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作者】 葛晶晶 徐肖韩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开发区王封小学
【摘要】美术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可以带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但是,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最为关键的就是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去主动思考与探索。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和分析,希望能够为众多一线美术教师更好地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主体地位
【正文】
1 引言
美术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学科之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美术独特的审美能力教育功效,即通过美术活动学生可以将美好的愿望、丰富的想象画出来,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对审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然而,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学生们首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为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开展教学。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2.1树立先进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首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有可能更好地去践行。对于诸多一线的美术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意识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为此,一定要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授业者、解惑者。当真正完成了这种角色的转变之后,教师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在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也会慢慢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
2.2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也会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美术活动。为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来自美术活动的审美体验。
我们以小学生为例,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性,对其予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与此同时,小学生由于没有美术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特别注意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的东西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获取成功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事实上,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进行“三月色与三间色”内容的教学时,首先根据小学生喜欢动画人物的特点,引出了动画人物孙悟空,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向学生提问题“三原色有哪些?三间色有哪些?怎么调和呢?”孩子们听到“悟空”提出的问题,很快动手翻课本寻到答案,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绘制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课堂的气氛极为融洽,而且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2.3在良好美术课堂教学气氛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般来说,人只有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对于小学生而言,自然也是如此。为此,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明确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关的教学实验表明,在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而问题的提出无疑说明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为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放下教师的架子,真正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而不是因为教师这种身份而害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为自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4在交流与互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情境教学就是指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紧接着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就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交流与分享,之后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并最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事实上,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让中学生们更快地了解和掌握课本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有助于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实现。
但是,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避免“够不着”或者“吃不饱”现象的出现,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第三,问题提出以后,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由的想象空间,尤其不要纯粹用对与错去评价学生们给出的答案;
第四,在学生探讨与争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并在讨论结束之后,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引出教学内容。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恐怕很难真正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在立足小学生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才能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1 引言
美术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学科之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美术独特的审美能力教育功效,即通过美术活动学生可以将美好的愿望、丰富的想象画出来,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对审美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情操。然而,要想真正达成上述目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学生们首先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才有可能真正实现。为此,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去设计教学,开展教学。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2.1树立先进的美术教育教学观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只有首先具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有可能更好地去践行。对于诸多一线的美术教师来说,首先要充分意识到美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质,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美术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绘画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美术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理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领路人,为此,一定要尽快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即从教育教学活动的绝对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领路人,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真正的授业者、解惑者。当真正完成了这种角色的转变之后,教师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就在得到很大的改善,学生也会慢慢成为学习活动真正的主人。
2.2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后,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技能,同时也会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美术活动。为此,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手段和措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来自美术活动的审美体验。
我们以小学生为例,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这种特性,对其予以正确、合理的引导,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一中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与此同时,小学生由于没有美术基础,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特别注意相关内容的难易程度,太难的东西会导致学生因无法获取成功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
事实上,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进行“三月色与三间色”内容的教学时,首先根据小学生喜欢动画人物的特点,引出了动画人物孙悟空,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都扮演“孙悟空”的角色,向学生提问题“三原色有哪些?三间色有哪些?怎么调和呢?”孩子们听到“悟空”提出的问题,很快动手翻课本寻到答案,甚至有的学生已经开始着手绘制了。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课堂的气氛极为融洽,而且学生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2.3在良好美术课堂教学气氛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一般来说,人只有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对于小学生而言,自然也是如此。为此,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一定要充分明确学生只有在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为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相关的教学实验表明,在轻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下,学生会提出更多的问题,而问题的提出无疑说明了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参与。为此,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放下教师的架子,真正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魅力,而不是因为教师这种身份而害怕。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氛围,才能为自主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4在交流与互动中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情境教学就是指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进来,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具体来说,就是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紧接着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就讨论和思考的结果进行交流与分享,之后由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并最终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事实上,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让中学生们更快地了解和掌握课本的相关内容,同时也有助于互动交流教学模式的实现。
但是,在进行问题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二,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避免“够不着”或者“吃不饱”现象的出现,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第三,问题提出以后,给予学生足够多的、自由的想象空间,尤其不要纯粹用对与错去评价学生们给出的答案;
第四,在学生探讨与争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必要的引导和帮助,并在讨论结束之后,做出有针对性的点评,引出教学内容。
3、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恐怕很难真正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一定要在立足小学生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不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才能为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