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
【作者】 桑秀虎
【机构】 贵州省盘县旧营白族彝族苗族乡中学
【正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合理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对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信息进行处理,形成声、像、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视、听、触、想等多种方式的形象化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缺乏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及的效果。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下面就谈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与误区: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与公式更让学生望而却步。要是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得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使他们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的最佳工具。在探究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愿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动态展示,突破难点
有许多数学结论,反映的是动态变化中的某些规律.而常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处理一些静止的图形,给学生的观察、想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借助电脑,则可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由于思维中缺乏动态过程,学生往往机械地记住结论,使用中极易出现错误。
(3)展现探究过程,拓展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数学思维是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这个过程展现得更清晰充分,使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计算机不但能显示函数图像变换(平移或伸长等)的动态过程,而且可以控制这个过程的速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旋转体的教学或几何体截面的观察,都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比用模型来比划,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得多。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激发探索,促进创新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更愿意主动去观察、探究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发现新知识,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探求并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思维,是促进创新思维的强大平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展示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和科学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形成多层面多层次的感知。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个体从事创新思维的内驱力。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计算机进入数学课堂,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但也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盲目上阵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老师上课不再一味用嘴灌输知识了,而是开始借助多媒体丰富自己的课堂,利用声音、色彩、动作等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立体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但有不少老师使用多媒体时不是手法不熟练,就是违规操作。有些老师甚至还不熟悉按钮功能,就盲目上阵。错误的操作反而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何谈教学效果?
要想让多媒体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老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全面驾奴多媒体,才能用好多媒体,使自己的课堂熠熠生辉。
(2)多媒体手段的喧宾夺主
有许多老师的课,课堂上既有栩栩如生的动画,又有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且多媒体伴随整节课堂,学生的情绪一直高涨,几乎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的。但课后调查发现,让学生记忆深刻的,不是老师播放的课件画面,就是课件中难忘的曲子,或是某个可笑的动画,而对课堂上理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问题出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多媒体课件不停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导致他们的兴趣点转移到欣赏课件上了。
多媒体再形象、再直观,他也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是教学,倘若多媒体用的太多了,就会无意中转移了学生的兴趣点,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板书被忽略
课堂需要老师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体验、亲历学习过程,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直观的板书,尤其是数学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引导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学科内容;板书方便、经济,师生互动,增加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它们对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教师采取何种教学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有效认识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不管运用多媒体课件还是板书,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异,不能死搬教案,死搬多媒体和板书,要随机应变。
总之,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一个改革,是一项创新,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深远的,只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这一技术,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合理、有效。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抽象的,枯燥乏味的数学概念与公式更让学生望而却步。要是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得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使他们把学习数学看作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的最佳工具。在探究新课时运用一个动画讲授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设置悬念,创设新奇的问题情境,这样会激起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的愿望,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动态展示,突破难点
有许多数学结论,反映的是动态变化中的某些规律.而常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处理一些静止的图形,给学生的观察、想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借助电脑,则可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由于思维中缺乏动态过程,学生往往机械地记住结论,使用中极易出现错误。
(3)展现探究过程,拓展思维
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过程,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数学思维是在数学的探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使这个过程展现得更清晰充分,使学生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计算机不但能显示函数图像变换(平移或伸长等)的动态过程,而且可以控制这个过程的速度,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又如旋转体的教学或几何体截面的观察,都可以用几何画板来动态演示,比用模型来比划,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效得多。在这样的认知环境下,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4)激发探索,促进创新
由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学生学习更积极主动,更愿意主动去观察、探究数学规律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主要体现在发现新知识,揭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探求并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之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延伸了人的大脑思维,是促进创新思维的强大平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把抽象问题直观化;展示概念的形成、原理的建立和科学研究过程,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进而形成多层面多层次的感知。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提高个体从事创新思维的内驱力。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误区
计算机进入数学课堂,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教学带来了新的生命力,但也出现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1)教师的信息素养不高,盲目上阵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老师上课不再一味用嘴灌输知识了,而是开始借助多媒体丰富自己的课堂,利用声音、色彩、动作等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立体感,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但有不少老师使用多媒体时不是手法不熟练,就是违规操作。有些老师甚至还不熟悉按钮功能,就盲目上阵。错误的操作反而吸引了学生全部的注意力,何谈教学效果?
要想让多媒体服务于自己的课堂教学,老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全面驾奴多媒体,才能用好多媒体,使自己的课堂熠熠生辉。
(2)多媒体手段的喧宾夺主
有许多老师的课,课堂上既有栩栩如生的动画,又有美妙动听的音乐,而且多媒体伴随整节课堂,学生的情绪一直高涨,几乎没有在下面做小动作的。但课后调查发现,让学生记忆深刻的,不是老师播放的课件画面,就是课件中难忘的曲子,或是某个可笑的动画,而对课堂上理应掌握的知识学生却是一知半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问题出在学生的兴趣点上。多媒体课件不停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导致他们的兴趣点转移到欣赏课件上了。
多媒体再形象、再直观,他也只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是教学,倘若多媒体用的太多了,就会无意中转移了学生的兴趣点,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课堂板书被忽略
课堂需要老师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体验、亲历学习过程,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直观的板书,尤其是数学的学习。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于一体。能够引导学生更生动、直观地感受学科内容;板书方便、经济,师生互动,增加了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它们对教学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教师采取何种教学形式,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有效认识与感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不管运用多媒体课件还是板书,都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课堂上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而异,不能死搬教案,死搬多媒体和板书,要随机应变。
总之,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是一个改革,是一项创新,它所产生的作用是深远的,只要在教学中适当地应用这一技术,才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合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