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中学更应重视作文教学

【作者】 解兴萍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摘要】农村的中学和城区比,本来阅读和积累量差距就大,再不重视作文教学,学生没兴趣写作文,怕写作文,那差距就会更大。“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村中学要正视和城区语文教学的差距,重视作文教学。结合农村特点,取长补短,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城区中学
【正文】
  本人这一轮初三带下来,深感中考语文成绩没有达到预期。认真反思,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投入得不够。支教到龙山镇,听说他们这的初三语文教师也是让学生做了很多的题,考得也不行。更让我感受到,农村的中学和城区比,本来阅读和积累量差距就大,再不重视作文教学,学生没兴趣写作文,怕写作文,那差距就会更大。“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农村中学要正视和城区语文教学的差距,重视作文教学。结合农村特点,取长补短,努力提高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水平。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农村中学语文要重视作文教学,首先要明确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面临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广大农村初中教师对语文作文教学进行了许多探索,学生的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语文综合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存在于下面几点:
  (一)作文积累欠缺,作文兴趣不浓。由于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所有小学毕业生都进入初中学习,这就使农村初中生素质良莠不齐。很多学生小学就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作文兴趣低下,到中学随着学习科目的增多,作文就更成了他们的“眼中钉”。每当语文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一声叹息”。部分学生均是在临交前才随便写一篇作文来敷衍了事,有些后进生则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勉强凑足字数了事。
  (二)作文素材陈旧,生搬硬套例文。边远农村初中的中学生知识视野远不及城市学生广阔,作文素材缺乏新意,写教师大多是写教师深夜备课,颂母爱大多是写母亲背子医病,写友谊多是朋友分别难舍。有些素材,小学写了初中写,初中写了高中还写,陈词滥调。这样的素材怎能吸引读者?
  (三)作文思路狭窄,缺乏创新意识。绝大多数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经常只会从常规思路入手,因而作文常常落入窠臼,千篇一律,缺少创新。如以“尝试”为话题作文,很多学生就写学洗衣、学做饭、学骑车等,思路常常是:初试失败,再试成功,最后得出“失败是成功之母”或“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感想。很多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只会流水帐式的记叙生活的点点滴滴。
  二、农村中学怎样重视作文教学
  (一)重视作文教学,多方位进行作文训练。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有轻视作文教学的倾向。他们把课文教学当成语文教学的“硬任务”,而把作文教学视为“软任务”。一些教师认为,课文教学才是考试的关键,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妨。考试时,作文不管出什么题目,写什么文体,每个学生总可以写出一点点的,总可以拿到一些分数,因而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阅读教学上。作文教学往往缺乏整体设计,常常是随自己的兴趣随意命题,简单提示一下就让学生去写,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部分教师作文批改不及时,批语古板枯燥,缺乏激励,批改方式单一,仅仅只是教师批改,没有调动起学生参与作文批改的积极性。而城区中学的“每天记一首古诗,读一篇美文……”等“十个一”的积累活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网络日志活动等,办班报、校报等,都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积累,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我们农村中学完全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平时重视积累,课堂经常训练,再通过班报,校园广播等媒介宣传优秀作文,做到和城区中学教学方式的接轨。
  (二)寻找身边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城区有城区的喧嚣和繁华,乡村有乡村的宁静和幽美。乡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当学生有东西可以,又乐于写,在不断的坚持中,文笔自会生花,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大幅度提高。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学会写自己的生活,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美的能力,每一个日出与日落,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都有美可以发现,天天在眼皮底下的小树,在季节变化中也多姿多彩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周练笔的习惯,教师坚持每周批阅,并坚持讲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及时批改评讲,掀起学生作文热情。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并适时展示。有的学生的作文还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叶圣陶说:“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文而异,灵活处理,作文批改才能发挥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结语
  总之,“作文教学应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个看法是共识的。但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更要认识到并重视起来,尤其是我们农村的中学。我们只有真正重视起了作文教学,切切实实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向城区中学一样的,甚至更多的投入,我们才能缩小与之的差距,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