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作者】 孙春霞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崔家集镇崔家集小学
【摘要】情境教学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的各种问题情境,以促使学生去质疑问难、探索求解。本文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方式,阐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善学、乐学、会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也为今后从事小学教学工作提供了有效性的理论依据。【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情景创设;多媒体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能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情趣,是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学习兴趣、情绪,达到和谐的统一。情与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能极大的激活儿童的发散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化难为易、由简到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较难的教学问题时,教师要化难为易,创设情景,在关键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问题之中。
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七十头,下有一百八十八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先问:“兔有几只脚?鸡有几只脚?”
生答:“兔有四只脚,鸡有两只脚。”
师问:“谁能根据日常观察到的禽兽做一种古怪的姿势,如单腿独立,或站直伸腰,使每只鸡兔脚的只数相同?”
经过思考,学生提出让全体兔子“立正”,让它们前两只脚“举”起来,后两只脚站立在地上和每只鸡脚的只数同样多。
于是学生兴奋地喊出来,此时鸡兔共有足140只=70×2,再有188-140=48(只)脚。
师问:48只脚是谁的脚的只数?
生答:是兔子举上去的脚的只数。
师问:每只兔子举起几只脚?
生答:2只。
那么鸡兔的只数便迎刃而解。
兔子的只数:48÷2=24(只)
鸡的只数:70-24=46(只)
这种解法,每个学生都能立即理解,即使不再复习,童趣也会使他们能永远地回忆起来。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景,让小学生发挥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被个别局部情况所束缚,往往只抓住生活实践题的个别字、词列算式,而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根据这种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创设情景做形象直观操作,使他们真正领悟、理解知识,明白算理。
如教学求剩余用减法解答题。多媒体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池塘边来了一群大脑袋,黑身子的小蝌蚪共8只,游走3只,还剩几只?屏幕上出现了3只小蝌蚪游走的样子,这是我问学生还剩几只?学生一看便知。反过来又问学生剩下5只小蝌蚪,游走了几只?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非常认真,思维活跃,会脱口而出,游走了3只。针对这种情况多演示一些变式题,反复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便能领悟、理解和掌握解答剩余题用减法的正确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动手操作,感悟情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直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各抒己见,在玩中理解,在做中体验,领悟发现真理。
如:在讲授“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物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认识长方体。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苹果和一把小刀,老师边示范,,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就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师先让每个学生动手切出一个面,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当手触摸这个面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在与这个面相邻的一侧切出一个面,这样学生直观的感觉到两个面相交的边是一条棱,然后再在与这两个面都相邻的另一侧切出另一个面,学生又都感觉到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最后要求学生做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问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多少个顶点?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便可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四、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创建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并品尝到成功的果实。
例如: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把教室装扮成超市,讲台装饰成柜台,在柜台上摆满各种文具,并标示价格,教师扮演售票员阿姨,学生用学具——假币购买商品。教室里顿时热火朝天,学生们争相购买,兴趣盎然。当我出示文具盒时,学生纷纷举手示意,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看哪位同学出示的钱数合适,并且形式多样。听完要求后,学生们马上动手动脑,摆出8元钱。有摆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1元,有摆八张1元,有摆四张2元。看到学生摆了这么多种,教师提出假设问题:如果只有一张10元的,那怎么办?学生沉思片刻回答:给你10元,找回2元。你是怎么算的?(10元-2元=8元)看到学生们的购买力增强了,我很开心。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与喜悦,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主动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善思、乐思。
当今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不断升华,加之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经常面对同样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面对着谁都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情境。因此,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使学生有效的从面对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无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追求的目标。让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努力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能有效的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情趣,是学生的认知活动与学习兴趣、情绪,达到和谐的统一。情与知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能极大的激活儿童的发散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化难为易、由简到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较难的教学问题时,教师要化难为易,创设情景,在关键处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探究问题之中。
如教学“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七十头,下有一百八十八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先问:“兔有几只脚?鸡有几只脚?”
生答:“兔有四只脚,鸡有两只脚。”
师问:“谁能根据日常观察到的禽兽做一种古怪的姿势,如单腿独立,或站直伸腰,使每只鸡兔脚的只数相同?”
经过思考,学生提出让全体兔子“立正”,让它们前两只脚“举”起来,后两只脚站立在地上和每只鸡脚的只数同样多。
于是学生兴奋地喊出来,此时鸡兔共有足140只=70×2,再有188-140=48(只)脚。
师问:48只脚是谁的脚的只数?
生答:是兔子举上去的脚的只数。
师问:每只兔子举起几只脚?
生答:2只。
那么鸡兔的只数便迎刃而解。
兔子的只数:48÷2=24(只)
鸡的只数:70-24=46(只)
这种解法,每个学生都能立即理解,即使不再复习,童趣也会使他们能永远地回忆起来。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情景,让小学生发挥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看问题比较片面,容易被个别局部情况所束缚,往往只抓住生活实践题的个别字、词列算式,而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根据这种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创设情景做形象直观操作,使他们真正领悟、理解知识,明白算理。
如教学求剩余用减法解答题。多媒体播放小蝌蚪找妈妈,池塘边来了一群大脑袋,黑身子的小蝌蚪共8只,游走3只,还剩几只?屏幕上出现了3只小蝌蚪游走的样子,这是我问学生还剩几只?学生一看便知。反过来又问学生剩下5只小蝌蚪,游走了几只?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观察非常认真,思维活跃,会脱口而出,游走了3只。针对这种情况多演示一些变式题,反复训练,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便能领悟、理解和掌握解答剩余题用减法的正确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动手操作,感悟情景,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直观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积累一些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使学生各抒己见,在玩中理解,在做中体验,领悟发现真理。
如:在讲授“长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除了让学生认真观察实物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认识长方体。先让每个学生准备好一个苹果和一把小刀,老师边示范,,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就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师先让每个学生动手切出一个面,指名学生说一说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当手触摸这个面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在与这个面相邻的一侧切出一个面,这样学生直观的感觉到两个面相交的边是一条棱,然后再在与这两个面都相邻的另一侧切出另一个面,学生又都感觉到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最后要求学生做出一个完整的长方体。问这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有多少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多少个顶点?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便可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认识。
四、创设情境,引导思考,创建小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并品尝到成功的果实。
例如: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把教室装扮成超市,讲台装饰成柜台,在柜台上摆满各种文具,并标示价格,教师扮演售票员阿姨,学生用学具——假币购买商品。教室里顿时热火朝天,学生们争相购买,兴趣盎然。当我出示文具盒时,学生纷纷举手示意,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看哪位同学出示的钱数合适,并且形式多样。听完要求后,学生们马上动手动脑,摆出8元钱。有摆一张5元、一张2元、一张1元,有摆八张1元,有摆四张2元。看到学生摆了这么多种,教师提出假设问题:如果只有一张10元的,那怎么办?学生沉思片刻回答:给你10元,找回2元。你是怎么算的?(10元-2元=8元)看到学生们的购买力增强了,我很开心。 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成功与喜悦,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并能主动探索发现其中的奥秘,从而善思、乐思。
当今科学知识日新月异、不断升华,加之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使广大教师和学生经常面对同样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面对着谁都不知道如何处置的情境。因此,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使学生有效的从面对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无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追求的目标。让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从创设问题情境开始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