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想象力培养摭谈

【作者】 李迎秋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杨集镇中心小学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阅读教学现状,则不容乐观。如果我们能正确地确定阅读教学在语文学习中的地位,给学生辽阔的阅读空间,那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便指日可待。
【关键词】多读;语感;语境;训练;成就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这正如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撑起来!”??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在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则是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她对儿童的智慧、情感、意志及个性品质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个人同时观察一只小虫子爬墙,这只虫子艰难的往墙上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第一个人感叹的说:“一只小小的虫子竟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不屈服;跌倒了,从头干,真实百折不回啊。”第二个人长叹了一声:“可怜的小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不就很容易的爬上去了吗?为什么不肯看一看周围的有利条件呢?”第三个人似乎有点生气了:“傻瓜,这个目标达不到,为什么不换个目标试一试呢?”观察一只虫子的行动,三个人的看法截然不同,当然受到的启示就不一样了。第一个人鼓励自己:遇到挫折,不能气馁;第二个人提醒自己:干任何事情都不能蛮干,要动脑筋想办法;第三个人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实事求是的对待自己,不要好高骛远。
  语文教学活动,要克服思维的惰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走出求同的圈子,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
  多年来,语文教学因受传统教学以及教辅资料的影响,教师的思维被圈住了,学生的思维随之被束缚了。要想学生的思维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教师必须率先走出求同的圆圈。摆脱教辅资料的束缚,从训练学生的对象思维入手。比如教学《美丽的公鸡》,不能只满足于学生懂得:“公鸡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都不理自己,认识到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还要看它能不能帮人做事”,就戛然而止,虽然答案是正确的,学习目的也已经达到,学生的思维却被限制在了一个圈圈内。一切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公鸡也会变化的。倘若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想一想:公鸡改错之后,啄木鸟、蜜蜂、青蛙会不会理它,态度会不会改变?其思考的结果是多向的:它们可能成为好朋友,也可能成为竞争对手,还可能啄木鸟、蜜蜂、青蛙成了公鸡的帮助对象......像这样引导学生有果导因,从发展看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显然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能力普遍存在与人类,尤其是对什么都感好奇的少年儿童。教师若能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出书本,鼓励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比如,我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时,我先用二分之一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所介绍的物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接着鼓励挑刺:“请同学们结合日常实际,你认为这物种新型玻璃还有不足吗?谁能发现其不足,就付给“发现奖”,谁的见解有独创性就授予“智慧星”称号。”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热气腾腾,学生的参与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有的说:“夹丝玻璃”可用于防盗,因为它坚硬,即使猛击也不碎,何惧刀划?若能与“夹丝网防盗玻璃”合二为一,万一破碎了,报警器再报警,也不迟呀,还可节约能源呢。有的说:现在人民生活提高了,不少家庭有高档家用电器,若能将“夹丝网防盗玻璃”与“变色玻璃”的优点和并用于住宅,既可防盗,又可调节室内光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虽然同学们这些超越现有条件的“创举”难成现实,但这种敢于发现,敢于创造的精神,才真正是塑造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的关键。可以这样说,培养创造型人才应成为我们现代教育的初衷。
  三、诱发想象能力,训练学会思维的广阔性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实质是进化的源泉。”假如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能抓住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一句教材所提供的某一关节作为启发想象的发散点,定能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想象中巩固知识,在想象中接受爱憎美丑的教育,在想象中培养思维能力。如教学《白杨》,抓住孩子们“只知道”的内容,启发想像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抓住小女孩的五次幻想,启发想像小女孩死后的情况......。
  从上面的教学事例中可以看出,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广阔空间。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好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三卷,长沙,湖南出版社
  [2]郭慧,《开放性课堂的基本特征》,《中小学管理》,2002年3月
  [3]《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小学语文卷),海南出版社,2002年9月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