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作者】 梁 庆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当山中学



【正文】      自信是理想之帆,自信是成功之船。自信心是人成长过程中对情商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自信心强,则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都能有长足的发展,相反,自信不足进而自卑并造成自闭,对成人后的世界观,人生观都会产生消极影响。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心理品质正在形成过程中,可塑性很强,是播种自信种子的最佳期。中学生只有具备了自信心,其创造力才能真正活跃起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学生的心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学生自信心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活跃宽松、民主高效地课堂氛围。师生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的建立,必须消除学生对老师的那种畏惧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你,愿意上你的课,他才能在你的课堂上无拘无束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大胆质疑;良好的师生间关系,体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倾注全部的爱,让学生从你的言行举止中吸取前进的力量,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励。
  其次,灵活运用激励、表扬的语言,保护孩子的自尊。要经常称赞和鼓励学生,在指出他们的错误之前,要肯定他们优秀的地方。教师要善于用“赏识”的目光发现每位学生向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小的进步,都应赞赏。老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学生,这样学生会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当然,有时对学生做适当批评也是必要的,但千万不能用贬抑、否定的话语,更不能责骂学生是“笨蛋”、“不可救药”。如果轻易的否定学生,不仅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信心,抑制其丰富的创造力想象力,还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会让学生一生都有自卑的心理。
  再次,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发展学生自信心。我不仅在课堂上给他们展示的机会,而且还时不时地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书法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办小报比赛、辩论比赛等。
  最后,创设条件,增加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师要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学生在早期经历中更多地体验成功。可以动员、鼓励学生参加校运会、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和社会公益活动等,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首先,建立合理期望值。人的天赋及后天条件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中小学生来说,不能期望人人都成绩优异。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建议自身发展水平的合理的成功预期,教育他们不能好高鹜远、眼高手低,避免因期望过高而难以实现,从而遭受心理挫折。
  其次,适当的挫折教育。顽强的自信心,是在挫折和失败中磨炼出来的。只有那些能够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具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的人,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最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教师有意识设立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翻书,并且让学生质疑,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教会学生提问的技能。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无论什么问题都回答,不能回答的指出解决问题的方向步骤,或合理的说明,错误的问题不能嘲笑,肯定其提问的大胆行为,发现其思维的闪光点,特别是要尽量鼓励提出不平凡而有价值问题或意见的学生,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教育学生树立自信的方法
  1、全面了解自己,正确评价自己。 
  可以将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长全部列出来,哪怕是很细微的东西也不要忽略。然后再和其他同龄人做一比较。通过全面、辨证地看待自身情况和外部世界,认识到凡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对自己的弱项和遭到失败持理智态度,既不自欺欺人,又不看得过于严重,而是以积极态度应对现实,这样自卑便失去了温床。  
  2、转移注意力。 
  一个人既不可能十全十美也不可能一无是处。不要老关注自己的弱项和失败,而应将注意力和精力转移到自己最感兴趣,也最擅长的事情上去,从中获得的乐趣与成就感将强化你的自信,驱散你自卑的阴影,缓解你的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
  3、面带微笑,行走时抬头、挺胸,步子迈得有弹性。
  微笑是获得自信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生活中要挺胸抬头,从调整自己的基本姿势开始。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懒惰的姿势和缓慢步伐,能滋长人的消极思想;而改变走路的姿势和速度可以改变心态。因此当你在各种比赛、考试、学习、日常生活、唱歌、跳舞、体育等方方面面感到自己不够自信、有些自卑时,一个挺胸抬头,一个面带微笑,就能解决问题。 
  4、积极的心里暗示。 
  暗示的方法很多,如我们在做事、考试或者做作业以前,用“我能行”、“我很努力”、“我能出色完成这项工作”、“我能很好完成这些作业”、“我是一个强者,我一定能考好”等一些相信自己的积极观念来暗示自己,也可以把这些话写在日记本上,贴在墙上,默念在自己心中,从而就会产生我要努力把这件事做好的信念。 
  5、抬起双眼,目视前方,眼神要正视别人。
  正视别人等于告诉人家,我很自信,我肯定比你强。不正视别人通常意味着:在你旁边我感到很自卑,我感到什么都不如你,甚至怕你。因而要经常练习正视别人,就是让自己的眼神专注别人,以增强自信。同时,与人讲话看着别人的眼睛也是一种礼貌的表现。
  6、当众发言。
  当众发言是克服羞怯心理、增强自信心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所以同学们不要放过每次当众发言的机会。当众发言,既壮大胆量,又练就口才。所以你在上课时尽量争取当众发言,畅谈自己的见解,不要怕说错,这样恐惧感就会逐渐消除,就会不断增加信心,下次就更容易发言。
  人人渴望成才,但不可能人人都成科学家。对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并不是通过简单地说教或开展几个活动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我们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学习中、玩乐中,时时刻刻又不露痕迹地渗透。只有通过这点点滴滴地积累,孩子们的自信心才会一天天地增强。也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孩子们才会养成自信的习惯,我们所培养出的孩子才能自信地度过他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