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数学

【作者】 李 艳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幼儿园

【摘要】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的“求异性”找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例如学习“等分”活动中,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几何图形的纸,探索同一几何图形的不同等分方法,不同几何图形的不同等分方法,最后引导幼儿把各种方法介绍给大家,总结出等分的规律。
【关键词】游戏;材料;媒体;兴趣
【正文】
  幼儿数学教育是启蒙性的、准备性的、基础性的。我在对幼儿的数学教学中,以幼儿的主动探索为切入点,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学习数学教育的有利手段。利用游戏形式来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在角色游戏中的娃娃家里,可引导幼儿数清来了几位客人、该摆几个杯子、几个碗、送几份点心,渗透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样游戏能很好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的学习数学。
  二、合理的投放数学操作材料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借助操作材料,通过与材料活动而对数量产生相应的理解,能为孩子很好的理解与掌握相应的教育目标起到辅助作用。在认识“长方形”中,让孩子通过剪一剪、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来体验长方形两条相对边一样长的特征,让孩子参与活动中有了真实体验,并在操作理解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如在数学角,随意地让幼儿用各种材料如小棒、牙签等进行数数、自由建构等。能很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从中积累和发展数学经验。
  三、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选取观察的素材,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机会,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真正存在,认识现实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充满了数、量、形、时间等概念。如:利用每天散步的好机会,引导幼儿观察建筑物的形状、层数、点数,点数各色花的数量等。利用幼儿周围生活的实际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随时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从生活中直接感受、体验。
  四、组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强化幼儿的主体参与意识
  利用幼儿手中的学具、常见的实物,引导幼儿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是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主体意识、提高数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幼儿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意义建构过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这种效果要比单纯的抽象感知和记忆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动手动脑操作活动,可以从小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自始至终兴趣浓厚。
  五、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声、色、光、动画等丰富的视听媒体优势,充分地展现在幼儿面前,不仅可以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而且强化了幼儿的感知。而根据需要设计的交互式多媒体课件,幼儿的手眼脑齐动,兴致浓厚地进行自主探究,效果更显著。
  六、感受兴趣,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1.在探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有句名言:“教一个活动的最好方式是演示。”这一提法的实质是把重点从教转向学,从教师的行为转向幼儿的活动,并且从感觉的效应转向运动的效应。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究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兴趣盎然,印象也特别深刻。
  2.在交流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只有幼儿把自己发现的、想到的用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学会知识的感受才会更好地释放出来。但现在的问题是:有的幼儿上课的时候不愿意发言,或是因为胆怯,或是因为怕出错,或是因为怕说得不好丢面子等等。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发言,敢于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和观点,让幼儿知道这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3.在争辩中感受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正是在出错时,幼儿对自己不成熟的观点相互之间进行有意义的争辩,才有了对知识的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而事实上,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在相互争辩的过程中得以明了,真理愈辩愈明。教学中,我针对幼儿争强好胜的特点,有意推迟给出正确答案的时间,让幼儿大摆擂台,充分阐明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看法。在激烈的争论中,往往错误的一方最终会认输投降。在问题的相互争辩中幼儿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也感受到生活中也要“以理服人”这一重要准则。
  七、适当地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在数学教学中,导入阶段的竞赛活动,可以引导幼儿从胜负原因分析中寻找规律,从而激发其探究新知的欲望;教学新知过程中的竞赛活动,有助于激发幼儿勤于动脑的钻研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巩固阶段的竞赛,对于促进幼儿运用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是十分有益的;拓展延伸阶段的竞赛活动,则属于数学兴趣活动的范畴,可以培养幼儿将数学运用于实际生活能力,以及多种实践能力。当然竞赛不能太多太滥,要根据需要灵活组织。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对待竞赛的胜负,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避竞赛的不良影响。
  总之,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时,要尽量让孩子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让幼儿乐在其中,学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