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构建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作者】 唐 刚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中学



【正文】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也就是说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之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改变当前农村初中思品课教学现实的迫切要求,也是实践课改新理念的强烈呼唤。我认为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实现思品课有效教学的前提
  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也包括学生的课前准备。作为思品课教师要认真钻研课标,细致分析教材,备好每一节课。没有认真细致的备课,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在备课的时候,要把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考点理清楚,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的问题。同时还要清楚的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了解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针对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要能够对教材资源的“再度开发”,以实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把学生的知识经验、相关的社会现象、社区资源以及网络资源等进行开发整合,让学生的经验进入课堂,让课堂“活”起来,从而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开放的课堂氛围是实现思品课有效教学的手段
  课堂的有效与否,不仅仅是看教师讲的如何,关键是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是怎样掌握的,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还是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主动掌握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该生成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通过组织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变教师为主的课堂为学生为主的课堂;变“单独的老师说教”为“学生共同探讨,老师组织、指导”。教师要努力创设各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创设问题情境、形象情境、故事情境、实验情境或音乐情境等等,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教师要浓缩教材,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结合,组织严密。作为教师,不能“心太软”,要大胆放手,尽量压缩授课时间,逐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课堂的中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做到“三个精讲”,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即学生掌握了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去读,去分析,去探索,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高度关注,有兴趣去关心现实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的课堂管理是实现思品课有效教学的保证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通过师生的参与、合作、交流分享,实现教学相长;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营造和谐、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思品课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创设学习情境、指明方向、监督过程、解难答疑、评估学习结果以及实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助教学等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攻心为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相信学生,用微笑代替严厉与冷漠。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个人与小组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等形式实现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还要不时到学生中间转一转,这样上课开小差的学生就会因为害怕老师发现而有所收敛。平时老师和学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关系,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会在这种爱的感召下,受到鼓舞,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四、多样的评价方式是实现思品课有效教学的助推器
  学生学习要有动力,这个动力就是老师或家长的评价。一说到对学生的评价,不少老师就会想到考试,有些老师可能只把考试当做评价学生的方式,这种做法是对学生的片面评价,不能以此作为学生品德好坏的标准。在课上及时正确的对学生合作、分析、讨论、交流、发言、表演或是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知道自己表现的好坏对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为老师对自己很重视,从而得到鼓舞和激励,使其更加努力的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当然,评价方式也是多样的,有自评、互评和师评。自评就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评价;互评就是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师评就是老师对学生的言行进行评价。教师要多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学生,不要吝啬表扬或鼓励的语言,还可以进行适时恰当的外部评价,包括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夸张的手势,一个肯定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等。这些无声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这些举动会牵动着学生的心,触动他们的心灵,这是一种被孩子们最容易接受的评价形式,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最好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互相欣赏,目的培养学生去关注别人,去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点,比如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并不急于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价,让其他同学选出好答案,并说明好在哪里,这样能提高孩子们的分析力、辨别力,更好地了解与别人的差距。评价是为学习服务的,其目的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教学核心理念。尽管每个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各不相同,但是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应该是相同,那就是有效。构建有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就要切实认真地对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等进行全面反思,并切实提高自觉运用课程标准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实践创新,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