别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故不愿与他们人交往,造成彼此沟通、评价、理解、交往上的恶性循环。于是人际关系逐步恶化在所难免。
⒉ 能力缺陷。部分小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一些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对其百般依顺、娇生惯养,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一些学生因家境较为贫困,自卑感强,性格孤独。性格上的弱点使这些学生严重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自己独往独来,不会去与人和睦相处,有时会产生受人冷落的失衡心理。
⒊ 认知偏差。一些小学生平时学习刻苦,要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要获得某种荣誉。然而,由于自身原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是灰心丧气,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平;二是觉得无面子,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因而出现了心理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异常现象。
⒋ 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⒌ 体弱多病。因自身身体质差或患有某种疾病,心理负担重,也会导致心理问题。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按照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1. 热爱学生,使其消除恐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害怕和老师、同学正面交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利用用班会课及其他时间教育孩子们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恐惧心理,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我曾带的班里有一学生朱某,调皮,捣蛋,经常违反学校纪律,骂人、打架是家常便饭。因此,在班里,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接近。他在班里找不到伙伴就到别的班找和他一样调皮捣蛋的孩子玩,久而久之,品行,学习越来越差,针对此情况,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就出去了。为了挽救这个孩子,我每天放学后都把他带回家,在我家学习,我亲自辅导他写完各科的作业,晚饭也和我一起吃,每天如此,经过近一个月的辅导,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班里也懂事多了,上课再又不睡觉了,平时也少说脏话骂人了,渐渐地,也和班级里的同学说说笑笑了。从这以后他很听老师的话,也进步的很快。
2.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 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经常与课任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到课任教师的配合,为他们“开小灶”、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当他们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我现在带的这个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一二年级时怎么说都不学,我都有点想放弃她了,可期末考试又总能及格,于是,三年级时,我便注意多观察她,只要她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在班里就会大张旗鼓的表扬,同时,及时和他父母取得联系,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教授知识等,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从最后一名提到了中下等。
3.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后进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班主任嫌弃后进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教育。记得有一次,我发现班里书架上的课外书越来越少了,经过调查,我发现是班里的后进生陈某偷拿了,于是,我利用这件事上了一堂班会课,我告诉他们,老师很欣赏喜欢读书的孩子,如果谁没有书看尽管开口问老师借,有些同学拿书的目的是为了看书,所以看完了一定要还回来,这样其他孩子也可以看到书了。开完班会后第二天,书架上的书都回来了,这个学生也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因此,班主任必须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鞭策他们珍惜荣誉、改正错误行为。
4.反复抓,抓反复 ?? 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因为后进生的思想转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 而就”、“一劳永逸”的。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变过程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对反复的后进生,仍然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不要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反复时,就认为后进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失去耐心,大为恼火,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使后进生转变为现代化的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神圣使命,相信只要我们付出爱,就一定能迎来教育的另一片春天。
参考文献:
[1]聂晶,吴继东.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11-12.
[2]吴凤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2004.1.27.
[3]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49-50.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05:39.
所谓“后进生”,一般是指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求上进、品德差的学生。后进生虽然在班集体中占的比例小,但影响甚大。教师若教育不及时或方法不当会影响到整个班集体,使班风不正,纪律涣散,有些后进生也常常是家庭的主要负担,所以,能不能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所以,如何转化后进生、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深感头痛的问题。作为班主任,如何转化后进生呢??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就必须掌握其心理特点,遵循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又要考虑每个后进生所具有的特殊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才能把后进生教育好。
后进生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 性格缺陷。良好的性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特征,对人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相反,不良的性格会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的确立,进而影响其成长与进步。一些小学生性格孤僻、过分内向、自卑与自负的双重人格,对其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极作用:一方面严重影响自己和别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别人对自己有不良评价,故不愿与他们人交往,造成彼此沟通、评价、理解、交往上的恶性循环。于是人际关系逐步恶化在所难免。
⒉ 能力缺陷。部分小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一些学生的父母从小就对其百般依顺、娇生惯养,形成孤僻、自傲的性格;一些学生因家境较为贫困,自卑感强,性格孤独。性格上的弱点使这些学生严重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自己独往独来,不会去与人和睦相处,有时会产生受人冷落的失衡心理。
⒊ 认知偏差。一些小学生平时学习刻苦,要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要获得某种荣誉。然而,由于自身原因或外部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一是灰心丧气,觉得世道对自己不公平;二是觉得无面子,无法承受这样的结果。因而出现了心理上的失调和行为上的异常现象。
⒋ 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学习能力较低
后进生往往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习还没有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多数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家长、应付老师而学习,对自己没有什么大的要求。由于缺乏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与同年龄儿童相比,他们的智力发展较慢,学习能力较低。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观察和质疑,习惯于死记硬背,特别是思维能力发展缓慢,因此学习成绩较差。
⒌ 体弱多病。因自身身体质差或患有某种疾病,心理负担重,也会导致心理问题。
总之,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是复杂多变的,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对后进生的教育是一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后进生的思想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按照班集体和教师的教育影响的强弱和受教育者的主观努力与否,他们可能往正方向发展,也可能往负方向发展。为此,班主任必须切实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其具体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点:
1. 热爱学生,使其消除恐惧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热爱后进生,才能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由于后进生身上的毛病、缺点多,常常在父母、教师、同学那里遭到冷淡、歧视,很少得到同情和温暖,普遍地背着思想包袱,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后进生对教师抱有恐惧和对立情绪,对班集体疏远,往往害怕和老师、同学正面交流。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转化后进生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疏远,并利用用班会课及其他时间教育孩子们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样,后进生才会相信教师的善意,体会到集体的温暖,消除恐惧心理,敞开心扉,乐于接近教师并接受指导,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从中得到教益。我曾带的班里有一学生朱某,调皮,捣蛋,经常违反学校纪律,骂人、打架是家常便饭。因此,在班里,几乎没有同学愿意与他接近。他在班里找不到伙伴就到别的班找和他一样调皮捣蛋的孩子玩,久而久之,品行,学习越来越差,针对此情况,我多次找他谈话,他都是这个耳朵进,那个耳朵就出去了。为了挽救这个孩子,我每天放学后都把他带回家,在我家学习,我亲自辅导他写完各科的作业,晚饭也和我一起吃,每天如此,经过近一个月的辅导,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班里也懂事多了,上课再又不睡觉了,平时也少说脏话骂人了,渐渐地,也和班级里的同学说说笑笑了。从这以后他很听老师的话,也进步的很快。
2.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 后进生的思想品德差与学习成绩差,往往是互相联系的。他们普遍对学习缺乏兴趣,成绩不好。因此,班主任要紧紧围绕着学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改变他们的落后状态。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并不别人笨,自己一定能够学好。其次,经常与课任教师加强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争取到课任教师的配合,为他们“开小灶”、指导学习方法,来提高学习成绩。当他们只要有一点的进步,就要及时地表扬,这样就能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成绩也能逐渐地提高。我现在带的这个班就有这样一个学生,一二年级时怎么说都不学,我都有点想放弃她了,可期末考试又总能及格,于是,三年级时,我便注意多观察她,只要她有一点点小小的进步,我在班里就会大张旗鼓的表扬,同时,及时和他父母取得联系,引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教授知识等,经过一年的努力,这个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从最后一名提到了中下等。
3. 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一种内部力量。后进生既有自卑感,又有自尊心,两者交织在一起。如果班主任嫌弃后进生,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就会损伤他们最敏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不满和反抗心理,最终导致他们拒绝一切教育。记得有一次,我发现班里书架上的课外书越来越少了,经过调查,我发现是班里的后进生陈某偷拿了,于是,我利用这件事上了一堂班会课,我告诉他们,老师很欣赏喜欢读书的孩子,如果谁没有书看尽管开口问老师借,有些同学拿书的目的是为了看书,所以看完了一定要还回来,这样其他孩子也可以看到书了。开完班会后第二天,书架上的书都回来了,这个学生也主动找我承认了错误。因此,班主任必须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培养起集体荣誉感,鞭策他们珍惜荣誉、改正错误行为。
4.反复抓,抓反复 ?? 后进生在进步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要“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因为后进生的思想转变,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反复发展的过程,绝不是“一 而就”、“一劳永逸”的。要正确对待后进生转变过程的反复。要深入调查了解反复的原因,坚持不懈地、耐心细致地做好反复教育的工作。对反复的后进生,仍然要尊重、信赖,要坚定信心,对他们在转变过程中重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不要在转变过程中出现反复时,就认为后进生是稀泥巴糊不上墙,失去耐心,大为恼火,将学生已有的进步、做过的好事全盘否定。这样做的结果只能造成师生感情重新对立,前功尽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使后进生转变为现代化的合格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神圣使命,相信只要我们付出爱,就一定能迎来教育的另一片春天。
参考文献:
[1]聂晶,吴继东.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几点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25(11):11-12.
[2]吴凤鸣.浅谈”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文秘杂烩网 http://www.rrrwm.com,2004.1.27.
[3]仲伟光.后进生转化的有效性对策新探[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4):49-50.
[4]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二级)[M].民族出版社,200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