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作者】 张洪斌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先锋小学校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小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培养
【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如果小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故事性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创设故事性情景教学,学生对学习的数学内容会更感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在练习课中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举行运动会,在1000米赛跑中,狐狸得了第6名,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几天,狐狸碰到了千米赛跑冠军米老鼠,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对米老鼠说:“咱们再比一次,如果你还得第一,我才佩服你!”它们来到长300米,宽200米的长方形操场上,狐狸说:“咱们把操场从中间分开东边的叫东操场,我沿整个操场跑一圈是1000米,你沿东边半个操场跑两圈也是1000米。”米老鼠想了想说:“好吧。”比赛结果是狐狸得第一,米老鼠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比它跑得快,怎么会输给它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米老鼠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思考专注、讨论热烈,终于帮米老鼠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原来,米老鼠跑二个半圈是(150+200)×2×2=1400米。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新奇、好奇,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疑问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去想,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才能一触即发地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如果小学生对所学数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各个侧面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我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这时我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吗?学生l回答: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学生2回答:它的面积变了,比5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必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就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要比教师硬塞现成公式要好得多。
二、创设故事性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创设故事性情景教学,学生对学习的数学内容会更感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更强烈的求知欲。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而且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后,在练习课中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森林里的动物举行运动会,在1000米赛跑中,狐狸得了第6名,心里很不是滋味。过了几天,狐狸碰到了千米赛跑冠军米老鼠,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对米老鼠说:“咱们再比一次,如果你还得第一,我才佩服你!”它们来到长300米,宽200米的长方形操场上,狐狸说:“咱们把操场从中间分开东边的叫东操场,我沿整个操场跑一圈是1000米,你沿东边半个操场跑两圈也是1000米。”米老鼠想了想说:“好吧。”比赛结果是狐狸得第一,米老鼠无论如何也想不通:“我比它跑得快,怎么会输给它呢?”同学们,你们能告诉米老鼠这是为什么吗?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思考专注、讨论热烈,终于帮米老鼠找出了问题的答案,原来,米老鼠跑二个半圈是(150+200)×2×2=1400米。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境中,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新奇、好奇,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创设疑问性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的关键处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思去想,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才能一触即发地驱动思维活动,使他们自觉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创设游戏性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思维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课堂训练时,组织60秒抢答游戏。教师准备若干组数学口答题,把全班学生分为几组,每组选3名学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让每组参赛的学生抢答,以积分多为优胜,或每答对一题奖励一面小红旗,多得为优胜。学生在游戏中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不少有用的知识,并受到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设计,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乐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愉快地学习,调动内在潜能,主动地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