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史玉红

【机构】 新疆沙雅县国庆高级中学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为适应时代的需要,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应设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学习热情对于平时爱提“怪”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验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大胆设计.本文主要从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了自己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正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科技革命正在形成新的浪潮,人才的竞争更趋激烈。适应时代潮流以培养创新思想、创新能力、创新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要使中华民族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决不能落伍,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为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保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活动必定是不受传统的思维方式所束缚。由于创造性人才的行为和思想一般来说都偏离常规思想,如果我们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加以扼制,创造的火花将会熄灭。因此,宽松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要条件,只有宽松,学生才会自由地想,自由地做,只有让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宽松和安全时,思维才可以无限制地发散,创造的火花才不会受到压抑。因此,我在上课时,充分的发扬民主,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是奇谈怪论,也尽量地挖掘其合理的成分。例如讲花卉嫁接时有一个同学指出,能否将黄瓜嫁接在南瓜上,以延长黄瓜的生长期,很多同学都哄堂大笑,认为他是异想天开,我及时地抓住这一个设想的合理成分,并鼓励这个同学去试一试。事实证明,这个学生的设想是正确的,经嫁接的黄瓜生长期延长了很多,且增加了黄瓜的产量,改善了黄瓜的品质。
  又如,崇明地区历来无栽培苹果的先例。通过调查咨询发现是由于受气候、地质等因素的影响。于是同学们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后认为,能否经过嫁接来培育出适合崇明地区生长的苹果树,并进行了这方面的调查实验。总之,在教学中处处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营造适合创新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能力.
  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如:在学习高中教材《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一节内容时,可提出设问:“同学们知道,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6条,如果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的,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学生必然会答:“在后代个体中染色体数目将不再是一个恒定数值,由此引出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这样安排,要比直接向学生灌输减数分裂的概念容易理解,在此期间,还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而发散性思维则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辅射型思维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开拓和创新作用,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还常按照教材固有的知识结构,按照单向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应该说,这种方式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按照这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就会形成“思维定式”,学生只会按照教师所讲,书上所学去机械模仿,使学科教学仅成为单纯的知识遗产的传递和前人思维方式的继承,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由于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生理过程难以在课堂再现,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施与教学课堂,以其动、画、光、声、色等多种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学习会表现出最佳状态,学习兴趣大增,主动探索知识的欲望强烈。例如,光合作用过程,利用动画软件展示其光反应和暗反应种中的物质和能量的动态转化,既形象又生动,短短的两个画面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整个过程中上来,使他们产生急切的探知欲望。 
  生物学科是嬞验性很弚的一门学科,许多结构和生理现象等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利用多媒体手段,恰当得使用视频、动画、课件等把这些问题真实、唟动、形象得展示出来,就可以产生非常好的直观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多媒体技术所展示的画面,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为学生营造自由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焟多动脑,多动口,多发现,多探索,使实验教学时时处处充满创新的氛围。 
  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恩格斯曾经说过:“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们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就充分肯定了人的活动对人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重大意义。尤其是生物学科与现实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实验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在平时的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适当地调整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利用学生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创造进行学习的积极性,解放学生的双手,鼓励他们独立从事一些操作性活动,如采集标本、制作模型等。随着学生独立活动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创造性能力也就越来越变得活跃并更具有自发性。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解放思想,敢于向经典实验挑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变换条件,大胆设计。通过实验,显示们从思想上摆脱了一切依赖书本的想法,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解决现实困难中得到了培养和强化。
  总之,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这对于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长此以往,就可以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创新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