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作者】 陆彩霞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第五实验小学
【摘要】主题阅读是一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来构思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法。它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构建了“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基于语言阅读教学理念,围绕主题进行篇章和段落拓展手法的分析,归纳、操练语言点,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快速的阅读速度、良好的阅读习惯、得体的交际能力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引导学生从中掌握阅读技巧,学生就能具备扎实过硬的阅读基本功,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内涵;塑造心灵
【正文】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即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学在情景中,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而且成为学生提高整体素养的地方。
一、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主题式阅读的开展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的,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如人教版第五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等。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的观察”,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的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的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三、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是从他们的读书中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老师们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现实中,语文课堂教学就一直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讲”的路上,课堂上学生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课后学生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让学生们下笔写写东西,会突然发现,他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还会发现学生们原本会发亮的眼睛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这一切是那么的可悲。师生们就这样痛苦地一日复一日地重复上演着“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悲剧:师生都苦不堪言。
主题阅读找准了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点,一切从读开始,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获得思想,获得情感,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苦吗?学生还苦吗?不,不苦,都在享受,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都在吸收,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
四、单元式导读教学的总领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下面我谈谈对单元导读课过去和现在的认识。第一,不能再“放不下”。教师不能再求全求细了,要注意这种课型的关键在“导”上,要引出学习之路,要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帮学生叩响学习之门。第二,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我就这样做过,导读有几个段落,领着学生们学,一共有几段,每段讲了什么,说一说,议一议,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要注意这应是本单元的纲领。要切实紧紧围绕住单元主题,贴近单元主题,让这成为单元导读课的落脚所在。在单元教学起步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是总领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提高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将是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高境界。最后,让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幸福着教育教学的幸福,快乐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做一个语文教学的探究者、幸福者吧!
总而言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恩山. 小学语文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钟启泉、崔允漷.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即通过“主题”整合阅读教学内容,零散的语言形式因为主题获得内在意义上的链接,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获得对主题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小学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是对阅读教学语言形式孤立、学习内容零散的交际阅读教学法的改进。主题及其相关内容作为发展语言能力的媒介被重点呈现,学在情景中,关注语言的意义而不是语言的形式,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而有意义的仿真情景中。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地方,而且成为学生提高整体素养的地方。
一、在语言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所承载的内涵,提倡内容学习与语言学习相结合
语文语言的意义和语文语言交际功能始终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学生始终关注丰富有序的语言内容而不是没有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始终发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语言的输入和输出是一个反复刺激、不断加深印象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与输出机会。主题式语文阅读教学以主题为中心组织繁琐零乱的语言材料,从听、读的角度为学生集中提供可观的目的语输入。主题资料库最能集中散乱的语言形式,配合学生记忆和运用。以主题为中心的语言阅读教学在孤立零散的语文知识间建立起一系列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获得全面的、整体的、具有一定深度的认识。
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有利于主题式阅读的开展
我们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以“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为编写思想的,即各单元均有一个明确的阅读主题,如人教版第五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等。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的观察”,单元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人们在观察中的发现:有的观察鲜花,发现鲜花开花的不同时间;有的观察蜜蜂,发现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这就有利于在课题开展中以语文教材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外阅读更好地成为课内阅读有力的凭借和依托、扩展和补充。
三、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学生们的语文综合素养从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是从他们的读书中读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并不是依靠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可老师们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现实中,语文课堂教学就一直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讲”的路上,课堂上学生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课后学生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让学生们下笔写写东西,会突然发现,他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还会发现学生们原本会发亮的眼睛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这一切是那么的可悲。师生们就这样痛苦地一日复一日地重复上演着“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悲剧:师生都苦不堪言。
主题阅读找准了学生们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点,一切从读开始,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巧妙地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们在有主题的阅读中,获得思想,获得情感,获得知识体系的生成。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苦吗?学生还苦吗?不,不苦,都在享受,享受着种种主题带来的情感熏陶;都在吸收,吸收着种种题材课文带来的理解、写作的方法。
四、单元式导读教学的总领
单元导读课重在导,以单元导语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对整组内容进行整体感知。下面我谈谈对单元导读课过去和现在的认识。第一,不能再“放不下”。教师不能再求全求细了,要注意这种课型的关键在“导”上,要引出学习之路,要激发学习兴趣,才能帮学生叩响学习之门。第二,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我就这样做过,导读有几个段落,领着学生们学,一共有几段,每段讲了什么,说一说,议一议,忙得不亦乐乎。我们不能再一味详讲文章了,要注意这应是本单元的纲领。要切实紧紧围绕住单元主题,贴近单元主题,让这成为单元导读课的落脚所在。在单元教学起步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预习全单元,让学生粗知单元内容,对单元的整体脉络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这是总领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由学生通读,有时也可由教师概述。有必要提高通读要求,可适当提出思考问题。扫清文字障碍,往往与通读全单元同步进行。主题阅读教学,将是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高境界。最后,让我们所有语文老师幸福着教育教学的幸福,快乐着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做一个语文教学的探究者、幸福者吧!
总而言之,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但是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创设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高效课堂还需要语文老师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刘恩山. 小学语文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钟启泉、崔允漷.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