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爱,在路上

【作者】 李玉洁

【机构】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王官营镇王官营小学

【摘要】因为接触到了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因对学校对老师产生恐惧感而产生自闭),进而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同时因为与学生小磊的接触,使我明白了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需要不断前进,而令我欣慰的是,我正行走在爱的路上!
【关键词】好老师;奉献;爱心;承诺
【正文】
      前几天有机会接触到了一个患有自闭倾向的小女孩,受人之托我以一个教师兼朋友的身份,接触了她将近一天的时间。
  刚一见面,小女孩蜷缩床的一角,眼睛有些红,很明显是刚刚哭过。为了避免孩子难堪,进屋之后,我马上进入了自己预设的她的“朋友”的身份:我伸出手去,摸摸她的小手说:“来,让老师摸摸,手凉不凉?”她不好意思地靠了过来,我接着说:“小手真热乎,老师刚从外面来,手有些凉,帮我暖暖好吗?”此时,我看到她刚才还有些怕羞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一个微笑,一句体现她价值的话语,使我们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几分。
  之后,我们“交谈”了一些她感兴趣的话题,事实上,我们的“交谈”很特别:我用语言,而她只能用文字。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她在某些时候会丧失语言表达的能力,所以只能借助文字和别人交流。面对着只有十岁的她,我心里的感情很复杂,也许她不知道她的失语,正牵挂着多少人的心,而此时,我又肩负着多少人的期望。埋藏了自己内心的痛苦,我用微笑迎接着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次凝视。
  我们的交流很随便,内容涉及的范围也很广,人啊,动物啊,老师同学啊,家人啊……看得出她很高兴,因为在她离开校园的这段日子里,她听的最多的恐怕是劝她返回校园的话语,而我们的谈话没有强硬的逼迫,也没有一味的哀求,我们的地位是平等的,话题是轻松的,所以令她从心底里感到放松。
  她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孩子,她不会盲目地接受我的观点——虽然她还只是一个孩子。她很好学,不知道的事情乐于请教。大约半个多小时之后,她忽然在本子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你比我们老师好多了”。看到这句话之后,我没有深问,因为我隐隐感觉到了,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对老师,一定已经有了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界定,而她的结论不会是平白无故的。虽然对她没有过多的追问,但我对自己的追问却越来越明晰:到底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关于好老师的界定,我想我们会有很多种说法,甚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列举出几条、十几条,甚至更多的条款,来说明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能有几个老师敢站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呢?
  让我们每个人扪心自问:身为人师,在学生处于低谷的时候,我们给他们适时适当的鼓励了吗?身为人师,当学生处于高峰的时候,我们给他们再创辉煌的力量了吗?身为人师,当学生逃离低谷,仰望绝顶,努力攀登的时候,我们给他们继续攀登的勇气了吗?也许很多人会说:“曾经,我做到了。”可是,仅仅有曾经就足够了吗?!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甚至是琐碎的,每天我们要面对几十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的审视,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我是一个这样的老师……但是平凡与琐碎,绝不应该成为我们远离“好老师”的理由。因为,既然选择了教师,我们就应该把自己最无私、最善良、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并奉献给以我们为榜样的学生!
  奉献,就意味着我们要有所付出,可是我总觉得,付出我们的时间、爱心、精力,收获学生学习的进步,人格的高尚,心灵的升华,我们的付出再大,也是值得的:
  记得那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扫雪的时候小磊脚下一滑,摔倒了,就是这么不经意的一下,却使小磊右手手腕处打上了厚重的石膏。由于伤的是右手,再加上雪天路滑,所以他的家人接受了医生的建议:让他在家休息一周。
  当时已临近期末,工作很紧张,可是每天放学后,我都要去小磊家看看他。之所以说是去看看他,一是因为小磊平时的成绩不错,即使不帮他补习,他的功课也不会受多大的影响。二是因为小磊是一个特殊的孩子:在他尚未懂事时,他的父母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生活。后来,他的父亲有了自己的新家,他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日里他和小伙伴们在一起,也许会将一些生活的不愉快冲淡,如今,少了可以说笑的小伙伴,每天面对着上了年岁的爷爷、奶奶,孩子心里难免会难受。
  第一次去他家时,小磊正透过玻璃窗向外张望。他看见我的第一个反应是愣了一下,之后就笑了起来。看到孩子天真灿烂的笑脸,我的心里暖烘烘的。我询问了他的伤势,告诉他同学们都很惦记他,多愁善感的他,眼里噙满了泪水。临走的时候,他坚持要送我到大门外,一声“老师您慢点儿!小心路滑!”,让我更加惦记这个懂事的孩子。
  就这样,小磊休息了一周,我就看望了他一周。每天和他谈谈心、说说话,让我感觉到他是一个心里充满了阳光的孩子。虽然生活对他并不是很公平,但他却依然对生活充满了期待。
  每次从他家出来,虽然只有点点路灯为伴,虽然独自一人行驶在结了冰的路面上,虽然迎着呼呼的西北风,但我的心里却总是感觉暖暖的。虽然每次回家,面对的都是母亲怀里哭着闹着找妈妈的儿子,虽然妈妈心疼自己的外孙,总是叮嘱我早点回家,可是每次想到小磊那期待和不舍的眼神,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走近那个渴望关爱的心灵。也许这就是教师的高尚之处,在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之间,感情的天平永远会倾向后者,在自己的小家与学生的大家之间,永远是大家更重要。
  回想那段日子,我愧对于父母,愧对于孩子,但我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无愧于小磊!我用我的爱心和关心,让他生活中最灰暗的日子了,重新收获了阳光和喜悦,让他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也许我们无法保证给每个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但我们至少应该做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们可以坦言:我,尽力了!
  一直以为,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一种无言的承诺:对事业鞠躬尽瘁的承诺,对学生体贴入微的承诺,对生命无怨无悔的承诺!为了我的承诺,我会努力朝着最好的目标不断前进!
  做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我,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