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

【作者】 张瑜鑫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小学



【正文】  造型表现是小学生美术课程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也是美术教学的核心所在,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养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循序渐进地、有针对性地培养。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美术教学中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
  一、造型表现特征分析
  造型表现就是让学生用绘画、雕塑、拓印等手段和方法创造视觉形象的教学活动,旨在使学生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笔者结合教材发现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以手绘线条图像、色彩搭配为基础,与表现学生生活经验与情感的各种内容相结合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运用美术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创新精神也增强了。笔者一直认为,手绘线条图像和色彩搭配是学生造型表现能力提升的基础,“形”与“色”是美术造型最基本的元素,以手绘线条、图像解决“形”,以色彩搭配解决“色”,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小学生造型表现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感知比较模糊
  感知在美术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小学生虽然喜爱美术课程,喜欢画画,但是他们对物体的形状、色彩、结构、材质、肌理、空间、比例、规格等概念比较模糊,他们的创作都是本能的表现,很少考虑物品的造型特点。
  2.审美情趣与审美趣味相互融合
  审美情趣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观对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藝术作品的价值做出直接的、感性的评价和判断,主要表现为个人的主观爱好倾向。而审美趣味不同,它不仅与每个学生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实践有关,而且与学生的审美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有关。审美情趣与审美趣味的融合是审美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有很大的影响,为学生的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导致他们的作品不尽如人意。
  三、提升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1.从感知、思维、想象、制作、交流、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例如,讲授三年级下册《我们的社区》一课时,教师应安排学生观察了解自己社区的人物和景色,让学生感受或观察社区的色彩、空间、规格、物体比例等,可以让学生观察物象之间的安排和关系,树立构图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了解人物及活动场面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构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表现意图,多角度地表现社区的新风貌。
  2.从学科素养出发,提高学生立体造型方面的表现能力。所谓立体造型,即通过手或工具,采用绘、剪、刻、雕、曲、卷、染、熏等方法改变材料形态,创造出的形象或作品。小学生主要是利用泥、纸、废旧物等材料进行练习的,例如四年级上册《泥玩具》一课。我们都知道我国民间工艺美术品类繁多,其中的民间泥玩具因色彩鲜艳、造型稚拙,深受群众的喜爱。它既承载着历史,彰显着不同地区的艺术特色,又唤起了我们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因此,教师设计教学内容时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具体过程为:走进泥玩具(图像识读、文化理解)—话说泥玩具(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塑泥玩具(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评泥玩具(图像识读、审美判断)。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了解民间泥玩具的文化及造型特色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了泥玩具的制作过程,享受了创作的乐趣,感受了我国民间泥玩具的质朴之美,提高了自身立体造型表现能力。
  3.借用各种美术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画纸、颜料、画笔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也是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应帮助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学会用画笔和色彩创造色块、线条、空间和形象,这种空间形象可以是写实表现或抽象表现,也可以是舒缓、激烈的色与线。例如三年级《彩墨游戏》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彩墨的色调变化,以及宣纸的特征创作有趣的儿童彩墨画,以此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造型表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灵活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