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作者】 肖常粉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
【摘要】“实验室是培养全面化学人才的最好场所”。在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素质是当今教育最关注的问题。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观察能力与素质是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条件,是学好化学重要的一种能力。因此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与科学素质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阐述了化学实验课作为载体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科学素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首先阐述了在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些原则与方法。然后介绍了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关键词】观察;观察能力;实验;思维;素质;素质教育
【正文】
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具体,才能迅速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实验—观察—思维—素质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从素质教育出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就较容易。先来谈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必须从以下几点抓起
1.1观察目的要明确,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事物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解决问题而观察。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方面,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如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物质的软、硬、冷热等,观察的目的要简单明确,例如,教师在演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只能被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响声及钠在水上的转动的现象所吸引,而对钠熔成小球,钠浮在水面则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先写出预习报告,课堂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钠在烧杯中的位置,钠的状态,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等。使学生在实验中对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现象能及时观察到,就会使他们对实验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较复杂的实验现象可先由老师提出具体的观察目的、计划和要求编写成观察提纲发给学生预习,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拟定观察提纲,以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养成定向观察的习惯。
1.2注意观察的内容,学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把目的、任务加以具体化、系统化,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仅凭这一点还很不够,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得到发展,还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善于观察这一技能。化学实验的观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掌握观察实验的技能,应把握以下几点:
1.2.1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愈充分,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
学生在实验课之前,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对实验内容加以预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分析。上课时才能目的明确,内容清楚,心中有数,这时,老师在实验中可再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所选用仪器,需用的药品,怎么操作,注意事项,观察的现象等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观察前毫无知识准备,学生在实验中就会“视而不见”,发现不了问题,观察的效果就一定不好。
1.2.2 教师引导学生按计划一步一步的进行观察。
化学实验教学中按计划进行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例如,观察物质是先观察物理性质,后观察化学性质,观察化学变化的顺序是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生成物,另外,观察化学变化要特别注意分清主次现象,每一次实验课上,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实验的仪器组成,又要观察仪器的组装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组装;怎样来检查气密性;注意要观察药品在反应前的颜色、气味、状态等,又要观察反应后各种药品的性质;既要观察老师的每一步演示,又要客观、敏锐、全面地观察反应中的每一个现象,这不仅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又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通过长期反复的这种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
1.2.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从不同角度了解观察对象的属性,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指导学生运用嗅觉、听觉、视觉等来对实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例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气体的气味;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样同学们对实验结论才更清晰明了。
1.2.4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维、进行思维性观察。
做实验只有对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从始至终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进行思维性观察,才能对实验中的现象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这样才能收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才能使情感、意志得到锻炼,真正发挥实验教学育人的功能。
1.2.5指导学生运用感知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在观察过程中尽量提高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降低观察难度,提高观察效果和速度。
提高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不仅能降低观察难度,而且能避免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扰。例如,在做钾的焰色实验时,透过钴玻璃来观察钾燃烧的颜色,这样就更容易清晰的观察到钾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1.2.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总结分书面总结和口头两种形式,书面总结可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实验报告格式不要规定得太死,要求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为地增加或修改实验数据,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总结,学生可以检查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完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但更不可忽略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多的则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能体现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化学教师有着很好的培养学生素质的良好素材和机会。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求同学们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例如通过氨的合成,化学平衡的移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比较,金属的腐蚀等有关实验,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础规律和观点。
2、2改变化学实验的安排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提出挑战的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只有具备了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重新设计、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给学生的思维有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索。如取一个蒸发皿,加少量碘酒,并微微加热,将留下手印的白纸放在蒸发皿上方,一会儿就显示出指纹,其原因是什么?将硝酸银溶液小心的涂在留有指纹的白纸上,再用光照,在纸上也会留下黑色的指纹,其原因是什么?这些实验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2、3培养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
化学实验能培养同学们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节省等优良品质。一般来说,做化学实验取用适当的药量就能完成实验,并收到实验预期的效果。但有许多同学在开始做实验时,常常不遵守规定的药剂量,往往多用药品,以为用得越多越好。药剂量用多了,不仅浪费了药品,延长了实验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如用碳化钙跟水反应来制取乙炔),有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如碘粉和碘化钾的反应)。同时,有的同学不懂得仪器的性能,不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实验,轻者使一些玻璃仪器非正常破损,重者发生事故。鉴于这些情况,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实验中对同学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等。每次做完实验,同学们都要清洗玻璃仪器,整理实验桌面,关闭水源,处理好废液废渣,打扫好清洁卫生,关闭好门窗等等。
总之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3]徐祖迁《中学化学实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
[4]胡美玲、汪露、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3月
[5]刘强、王磊、化学教学,2003年6月
观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具体,才能迅速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学习活动,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实验—观察—思维—素质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素质教育是从社会和受教育者长远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引导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从素质教育出发,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的培养就较容易。先来谈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1、化学实验课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必须从以下几点抓起
1.1观察目的要明确,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观察事物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为解决问题而观察。只有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这一方面,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如物质的颜色、状态、形状、物质的软、硬、冷热等,观察的目的要简单明确,例如,教师在演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只能被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响声及钠在水上的转动的现象所吸引,而对钠熔成小球,钠浮在水面则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先写出预习报告,课堂上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钠在烧杯中的位置,钠的状态,反应后向烧杯中滴入酚酞试液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等。使学生在实验中对一个又一个新奇的现象能及时观察到,就会使他们对实验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较复杂的实验现象可先由老师提出具体的观察目的、计划和要求编写成观察提纲发给学生预习,然后再逐步过渡到学生自己拟定观察提纲,以克服观察的盲目性,养成定向观察的习惯。
1.2注意观察的内容,学会观察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把目的、任务加以具体化、系统化,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仅凭这一点还很不够,要使学生的观察能力真正得到发展,还必须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善于观察这一技能。化学实验的观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积累感性经验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掌握观察实验的技能,应把握以下几点:
1.2.1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愈充分,观察的效果也就越好
学生在实验课之前,只有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对实验内容加以预习。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分析。上课时才能目的明确,内容清楚,心中有数,这时,老师在实验中可再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观察对象,所选用仪器,需用的药品,怎么操作,注意事项,观察的现象等等。这样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统一,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观察前毫无知识准备,学生在实验中就会“视而不见”,发现不了问题,观察的效果就一定不好。
1.2.2 教师引导学生按计划一步一步的进行观察。
化学实验教学中按计划进行观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例如,观察物质是先观察物理性质,后观察化学性质,观察化学变化的顺序是反应物—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生成物,另外,观察化学变化要特别注意分清主次现象,每一次实验课上,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对学生提出观察要求,要求学生既要观察实验的仪器组成,又要观察仪器的组装以及为什么要这样组装;怎样来检查气密性;注意要观察药品在反应前的颜色、气味、状态等,又要观察反应后各种药品的性质;既要观察老师的每一步演示,又要客观、敏锐、全面地观察反应中的每一个现象,这不仅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而且又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通过长期反复的这种训练,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而且可以让他们从中学会科学的方法。
1.2.3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全面观察,从不同角度了解观察对象的属性,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指导学生运用嗅觉、听觉、视觉等来对实验进行全方位的观察。例如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通过鼻闻,可了解产生气体的气味;用手触摸集气瓶外壁,可感觉到反应有热量放出。这样同学们对实验结论才更清晰明了。
1.2.4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维、进行思维性观察。
做实验只有对实验装置,操作步骤以及从始至终所发生的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进行思维性观察,才能对实验中的现象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这样才能收到科学方法的训练,才能使情感、意志得到锻炼,真正发挥实验教学育人的功能。
1.2.5指导学生运用感知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在观察过程中尽量提高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差别,降低观察难度,提高观察效果和速度。
提高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不仅能降低观察难度,而且能避免其他因素造成的干扰。例如,在做钾的焰色实验时,透过钴玻璃来观察钾燃烧的颜色,这样就更容易清晰的观察到钾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1.2.6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总结分书面总结和口头两种形式,书面总结可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实验报告格式不要规定得太死,要求学生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人为地增加或修改实验数据,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验总结,学生可以检查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是否完成,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但更不可忽略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当代教育的重中之重。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学生的素质教育更多的则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打好扎实的文化功底,还能体现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我们知道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科特点决定了我们化学教师有着很好的培养学生素质的良好素材和机会。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2、实验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2、1培养科学的世界观
在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要求同学们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化学问题。例如通过氨的合成,化学平衡的移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比较,金属的腐蚀等有关实验,可以使同学们认识对立统一、量变引起质变、原因与结果、内因与外因、现象与本质等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础规律和观点。
2、2改变化学实验的安排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提出挑战的探索精神
化学实验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只有具备了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重新设计、安排实验内容和实验时间,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给学生的思维有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实验中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去探索。如取一个蒸发皿,加少量碘酒,并微微加热,将留下手印的白纸放在蒸发皿上方,一会儿就显示出指纹,其原因是什么?将硝酸银溶液小心的涂在留有指纹的白纸上,再用光照,在纸上也会留下黑色的指纹,其原因是什么?这些实验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素质,增强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2、3培养勤劳节俭的优良品质
化学实验能培养同学们爱护公物、热爱劳动、节省等优良品质。一般来说,做化学实验取用适当的药量就能完成实验,并收到实验预期的效果。但有许多同学在开始做实验时,常常不遵守规定的药剂量,往往多用药品,以为用得越多越好。药剂量用多了,不仅浪费了药品,延长了实验时间,有时甚至会出现危险(如用碳化钙跟水反应来制取乙炔),有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如碘粉和碘化钾的反应)。同时,有的同学不懂得仪器的性能,不严格按照操作进行实验,轻者使一些玻璃仪器非正常破损,重者发生事故。鉴于这些情况,每一位教师都要在实验中对同学进行一些相关的教育等。每次做完实验,同学们都要清洗玻璃仪器,整理实验桌面,关闭水源,处理好废液废渣,打扫好清洁卫生,关闭好门窗等等。
总之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
[2]蔡笑岳《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5月
[3]徐祖迁《中学化学实验》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5月
[4]胡美玲、汪露、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3月
[5]刘强、王磊、化学教学,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