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互补
【作者】 程普勤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东阁街道崔召小学
【摘要】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经过广大教师的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兴趣;阅读;作文
【正文】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经过广大教师的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关键在于如何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因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上课时,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由此引出课题,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增值效应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慎,还以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电教已火化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月光曲》一文的第九段是重点,也是难点。皮鞋将为什么能“好像面对着大海”感受贝多芬创造的美的音乐形象呢?盲姑娘无法看见东西,为什么也能“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录音和感情朗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创设情境,铺设阶梯,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第九节,想象画面内容,在出示三幅电脑幻灯片,请学生描绘其美好的意境,接着播放《月光曲》,同时根据音乐意境在此出示三幅幻灯片,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贝多芬激动起伏的情感,不知不觉进入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角色”,然后,再次欣赏《月光曲》,同时播放课文录音,以此出示三张幻灯片,让学生在这图、声、乐、情的和谐情境中,再一次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怎样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水到渠成地解决本科的重点、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顺利突破,帮助学生轻松扫除学习障碍,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紧紧握在手中,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大减少了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大量节省时间,在有限的40封钟内获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望“文”生畏。而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难点。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声、光、色的传递,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作文教学难点的解决。如在指导学生写《春天》这篇作文时,运用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首先我把这次作文要求出示在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审题,细致分析,讨论其内容要求,让学生明确,这篇作文一是写景,二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三要写出动态和静态。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而关键又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因此,在审题之后,我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田野的录像。第一次放录像,意在显现春天的田野美景,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这时,我只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按顺序观察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此时,那绚丽的色彩、活动的画面、动人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写作兴趣。当学生有序地把画面上的景物说完整后,第二次放录像,定格出现各种景物,给学生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这次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找到春天景物的特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具体的问题。第三次放录像,一是要求学生注意景物的动态、静态,二是给学生一个完整印象,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录像反复播放,教师适时指导,多数学生看完录像后,都能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他们不再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总之,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训练语文能力结合起来,不是为了电教而电教,不是为了赶时髦而运用信息技术,遵循恰当选择,灵活运用,注重实效的原则。一定能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教育报 2000-11-07
[3]王旭卿《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2期
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经过广大教师的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充分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进行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关键在于如何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学生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交流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多媒体声像兼备,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更为生动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因而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如《海底世界》一课写的是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上课时,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个神奇的世界,伴随着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学生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中,他们随着镜头欣赏了瑰丽无比的海水,丰富的水产,美丽的贝壳,各种各样的海鱼,笨重的海龟,还有树林中的海鸟,他们似乎正在侧耳倾听海底世界动物的窃窃私语。学生已经进入到了多媒体课件所带入的情境中去了,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由此引出课题,自然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二、提高阅读教学的增值效应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会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然而学生感触不慎,还以产生疲劳感,甚至厌烦情绪。而电教已火化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月光曲》一文的第九段是重点,也是难点。皮鞋将为什么能“好像面对着大海”感受贝多芬创造的美的音乐形象呢?盲姑娘无法看见东西,为什么也能“看到了他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象?”教学中,利用图片、视频,录音和感情朗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创设情境,铺设阶梯,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点。首先要求学生读课文第九节,想象画面内容,在出示三幅电脑幻灯片,请学生描绘其美好的意境,接着播放《月光曲》,同时根据音乐意境在此出示三幅幻灯片,让学生在美妙的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贝多芬激动起伏的情感,不知不觉进入皮鞋匠和盲姑娘的“角色”,然后,再次欣赏《月光曲》,同时播放课文录音,以此出示三张幻灯片,让学生在这图、声、乐、情的和谐情境中,再一次感受课文的意境美,体会怎样读,最后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水到渠成地解决本科的重点、难点。
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顺利突破,帮助学生轻松扫除学习障碍,从而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把学习的主动权始终紧紧握在手中,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大大减少了教师单调乏味的讲解,大量节省时间,在有限的40封钟内获得更大效益,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
三、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都望“文”生畏。而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难点。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形、声、光、色的传递,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诱发学生的情感活动,引起学生的注意,有助于作文教学难点的解决。如在指导学生写《春天》这篇作文时,运用信息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首先我把这次作文要求出示在屏幕上,和大家一起审题,细致分析,讨论其内容要求,让学生明确,这篇作文一是写景,二要抓住景物特点写具体,三要写出动态和静态。这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知道“写什么”和“怎样写”,而关键又是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因此,在审题之后,我就播放了一段春天田野的录像。第一次放录像,意在显现春天的田野美景,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这时,我只给学生一个简单的问题:按顺序观察画面上有哪些景物?此时,那绚丽的色彩、活动的画面、动人的音响刺激着学生的感官,激发了写作兴趣。当学生有序地把画面上的景物说完整后,第二次放录像,定格出现各种景物,给学生一个细致观察的机会。这次要求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进行观察,找到春天景物的特点,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写具体的问题。第三次放录像,一是要求学生注意景物的动态、静态,二是给学生一个完整印象,使他们思路更清晰。录像反复播放,教师适时指导,多数学生看完录像后,都能绘声绘色地进行描述,他们不再觉得无话可说、无话可写。
总之,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并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将传授语文知识、培养的语文素养和训练语文能力结合起来,不是为了电教而电教,不是为了赶时髦而运用信息技术,遵循恰当选择,灵活运用,注重实效的原则。一定能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之间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中国教育报 2000-11-07
[3]王旭卿《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