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探索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
【作者】 黄开鹏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职业高级中学
【摘要】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企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求贤若渴。本文探索了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并将此模式在本校汽车类专业进行了实践,证明通过此模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出和企业“零距离”接轨的技能型并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关键词】高职汽车类专业;“七个合一”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正文】
引言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同时汽车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汽车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汽车技术人才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实用型人才目标,以及目前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诞生及应用,应制定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环境下的汽车实践教学模式。
1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现状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建立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性、生产性等特点。高实训基地是高职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真正能够做到生产性的很少,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既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也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探索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
随着现有的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出现,必须探索一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来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源不浪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围绕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活动范型[1]。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是指在实践教学和合作学习等理论指导下,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相对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体现出完整性、职业性、操作性等特征。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建构意味着在工学紧密结合、实践与知识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在知识构成和实践构成部分不断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实体性的范型。
2.2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七个合一”教学模式
本文在研究和借鉴已有的高职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七个合一”教学模式。
“七个合一”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业与任务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的七个合一。这种教学模式能突破以往师傅为主的传授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使理论与实践一体,提高学生技能并提高考证率;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通过努力能做到学生的实训与就业是一体的,因此能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七个合一”教学模式有两个重点:
(一)师生融入角色,师傅激发学徒对待任务的兴趣
基于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能融合教室和车间为一体,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劳动行为为工厂或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能获取技能知识和动作技能,从而形成内隐记忆,不断构建自己特有的融合行业标准的知识技能体系。[2]教师应主动地融入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角色中,学生应通过教师的引导融入到学生与学徒合一的角色中。教师应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了“作业与任务合一”,现在做的作业正是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任务,兴趣也就从此而来。当学生看到教具时就看到了自己工作时要用到的工具,感觉自然不一样,自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教师来说,手头的工作既是教学又是科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也是自己向“双师型”教师迈进的坚实一步,因此能更投入工作。
(二)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师傅应同时注重徒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合一,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有助于提升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及管理要求等同于汽车企业实际, 因而,通过“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与汽车企业的联系,与汽车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接轨,有利于拓展“产学研”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专业的“产学研”建设。作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流程让学生掌握技能,应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锤炼,以便将来他们是既能解决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社会人。
3 结论
高职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了创新的“七个合一”教学模式,还要有相应的教学体系来保障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构建起有利于“七个合一”教学模式开展的实训教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相信有了“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体系的保障可以培养出和企业“零距离”接轨的技能型并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4.
[2]杨进.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义县职业教育中心.
[3]周昌明.汽修人才的职业能力.汽车维修技师.2009(3)
引言
汽车工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同时汽车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汽车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汽车技术人才已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鲜明职业特征的实用型人才目标,以及目前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诞生及应用,应制定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新环境下的汽车实践教学模式。
1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现状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指高职院校通过与政府、企业等多方面的合作,建立满足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具有真实性、生产性等特点。高实训基地是高职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和首要条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但目前高职汽车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真正能够做到生产性的很少,理论和实训教学相互脱节,与职业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既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也不利于造就“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2 探索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
随着现有的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出现,必须探索一种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来保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资源不浪费,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1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围绕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活动范型[1]。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是指在实践教学和合作学习等理论指导下,在真实的工业环境中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形成相对的、系统的和理论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体现出完整性、职业性、操作性等特征。高职校内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建构意味着在工学紧密结合、实践与知识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在知识构成和实践构成部分不断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形成的实体性的范型。
2.2 高职汽车类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七个合一”教学模式
本文在研究和借鉴已有的高职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七个合一”教学模式。
“七个合一”教学模式指的是“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车间与教室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业与任务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的七个合一。这种教学模式能突破以往师傅为主的传授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高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使理论与实践一体,提高学生技能并提高考证率;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通过努力能做到学生的实训与就业是一体的,因此能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七个合一”教学模式有两个重点:
(一)师生融入角色,师傅激发学徒对待任务的兴趣
基于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能融合教室和车间为一体,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通过劳动行为为工厂或企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能获取技能知识和动作技能,从而形成内隐记忆,不断构建自己特有的融合行业标准的知识技能体系。[2]教师应主动地融入教师与师傅合一的角色中,学生应通过教师的引导融入到学生与学徒合一的角色中。教师应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明确了“作业与任务合一”,现在做的作业正是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任务,兴趣也就从此而来。当学生看到教具时就看到了自己工作时要用到的工具,感觉自然不一样,自会投入到学习中去。对于教师来说,手头的工作既是教学又是科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也是自己向“双师型”教师迈进的坚实一步,因此能更投入工作。
(二)在理实一体的教学过程中,师傅应同时注重徒弟职业素养的提高
“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要求理论与实践合一,可以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 培养实践工作能力,有助于提升汽车类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进一步使得学生的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因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作任务及管理要求等同于汽车企业实际, 因而,通过“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可以加强与汽车企业的联系,与汽车企业岗位要求零距离接轨,有利于拓展“产学研”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专业的“产学研”建设。作为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在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企业流程让学生掌握技能,应同时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锤炼,以便将来他们是既能解决企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社会人。
3 结论
高职汽车类生产性实训基地有了创新的“七个合一”教学模式,还要有相应的教学体系来保障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改革原有的教学体系,构建起有利于“七个合一”教学模式开展的实训教学体系是至关重要的。相信有了“七个合一”的教学模式和相应的教学体系的保障可以培养出和企业“零距离”接轨的技能型并且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44.
[2]杨进.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义县职业教育中心.
[3]周昌明.汽修人才的职业能力.汽车维修技师.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