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培养之我见
【作者】 徐远红
【机构】 贵州省都匀经济开发区坝固中学
【摘要】一直以来,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是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为了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农村英语教师们从各方面想尽了方法;然而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们仍面临着大多数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能力低和丧失学习自信心等问题。因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谈谈一些看法。【关键词】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
【正文】
在之前、当今或往后的时代,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学等领域为传播和了解世界最新的知识、方法、技巧等获得途径提供语言支撑。国家将英语教育列为基础性教育,有它独特的作用,英语也在不同领域备受关注,并且十分广泛地得到运用,不仅幼儿、小学、中学学英语,而且成人也学、说英语,所以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社会需求和进步的体现。为此,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是每一位英语教育者都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乃成为我们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刚升入中学开始学英语时,兴趣很浓,乐此不疲。但是在教师开始要求他们正确书写单词和记忆单词时,大部分学生就把英语学习拒之门外,把英语学习成是一种负担。从而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不按时完成。同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学习难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日益减退,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基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的。由于农村中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年纪大,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连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过问。学生在校的不良学习表现未能得及时的纠正;同时这些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不能理解,不能得到家庭的帮助,很快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习好与差的关键所在。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这些学生爱与关怀的需要,让他们能感受这份关爱,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能集中精力到学习上;我在教学七年级英语预备单元时,根据所任班级的具体情况——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没有学过英语,因此用了五节课时间才教完26个英文字母的读写;然而在学生的字母读写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中英文字母混读,大小写格式不对,书写潦草等,于是我利用上课前的十几分钟列举了学生们的各种问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及时改正。课后,对读写比较困难的部分学生耐心的辅导,直至他们所学知识掌握为止。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和做到课后复习的学生进行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多了,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多了;与此同时,还让他们懂得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刻苦学习的过程。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写、记,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总是被动的学习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将“导学案“合理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既不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能让学生学习之后没有茅塞顿开的成就感;导学案内容的设计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地预习习惯;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学习目标相结合。要让学生做完之后知道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便于检查,作业要能够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学生会更加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知识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英语学习才会提高。
三、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首先面临的是学科门类增多,学科内容深化。其次是学习方法上发化了变化:一是由于课程门类增多,学生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免忙乱。二是课堂上由于讲授内容增加,理论性和科学性都大大增强,要求学生能够当堂理解消化,记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三是由于学习内容扩大和加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无法适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习上的新变化。然而初中生的意志力薄弱,在刚入学初期,学生对学习上的这些新变化倍感新鲜,随着年级的提升,特别是英语知识难度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厌学“大军中,怎样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从多方面鼓励学生,教育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对学习充满自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失公平的对一位学生,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困生和差生要有耐心和爱心,才能让学生逐步走向学心的阶梯。
知识时代在进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总之,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是一个大的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大胆创新,运用新理念去改变不适应现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贵州教育》 2013年第16期
在之前、当今或往后的时代,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在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科学等领域为传播和了解世界最新的知识、方法、技巧等获得途径提供语言支撑。国家将英语教育列为基础性教育,有它独特的作用,英语也在不同领域备受关注,并且十分广泛地得到运用,不仅幼儿、小学、中学学英语,而且成人也学、说英语,所以学英语不再是一种时尚,而是一种社会需求和进步的体现。为此,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是每一位英语教育者都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乃成为我们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初中英语教学是英语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学生刚升入中学开始学英语时,兴趣很浓,乐此不疲。但是在教师开始要求他们正确书写单词和记忆单词时,大部分学生就把英语学习拒之门外,把英语学习成是一种负担。从而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复习,作业不按时完成。同时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和学习难度的增强,学生的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日益减退,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上述情况的出现是基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同家庭教育紧密联系的。由于农村中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他们大多和祖父母一起生活,祖父母年纪大,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甚至连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过问。学生在校的不良学习表现未能得及时的纠正;同时这些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不能理解,不能得到家庭的帮助,很快丧失了学习兴趣。因此,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学习好与差的关键所在。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给予这些学生爱与关怀的需要,让他们能感受这份关爱,在精神上得到慰藉,从而能集中精力到学习上;我在教学七年级英语预备单元时,根据所任班级的具体情况——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没有学过英语,因此用了五节课时间才教完26个英文字母的读写;然而在学生的字母读写中发现了许多问题,如中英文字母混读,大小写格式不对,书写潦草等,于是我利用上课前的十几分钟列举了学生们的各种问题,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存在的问题,鼓励他们及时改正。课后,对读写比较困难的部分学生耐心的辅导,直至他们所学知识掌握为止。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及时对上课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和做到课后复习的学生进行表扬,渐渐地,我发现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多了,能认真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多了;与此同时,还让他们懂得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刻苦学习的过程。
二、学习能力的培养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学科,需要学习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写、记,由于农村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总是被动的学习知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进行培养。教师可以将“导学案“合理运用于英语教学中;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要面向全体,由浅入深。既不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也不能让学生学习之后没有茅塞顿开的成就感;导学案内容的设计既要有基础题,也要有经过预习、动脑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地预习习惯;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学习目标相结合。要让学生做完之后知道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导学案内容的设计要便于检查,作业要能够在课堂上体现出来,学生会更加重视,预习才会更有效。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在知识教授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的英语学习才会提高。
三、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首先面临的是学科门类增多,学科内容深化。其次是学习方法上发化了变化:一是由于课程门类增多,学生必须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以免忙乱。二是课堂上由于讲授内容增加,理论性和科学性都大大增强,要求学生能够当堂理解消化,记好笔记,以便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三是由于学习内容扩大和加深,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已无法适应,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对学习材料进行逻辑加工等,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学习上的新变化。然而初中生的意志力薄弱,在刚入学初期,学生对学习上的这些新变化倍感新鲜,随着年级的提升,特别是英语知识难度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了“厌学“大军中,怎样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呢?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从多方面鼓励学生,教育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对学习充满自信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失公平的对一位学生,尽可能的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困生和差生要有耐心和爱心,才能让学生逐步走向学心的阶梯。
知识时代在进步,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在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将来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为祖国的建设多做贡献;总之,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对农村中学英语教师是一个大的挑战,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大胆创新,运用新理念去改变不适应现在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贵州教育》 2013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