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古为今用 受用无穷——浅谈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

【作者】 尹玉婷

【机构】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马山镇北站小学



【正文】作为农村小学一普通教师,和我们农村孩子朝夕相处已八个年头,在这八年中,我一直在关注着我们农村孩子,由于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校表现具有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与统一教学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导致一部分学习比较落后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如何转化学困生,这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在考虑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孙子兵法》乃兵法之经典,如果把它古为今用,通过个人实践和总结,我觉得如果运用得当,恰到好处的话,就会成为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宝典,受用无穷!
  我们不难发现:学困生的心理是自卑的,他们总是“低着头走路”。后进生的耐力是有限的,他们往往“三分钟热度”,做事虎头蛇尾,前功尽弃。这些同学由于学习兴趣淡薄,渐渐的迷失了自我,丧失了的方向,在求学的道路上蹒跚前行。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永远而沉重的话题。对指导班级里后进生的转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出奇制胜——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第5篇中《势篇》中观点,意思是凡作战的人都用正面为交锋,以奇兵取胜。奇正相生相成,互相补充,对将军来说,是作战法宝,对教师同样是工作中的利器。
  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了解到部分后进生语言表达能力很差,尤其是作文,无话可写,文理不通,味同嚼蜡。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兴趣作文”,积极为学生创设了感兴趣的材料和感兴趣的写作环境: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既积累写作材料有受到教育。2.先做游戏,再作文,让学生在情绪最佳时写下作文。3.表演作文,乐中求知,记下同学们在活动中的神态、语言、动作。4.编故事,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5.给课文“补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后进生的主动性,自觉性。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他们作文丰富资源,让后进生们真正有事可写,有感可发,有情可抒,使作文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常事乐事!
  二、声东击西——长善救失,强化学习优点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剩其不自主取之。”表面上攻打东面,其实打西面,军事上让敌人产生一种错觉而取胜。教学上对后进生学习上的“闪光点”充分肯定,不断强化,假以时日,优点不断强化,缺点自然离去,这就是声东击西。强化优点,弱化缺点,这也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的有效举措。中国古典教育文献《学记》有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长善救失就是从依靠优点入手,发展优点,逐步巩固,从而让缺点降级或基本克服。诸多教育实践证明:数生十过不如奖生一长。
  作文课上,我发现很多后进生的作文,错误的词句标点很多,语言乏味,但尚能抓住题目表达意思。于是我抓住时机,不厌其烦,为其面批。在语言干巴处适当加进老师的语言,为其润湿。然后让他们誊写,再由他们在全班朗读。这给了后进生们“露脸”的机会。帮助他们重塑了自尊,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以前我曾教过一名学生,叫时小明,他体育成绩很突出。多次参加运动会获奖。但写作能力很低,作文总是七拼八凑。其他科目也是一团糟。偶然中,我发现他一篇文章中描写足球比赛场面写的很生动,使人身临其境。面批时,我用惊喜的目光看他:“以前我对你了解不够,今天才发现,你这个‘体育明星’原来也有文学细胞呀!你这篇文章当范文读!”接着我列举了很多名人专业不行,但经过刻苦学习取得成功的事例后,终于在他心灵深处产生了共鸣。面批的几句话改变了他原来的热情,使他在语文学习方面兴趣倍增。通过刻苦努力,仅一年时间他就写出了一手好文章,其他科目的学习也长进不少!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事实表明:赞扬差生的微小进步,比嘲笑差生的明显劣迹高明得多。罗蒙塔尔的“期望效应”转化差生的现实条件!我们用外界的语言,行为的暗示,挖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弱化其缺点,让他们渐渐摆脱“朽木不可雕”的阴影,将自己重新拉回充满自尊,自信的阳光下,达到健康的目的。
  三、暗渡陈仓——家校联动,培养学习习惯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有潠。”军事上是指用迷惑手段,蒙蔽敌人。乘虚而入,取得胜利。在教学上就是通过家访,分发各种调查材料,向班干部,学生询问后进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全面了解后进生。“知此知彼”才能“百战百殆”。
  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原因有多方面:家长出外挣钱,孩子托付祖辈,疏于管教;社会不良风气,新“读书无用论”的毒化;家庭残缺,人际关系恶劣;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当然还有我们自身教育失误的原因!有些学困生出现了家校两不管的“真空”。在这一方面教师要多深入,少遥控,在对学生家访时要变“声讨”为“研讨”,变“受训”为“旁观”,变“告状”为“自责”,变“请到学校”为“上门服务”,科学指导后进生的家长的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里的后进生,我建议家长常给孩子写信,少打电话,在信里和孩子说说往事,谈谈在外挣钱的不容易,让孩子给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点滴进步。同时对于在家的父母,严格家校联系制度,每次家庭作业的签字制度。
  我们班的张国浩同学机灵可爱,是家中的独苗苗,可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奇怪的是他的家庭作业做得完完整整干干净净,可课内作业拖拖拉拉,不尽人意。我没在班上批评他,几次家访后得知,其母也是“文化人”,因怕孩子作业(下转第62页)(上接第63页)做久了,影响休息,就不定期的“越俎代庖”。我向她指出:爱孩子不可这样!小处说不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处说是自毁孩子前程。我帮他家制定了合理的家庭教育计划,如今小林已经顺利的升入了初中。
  《兵法》云“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培养后进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方面的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心里,家校一体,齐抓共管,才能有的放矢的对他们教育指导帮助。
  四、树上开花——融入集体,锻炼学习能力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用于仪也。”军事上是讲借助某种局势,布成有利阵势,兵虽弱可使阵势强。在教育上是指后进生通过集体力量取得进步。为集体这可大树争光添花。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我们应该象“扶贫”一样,利用班集体这棵大树给后进生以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兵教兵”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在课堂讲的少了,可以抽出更多时间,个别辅导学困生。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好学生帮后进生的“一帮一”促学过程。后进生在自学过程中有了一定紧迫感,其竞争意识和好胜心也在不断增强。在“兵教兵”互助活动中后进生尝到了甜头,自学能力在锻炼中提高。一旦自学能力提高,会在短期内赶上中等生的。
  《兵法》云:“上下同欲者胜”。是的,我在教学中经常通过培养团结友爱,正直向上的班集体,来感染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互助精神以期共同提高。特别是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基础,把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分层,在班级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层面的问题作业,着力使学生“吃的饱”“刚刚好”“吃的好”。通过分析学情,设计台阶,鼓励后进生“跳一跳”摘到桃子。如我在在教《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我让优秀生摘抄赞美大自然的诗句,对2、3小节续写,对那些后进生只要求其默写相关小节。后进生学得有劲,充满自信,优秀生同时帮助后进生做提高题,班集体也在整体前进。在班级考试后的评奖会上,设计班级优秀奖和班级进步奖,学生奋发向上的豪情油然而生。
  当然,化腐朽为神奇,变学困生为学优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无论怎样只要我们不断创新转化后进生的艺术,并努力做到以爱动其心,以言导其行,以顽强的毅力,细致的工作。后进生一定会改变其行为,他们的转化工作会取得一定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