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 黄忠芳
【机构】 江西省赣县江口镇优良小学
【正文】 “爱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总是和兴趣息息相关,学习对某一方面有了兴趣,就能专心致志,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去探索”。由此可见,如果要使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感兴趣,首先必须使学生爱上数学。在我多年任课数学课的实践中,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采取了以下几种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赋予学生爱心,使他们爱上学习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事物还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课堂上灌溉“要认真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之类的大道理,学生不一定能全盘接受。但是,如果教师赋予学生润下,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回报,心里觉得老师老师对我这样好,我如果不认真学习就对不起老师。学生在这种心里驱动下,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地去学习。例如,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是全班出了名的捣蛋鬼,凡教过她的老师都对他感到头痛。据我了解,这个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庭教育不善,学生都瞧不起他,形成了他自暴自弃,不爱学习的习惯。数学考试每次都不及格,但是他的脑子很好使,怎样才能使他爱上数学课呢?于是,我便给他多方面的关心、爱护,课余经常找他一起闲聊、做数学游戏,数学课堂上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抓住他小小的“闪光点”都给予肯定。这样时间长了,他对我教的数学课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课余或假日里主动来找我给他补课,上课时用心动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数学学习进步很快。事实证明,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老师的关爱,这时再加上严格的要求,给他们多讲道理,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把老师的关爱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勤动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只给学生以爱,还不能完全使学生爱上数学。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我在教数学时就抓住学生的好动性,挖掘教材的潜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中争取让全班学生都能动起来,以满足学生好动天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我根据知识的认识、形成过程,用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学手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组发给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大小不等的纸张、胶水、透明胶带等,限制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各组制作完成后,比制作速度和质量,讨论制作过程。通过制作实际,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内涵,概括出长方体的棱长特征,归纳出长方体棱长和计算公式。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给长方体的每个面糊上纸,学生很快地就得出:长方体有两个面积相等。这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作出很好的铺垫。同时,触类旁道,又很快地解决了对正方体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实际制作,动中求静,不仅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教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化消极为积极,让学生迷上数学
小学生好动、爱玩,且没有自控能力,这是人生的必然。我们做教师的,不能禁锢人的必然性,只能循循善导。引导学生走上积极学习的轨道。
目前,电子游戏机、电脑游戏吸引了不少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迷上了玩游戏机,在电脑上玩游戏,很多学生一有时间就跑去娱乐室,不能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我不是采用杜绝的手段,而是放手让学生去玩,并教他们怎么正确掌握游戏机、电脑的操作方法,利用玩游戏机、电脑的学习功能这一块,把学生从游戏、娱乐中引导到学生上来。例如,在学生玩游戏机、电脑时,我引导学生在机上输入一定的程序,进行一些数学计算、绘制数学图形等。这样,使学生既满足了玩的心愿,又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消极的东西也会变为积极的因素,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会更感兴趣。
4.投身大自然,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我尽力发掘教材魅力,使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为达此目的,我带学生投入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我带学生来到校外田野上,进行实际丈量、计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懂得了劳动的辛苦,收获的不易,从而珍惜粮食,消除浪费现象。
在课余,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野外登山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竞赛活动,学生以大地为纸、树枝作笔,进行各种数学计算练习,分组讨论数学问题。大自然既促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浓郁的学习兴趣,真正爱上数学,又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受到深刻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情,陶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1.赋予学生爱心,使他们爱上学习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阶段,他们对外界的事物还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课堂上灌溉“要认真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之类的大道理,学生不一定能全盘接受。但是,如果教师赋予学生润下,学生解除了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感到老师的可亲、可敬,学生会产生对老师的回报,心里觉得老师老师对我这样好,我如果不认真学习就对不起老师。学生在这种心里驱动下,就会对老师所教的课程感兴趣,并努力地去学习。例如,我曾经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他是全班出了名的捣蛋鬼,凡教过她的老师都对他感到头痛。据我了解,这个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家庭教育不善,学生都瞧不起他,形成了他自暴自弃,不爱学习的习惯。数学考试每次都不及格,但是他的脑子很好使,怎样才能使他爱上数学课呢?于是,我便给他多方面的关心、爱护,课余经常找他一起闲聊、做数学游戏,数学课堂上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抓住他小小的“闪光点”都给予肯定。这样时间长了,他对我教的数学课逐渐产生了兴趣,在课余或假日里主动来找我给他补课,上课时用心动脑,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数学学习进步很快。事实证明,学生一旦体会到了老师的关爱,这时再加上严格的要求,给他们多讲道理,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把老师的关爱变成一种学习的动力。
2.引导学生勤动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只给学生以爱,还不能完全使学生爱上数学。由于小学生天性好动,我在教数学时就抓住学生的好动性,挖掘教材的潜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教学中争取让全班学生都能动起来,以满足学生好动天性。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我根据知识的认识、形成过程,用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数学手段,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然后给每个组发给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大小不等的纸张、胶水、透明胶带等,限制时间让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各组制作完成后,比制作速度和质量,讨论制作过程。通过制作实际,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内涵,概括出长方体的棱长特征,归纳出长方体棱长和计算公式。接着,我又要求学生给长方体的每个面糊上纸,学生很快地就得出:长方体有两个面积相等。这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作出很好的铺垫。同时,触类旁道,又很快地解决了对正方体的认识。通过引导学生实际制作,动中求静,不仅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增加了学生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促使学生对学习教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3.化消极为积极,让学生迷上数学
小学生好动、爱玩,且没有自控能力,这是人生的必然。我们做教师的,不能禁锢人的必然性,只能循循善导。引导学生走上积极学习的轨道。
目前,电子游戏机、电脑游戏吸引了不少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迷上了玩游戏机,在电脑上玩游戏,很多学生一有时间就跑去娱乐室,不能学习。针对这种现象,我不是采用杜绝的手段,而是放手让学生去玩,并教他们怎么正确掌握游戏机、电脑的操作方法,利用玩游戏机、电脑的学习功能这一块,把学生从游戏、娱乐中引导到学生上来。例如,在学生玩游戏机、电脑时,我引导学生在机上输入一定的程序,进行一些数学计算、绘制数学图形等。这样,使学生既满足了玩的心愿,又加深了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巩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消极的东西也会变为积极的因素,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会更感兴趣。
4.投身大自然,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为此,我尽力发掘教材魅力,使枯燥的材料生动化,激发学生的情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为达此目的,我带学生投入大自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我带学生来到校外田野上,进行实际丈量、计算: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使学生懂得了劳动的辛苦,收获的不易,从而珍惜粮食,消除浪费现象。
在课余,我经常组织学生参加野外登山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竞赛活动,学生以大地为纸、树枝作笔,进行各种数学计算练习,分组讨论数学问题。大自然既促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了浓郁的学习兴趣,真正爱上数学,又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受到深刻教育,激发学生的感情,陶治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真正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