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交流
【作者】 姚金玉
【机构】 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第二小学
【正文】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特有的生理现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应,即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学生来说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而现行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过程,从实质来说,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统一的教学就是一种交流,是一种情感交流,它包括学习内容、学法,学习中的体会等。师生的情感交流不但是沟通师生的一种合作关系的桥梁,更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情感交流,笔者从以下几点探索:
一、教师本身良好的人格和形象是进行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一个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不单单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注重本身的人格的修养和外表的得体。用良好的人格,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一个衣着得体、教态严谨、语调优雅、举止大方的教师学生会乐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本身的人格、形象,是得到学生的接受和信任的基础。
如性格方面,老师的热情、大方,老师的和谐、开朗,在形象方面,老师的朝气蓬勃、老师的热爱生活、老师的勤奋努力,都会给学生的一种信仰感。例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班时,班中有一位同学平时比较懒,上课经常不听课,从不把老师看在眼里,目中无人,老师讲的话从来都是不接受,老师和同学都讨厌他。一次上数学课,伏台睡觉,我走近他的座位,问他怎样,他说有病,同学都说,不理他,他是装病,我出自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叫其他同学自习,背他去校医看,果然是发烧感冒,叫校医给药,然后倒开水给他吃药,过后也经常过问情况。后来确是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数学成绩慢慢地突上来了。由于教师的热情大方,感染了这位学生。
二、课堂教学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探究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师生的合作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畅所欲言,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老师倾听学生的交流,对学生提供的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师生合作交流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深入学生小组参与讨论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学生容易接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特性”一节时,先让学生每人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分组讨论:1、三角形有几条边?2、有几个角?3、有几个顶点?通过讨论,学生容易接受三角形边、角、顶点有关概念,再提问你是怎样画三角形,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概念。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师生的共同讨论探索,无形中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着力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时,要耐心地听他讲,不急于立即纠正他的不足。特别是对一些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一次批评或指责后,就会使他产生心理焦虑,下一次就会不敢发言。在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感到困难时,我们教师要善于适当提醒点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在每一次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给予学生的肯定语言,让学生感到成功感,增加“情感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底》这一节时,我让学生画出不同三角形的高,抽一位学生上黑板画钝角三角形的高,他从底边的顶点作垂直,没有与底边相对的一个顶点相交,而是到另一边的半其中,道理上他作的钝角三角形的高是不对的。但是我不是立即指出它的不对,而首先肯定他对高的定义比较理解,会作底边的垂直,离成功只差一点点,是这一次战斗中的一个小胜利,离最后胜利只差一点,提问其他同学,哪一位能帮他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在其他同学提示下:三角形的高应过底边相对的顶点。他重新作底边的延长线,过底边相对的顶点与底边垂直。然后我立即说:你真聪明,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了他,让他获得了成功感。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着力点。
四、教师的意识信号是促进情感交流的催化剂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除了语言表达外,还有一些非语言表达的方式。如目光眼神、表情、语调等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褒贬、幽默、期望、鼓励,这些都属于意识信号系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目光、眼神是无声的教学语言。在《藤野先生》中鲁迅从日本归国几十年,每当夜间疲倦,看见藤野先生照片的黑瘦的面庞,从那双眼睛中看说出的抑扬顿挫的话来,鲁迅立刻增加勇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师生之间若心心相印、肝胆相照,那么发自教师两眼的光波,自然凝聚着他的全部心理能量,因而每当学生为学习中的困难而畏缩不前时,教师应投以激励的目光;每当学生奋发进取刻苦钻研时,教师应投以赞许的目光;宣传真理时,目光要坚定刚毅;批驳错误观点时,目光要凝重犀利。
五、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语言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情感交流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的辅导和作业批改中进行。在平时的课外辅导或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同学多一些表扬激励语句,就会让学生更加刻苦努力;对有退步现象的学生写几句提醒的语句,就可以让学生反省过来,立马回头。
总之,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教师本身良好的人格和形象是进行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一个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不单单要具有丰富的知识,更要注重本身的人格的修养和外表的得体。用良好的人格,美好的形象去感染学生。一个衣着得体、教态严谨、语调优雅、举止大方的教师学生会乐于接受。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注重本身的人格、形象,是得到学生的接受和信任的基础。
如性格方面,老师的热情、大方,老师的和谐、开朗,在形象方面,老师的朝气蓬勃、老师的热爱生活、老师的勤奋努力,都会给学生的一种信仰感。例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班时,班中有一位同学平时比较懒,上课经常不听课,从不把老师看在眼里,目中无人,老师讲的话从来都是不接受,老师和同学都讨厌他。一次上数学课,伏台睡觉,我走近他的座位,问他怎样,他说有病,同学都说,不理他,他是装病,我出自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叫其他同学自习,背他去校医看,果然是发烧感冒,叫校医给药,然后倒开水给他吃药,过后也经常过问情况。后来确是改变了他的学习态度,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数学成绩慢慢地突上来了。由于教师的热情大方,感染了这位学生。
二、课堂教学的合作意识是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探究性。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师生的合作教学,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是培养师生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就是让学生在小组发表自己的意见,达到畅所欲言,学生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自己的看法,老师倾听学生的交流,对学生提供的意见给予肯定和鼓励。师生合作交流就是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老师深入学生小组参与讨论或让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回答学生的问题。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使学生容易接受和体验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特性”一节时,先让学生每人画出一个三角形,然后再分组讨论:1、三角形有几条边?2、有几个角?3、有几个顶点?通过讨论,学生容易接受三角形边、角、顶点有关概念,再提问你是怎样画三角形,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概念。最后师生共同讨论探索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师生的共同讨论探索,无形中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
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着力点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时,要耐心地听他讲,不急于立即纠正他的不足。特别是对一些自信心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一次批评或指责后,就会使他产生心理焦虑,下一次就会不敢发言。在学生回答老师问题感到困难时,我们教师要善于适当提醒点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在每一次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时,要给予学生的肯定语言,让学生感到成功感,增加“情感动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例如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的高和三角形的底》这一节时,我让学生画出不同三角形的高,抽一位学生上黑板画钝角三角形的高,他从底边的顶点作垂直,没有与底边相对的一个顶点相交,而是到另一边的半其中,道理上他作的钝角三角形的高是不对的。但是我不是立即指出它的不对,而首先肯定他对高的定义比较理解,会作底边的垂直,离成功只差一点点,是这一次战斗中的一个小胜利,离最后胜利只差一点,提问其他同学,哪一位能帮他取得最后的胜利呢?在其他同学提示下:三角形的高应过底边相对的顶点。他重新作底边的延长线,过底边相对的顶点与底边垂直。然后我立即说:你真聪明,让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了他,让他获得了成功感。这样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和权利,沟通师生情感交流的着力点。
四、教师的意识信号是促进情感交流的催化剂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除了语言表达外,还有一些非语言表达的方式。如目光眼神、表情、语调等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学生的褒贬、幽默、期望、鼓励,这些都属于意识信号系统。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的目光、眼神是无声的教学语言。在《藤野先生》中鲁迅从日本归国几十年,每当夜间疲倦,看见藤野先生照片的黑瘦的面庞,从那双眼睛中看说出的抑扬顿挫的话来,鲁迅立刻增加勇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师生之间若心心相印、肝胆相照,那么发自教师两眼的光波,自然凝聚着他的全部心理能量,因而每当学生为学习中的困难而畏缩不前时,教师应投以激励的目光;每当学生奋发进取刻苦钻研时,教师应投以赞许的目光;宣传真理时,目光要坚定刚毅;批驳错误观点时,目光要凝重犀利。
五、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语言是加强师生情感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情感交流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课外的辅导和作业批改中进行。在平时的课外辅导或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同学多一些表扬激励语句,就会让学生更加刻苦努力;对有退步现象的学生写几句提醒的语句,就可以让学生反省过来,立马回头。
总之,加强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不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