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风趣语言进入语文课堂的好处
【作者】 白胜超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坝固中学
【摘要】语文课,向来是学生反感的,它是枯燥的代名词。要想赢得语文课堂的生动,给学生展示国文的魅力,我潜心钻研,有了一些心得。本文从谐音,改变语流,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有意违反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以及设计好板书五个方面阐述风趣语言进入语文课堂的好处。希望对中学语文课教学有所裨益。【关键词】语文教学;幽默;兴趣盎然;适时而发
【正文】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靠语言去传授知识、传播思想、释解困惑、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吕叔湘先生重视语文教学,积极普及语文知识。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 ‘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谓的“活”,就是在课堂上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情绪亢奋,很快地轻松地接受知识。“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
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时,接受新事物就快,反之则慢。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风趣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让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一颗热爱课堂的责任心、一颗关心学生的爱心、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要有开朗的性格、 豁达的心境和宽阔的胸怀;其次还要学习一定的语言技巧。一般的语言技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用谐音进行仿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相声演员很多时候就是利用谐音来达到相声艺术的表达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临时仿词,构成特殊的语义,从而产生风趣幽默效果。如:我在叫学生读书时,学生把“石壕吏”中的“吏”读成了“史”。我就叫学生停下来,我说:你们读成“史”,我觉得读成“尿”更亲切一些,学生恍然大悟,大笑起来,知道读错了。可以说,这样会达到永远记忆的效果。这就是仿词所起到的风趣幽默的效果。
2、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如果实际结果和我们的心里期待的结果反差很大的话,也会产生强烈的风趣幽默效果。如:语文课正在进行中,同学们正颇为吃力地抄着老师的板书。一位同学忍不住问:“老师,还有吗?”,老师刚好抄完了,故意回答说:“不要怕辛苦,还有呢!”“还有多少?”“那是下节课的事了。”学生们“哄”的笑了。学生在笑中解除了疲劳,在笑中增长了知识。在这里,风趣幽默的效果可见一斑。
3、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语言到课堂环境中,创设出风趣幽默的语言环境。⑴、在教学过程中,当看到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趴着桌子睡觉时,老师发话:“有的就像一只病猫,瘫倒在桌子上”或“有的学生好像去花果山见到了他师父孙悟空了”。这时,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到这些学生身上,睡觉的学生醒了,其他同学也打起了精神。⑵、请看“同学们正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倾听着精彩的斗牛比赛”这个病句。 师:这是一句病句,谁替它把把脉?它病在哪里?生:它病在动宾搭配不当。“倾听”与“比赛”不能搭配。师:如何治呢?生:应把“倾听”换成“观看”。师:哦,是进行“移植手术”。这句话还有其它毛病吗?生:它病在重复多余。“津津有味”不能用在观看比赛中。师:如何治呢?生:应把“津津有味”删去。 师:哦,明白了,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同学们,我们修改病句,就好像医生替病人看病一样,自身需要有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病症,对症下药,该“切除”就“切除”,该“移植”就“移植”,做到“药到病除”。如果大家平时多读书,提高语文素养,句子方面的“疑难杂症”是难不倒你们的。在这里,教师巧妙的把“改病句”比作“医生看病”,并且郑重其事地运用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4、有意违反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例如:在教蒲松龄写的《狼》一课时,我复述故事情节的时说:一狼径去,“打电话”给犬坐于前的狼说“看好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使学生在枯燥的古文学习中轻松获得知识,这是何等的美事啊。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电话的,我有意犯错,这一“错”,错出了强烈的幽默感,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增加了几分生气。
5、设计好板书。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这是使语文教学“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必须依照大纲要求,深究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值得注意的是,板书时一定要尽量使用原文语言,这样才会拉近老师与学生、板书与原文之间的距离,使课本知识明晰的展示在黑板上,使学生觉得有内容,心里充实。
比如: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长的黄胖而矮 饶舌多事
喜欢“切切察察” 不拘小节 深
长 睡觉在床上摆“大”字
妈 元旦早晨吃福橘 切
妈 令人讨厌的规矩 淳朴善良
“长毛”的故事 关心孩子 怀
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
(《三哼经》) 乐于助人 念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技巧之外,应该还有很多可以产生风趣幽默效果的方法。语文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的同时,多几分风趣和幽默,在适当的时候用上,使课堂“活”起来。把风趣幽默带到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无疑会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高度重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弃本趋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腔滑调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为幽默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风趣幽默语言时,要做到“适时而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就是靠语言去传授知识、传播思想、释解困惑、陶冶情操、启迪思维。吕叔湘先生重视语文教学,积极普及语文知识。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 ‘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谓的“活”,就是在课堂上使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学生情绪亢奋,很快地轻松地接受知识。“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
所谓教学艺术,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教学机智、教学幽默、教学创造、教学语言和教学过程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的情绪、思维在不同状态下,接受新事物的快慢会不一样。当人们的情绪、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时,接受新事物就快,反之则慢。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风趣诙谐,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全神贯注,学习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那么,如何让课堂语言风趣幽默呢?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素质,要有一颗热爱课堂的责任心、一颗关心学生的爱心、时刻以学生为中心,要有开朗的性格、 豁达的心境和宽阔的胸怀;其次还要学习一定的语言技巧。一般的语言技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借用谐音进行仿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相声演员很多时候就是利用谐音来达到相声艺术的表达效果。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临时仿词,构成特殊的语义,从而产生风趣幽默效果。如:我在叫学生读书时,学生把“石壕吏”中的“吏”读成了“史”。我就叫学生停下来,我说:你们读成“史”,我觉得读成“尿”更亲切一些,学生恍然大悟,大笑起来,知道读错了。可以说,这样会达到永远记忆的效果。这就是仿词所起到的风趣幽默的效果。
2、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从而产生风趣幽默的效果。如果实际结果和我们的心里期待的结果反差很大的话,也会产生强烈的风趣幽默效果。如:语文课正在进行中,同学们正颇为吃力地抄着老师的板书。一位同学忍不住问:“老师,还有吗?”,老师刚好抄完了,故意回答说:“不要怕辛苦,还有呢!”“还有多少?”“那是下节课的事了。”学生们“哄”的笑了。学生在笑中解除了疲劳,在笑中增长了知识。在这里,风趣幽默的效果可见一斑。
3、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双关、反语、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语言到课堂环境中,创设出风趣幽默的语言环境。⑴、在教学过程中,当看到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趴着桌子睡觉时,老师发话:“有的就像一只病猫,瘫倒在桌子上”或“有的学生好像去花果山见到了他师父孙悟空了”。这时,学生就会集中注意力到这些学生身上,睡觉的学生醒了,其他同学也打起了精神。⑵、请看“同学们正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倾听着精彩的斗牛比赛”这个病句。 师:这是一句病句,谁替它把把脉?它病在哪里?生:它病在动宾搭配不当。“倾听”与“比赛”不能搭配。师:如何治呢?生:应把“倾听”换成“观看”。师:哦,是进行“移植手术”。这句话还有其它毛病吗?生:它病在重复多余。“津津有味”不能用在观看比赛中。师:如何治呢?生:应把“津津有味”删去。 师:哦,明白了,需要进行“切除手术”。同学们,我们修改病句,就好像医生替病人看病一样,自身需要有扎实的功底,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判断病症,对症下药,该“切除”就“切除”,该“移植”就“移植”,做到“药到病除”。如果大家平时多读书,提高语文素养,句子方面的“疑难杂症”是难不倒你们的。在这里,教师巧妙的把“改病句”比作“医生看病”,并且郑重其事地运用了一些医学方面的专业术语,起到了妙趣横生的幽默效果,给人极为深刻的印象。
4、有意违反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效果。例如:在教蒲松龄写的《狼》一课时,我复述故事情节的时说:一狼径去,“打电话”给犬坐于前的狼说“看好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使学生在枯燥的古文学习中轻松获得知识,这是何等的美事啊。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是电话的,我有意犯错,这一“错”,错出了强烈的幽默感,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增加了几分生气。
5、设计好板书。板书的设计,是教师在原文基础上的一种再创造。这是使语文教学“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必须依照大纲要求,深究教材,抓住重点,融语文教育与美术为一体,设计出精要、醒目、美观、形象的板书。值得注意的是,板书时一定要尽量使用原文语言,这样才会拉近老师与学生、板书与原文之间的距离,使课本知识明晰的展示在黑板上,使学生觉得有内容,心里充实。
比如: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长的黄胖而矮 饶舌多事
喜欢“切切察察” 不拘小节 深
长 睡觉在床上摆“大”字
妈 元旦早晨吃福橘 切
妈 令人讨厌的规矩 淳朴善良
“长毛”的故事 关心孩子 怀
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
(《三哼经》) 乐于助人 念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技巧之外,应该还有很多可以产生风趣幽默效果的方法。语文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的同时,多几分风趣和幽默,在适当的时候用上,使课堂“活”起来。把风趣幽默带到课堂,也就把快乐带进了课堂。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无疑会提高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学幽默和一般的幽默不同。一般的幽默主要追求轻松快乐,偏重娱乐性,而教学幽默则追求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兼具娱乐性与教育性,层次比一般的幽默要高。高度重视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学幽默不能背离教学目的和内容。否则,就会弃本趋末。既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又给学生以油腔滑调之感。其次,教学幽默应把握分寸,不能流于庸俗,更不能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如果一堂课幽默不断、笑声不绝,就会冲淡了教学内容;如果教学幽默为逗乐而幽默甚至低级趣味,就失去了幽默应具有的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如果为幽默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幽默就与流言蜚语无异。总之,一句话,在语文课堂上运用风趣幽默语言时,要做到“适时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