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作者】 盘洪琼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幸福学校
【正文】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一课是岳麓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7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洗雪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耻辱,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开始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本课既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资源,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播放阅兵图片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教学设计:
一、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PPT播放“胜利日”天安门阅兵的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场景吗?(阅兵)是的,2015年9月3日,是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70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抗争岁月,感受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限感慨和激动。
3、 出示课题: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设计意图:用PPT播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的图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历史,探究史实
(一) 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1、师: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影响下,抗战经过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1944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1945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陆续开始进行反攻。请同学们自读“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一目,了解相关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抗战胜利是经历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后,才到局部反攻的。)
2、出示自读提示:
(1) 中国军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局部反攻的?
(2)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分别是谁领导的?情况如何?
(3) 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时,日本在其他战场的形势如何?
3、学生自读,思考,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PPT出示“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攻示意图”,讲解:1944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敌后向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切断了日军的主要交通线,迫使日军收缩到一些孤立的大中城市。1945年春,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连接起来,日、伪军陷入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5年4月,湘西会战成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二)中共“七大”召开
1、教师讲解过渡: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的前夜。这时,在中国人民面前明显展示着两条道路、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一个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即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光明的前途;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旧中国,即黑暗的道路、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前途。这两个中国之命运和前途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七大”召开了。
(设计意图:“中共‘七大’的召开”这一内容在本课显得有些突兀,如不交待清楚,学习起来感到非常枯燥无趣。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教师过渡讲解,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纲: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背景)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小组学习,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交流、反馈、补充。
(1)背景:1945年春夏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德国法西斯即将灭亡,日本法西斯也行将败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大反攻的前夜,国民党已经召开了“六大”,给即将到来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光明和黑暗,这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为了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为了反对黑暗中国的命运,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2)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陕西延安
(4)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确定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指明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使全党思想统一、政治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全国人民及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是哪些因素促使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归纳。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2)8月8日是,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3)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积极收复失地。
2、结合下列时间,说一说日本投降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1945年9月9日
(设计意图:记忆时间,掌握知识点。)
3、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这一历史事件?请就科技如何为人类服务谈谈你的认识。
(四)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过渡:阅读史海拾贝——芷江受降。芷江“受降纪念坊”作为一座丰碑矗立在华夏大地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因为,八年的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而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却在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下抗争了整整50年之久!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10月25日,由于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而被日本占领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也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台湾曾受到荷兰、西班牙、美国、日本、法国的侵略。有侵略就有抗争,郑成功、刘铭传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流传至今。(P88第一个课中题作为课后拓展布置)
(设计意图:将“史海拾贝”的内容穿插进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将台湾的回归这一史实引了出来。)
2、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课中题:数一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结果如何?
(2)交流、反馈、小结、过渡:一次次侵略,一次次抗争,一次失败,一纸纸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A、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从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它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2)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起来
(3)民族凝聚力增强
(4)国际地位提高
(设计意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这样一步步探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堂总结,深入反思
1、利用板书,课堂总结:中国军队的局部反攻,使得日伪军陷入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在美苏军事配合下,抗日军民展开反攻,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之后台湾光复。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来进行课堂总结,使教材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了,做到了深入浅出。)
2、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怎样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呢?中华民族又怎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怎么办?下面,我用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为公安部队首届功臣模范代表会议的题词来回答大家: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们都知道: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是空前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设计意图:与导入新课相呼应,使教学具有完整性。用战争的灾难来突出和平的珍贵,教育学生要做世界和平的坚定悍卫者。)
四、师长寄语,与生共勉
后事不忘,前事之师
铭记国难 发愤图强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1、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启发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作为自主探索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补充部分史料,拓展史学视野。
2、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确保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想、读的能力,培育读史兴趣。
3、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始终处于思想活跃状态。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的学习对象是初二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自我意识均有迅速的发展,探究学习的欲望强烈,有很强表现欲。关于本课的内容,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利于对本课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资源,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播放阅兵图片的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教学设计:
一、 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PPT播放“胜利日”天安门阅兵的图片。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看到的是什么场景吗?(阅兵)是的,2015年9月3日,是第一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为了更好地缅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人们,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70年前那个烽火连天的抗争岁月,感受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无限感慨和激动。
3、 出示课题:第17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设计意图:用PPT播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时的图片,导入新课,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历史,探究史实
(一) 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
1、师: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影响下,抗战经过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1944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1945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陆续开始进行反攻。请同学们自读“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一目,了解相关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到抗战胜利是经历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后,才到局部反攻的。)
2、出示自读提示:
(1) 中国军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局部反攻的?
(2)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分别是谁领导的?情况如何?
(3) 中国军队开始局部反攻时,日本在其他战场的形势如何?
3、学生自读,思考,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PPT出示“抗日根据地军民反攻示意图”,讲解:1944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从敌后向日、伪军展开局部反攻。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切断了日军的主要交通线,迫使日军收缩到一些孤立的大中城市。1945年春,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本连接起来,日、伪军陷入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5年4月,湘西会战成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局部反攻的起点。
(二)中共“七大”召开
1、教师讲解过渡:1945年春夏之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大反攻的前夜。这时,在中国人民面前明显展示着两条道路、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一个是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即光明的中国之命运和光明的前途;一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贫弱的旧中国,即黑暗的道路、黑暗的中国之命运和黑暗的前途。这两个中国之命运和前途进行着激烈的斗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共“七大”召开了。
(设计意图:“中共‘七大’的召开”这一内容在本课显得有些突兀,如不交待清楚,学习起来感到非常枯燥无趣。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教师过渡讲解,既让学生了解了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提纲: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什么情况下召开的?(背景)
(2)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3、学生小组学习,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组织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4、交流、反馈、补充。
(1)背景:1945年春夏之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德国法西斯即将灭亡,日本法西斯也行将败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已成定局。中国抗日战争处于战略大反攻的前夜,国民党已经召开了“六大”,给即将到来的胜利蒙上了一层阴影。光明和黑暗,这两种前途和命运的选择摆在了中国人民面前。为了使抗战的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为了反对黑暗中国的命运,争取中国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代表大会。
(2)时间:1945年4月
(3)地点:陕西延安
(4)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确定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选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5)意义:指明了中国的光明前途;使全党思想统一、政治团结;为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全国人民及世界各国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战争的最后阶段,是哪些因素促使日本帝国主义无条件投降的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归纳。
(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2)8月8日是,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3)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向日占区推进,积极收复失地。
2、结合下列时间,说一说日本投降的过程。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1945年9月9日
(设计意图:记忆时间,掌握知识点。)
3、组织学生讨论:你如何看待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这一历史事件?请就科技如何为人类服务谈谈你的认识。
(四)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过渡:阅读史海拾贝——芷江受降。芷江“受降纪念坊”作为一座丰碑矗立在华夏大地上,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因为,八年的抗战,我们终于迎来了胜利!而作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却在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下抗争了整整50年之久!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10月25日,由于甲午中日海战的失败而被日本占领长达50年之久的台湾,也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台湾曾受到荷兰、西班牙、美国、日本、法国的侵略。有侵略就有抗争,郑成功、刘铭传等民族英雄的故事流传至今。(P88第一个课中题作为课后拓展布置)
(设计意图:将“史海拾贝”的内容穿插进教学中,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将台湾的回归这一史实引了出来。)
2、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1)课中题:数一数,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进行过哪几次较大规模的侵略战争?结果如何?
(2)交流、反馈、小结、过渡:一次次侵略,一次次抗争,一次失败,一纸纸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一步步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直到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3)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什么重大意义?
A、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从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B、它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C、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彻底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什么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
(2)中国共产党的力量壮大起来
(3)民族凝聚力增强
(4)国际地位提高
(设计意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这样一步步探究,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了。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课堂总结,深入反思
1、利用板书,课堂总结:中国军队的局部反攻,使得日伪军陷入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在美苏军事配合下,抗日军民展开反攻,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之后台湾光复。
(设计意图:利用板书来进行课堂总结,使教材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了,做到了深入浅出。)
2、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七十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智慧和启迪,从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和未来的方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怎样才能维持长久的世界和平呢?中华民族又怎样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呢?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怎么办?下面,我用1952年8月,毛泽东主席为公安部队首届功臣模范代表会议的题词来回答大家:提高警惕,保卫祖国!我们都知道:战争给人类的灾难是空前的,我们要和平,不要战争!这些启示,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换来的,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必须牢牢铭记。
(设计意图:与导入新课相呼应,使教学具有完整性。用战争的灾难来突出和平的珍贵,教育学生要做世界和平的坚定悍卫者。)
四、师长寄语,与生共勉
后事不忘,前事之师
铭记国难 发愤图强
五、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1、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启发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学习作为自主探索和信息处理的过程,补充部分史料,拓展史学视野。
2、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一条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确保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想、读的能力,培育读史兴趣。
3、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互学、小组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始终处于思想活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