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有效减少小学生计算错误
【作者】 黄翠青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
计算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计算结果不对就是错误。错误的类型及原因有以下几种:
1.感知性错误
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字或符号的错误;看错行抄错题目的错误;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等等。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
2.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几种情形。
(1)口算有误。
(2)算理不清。
例如:(1)8+0=0
(2)7+3×4=40
(3)简算方法错误
例如:25×4÷25×4=100÷100=1;
264+358+446=264+446+358=700+358=1058;
3.非智力因素产生的错误?
(1)学习习惯不良,态度不够端正。
有些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书写潦草,字迹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计算时粗心、马虎,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移项时少抄数据,分数、小数加减时忽略了整数部分,省略必要步骤、跳步,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从中出现错误。这些都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认真造成的。
(2)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常把53看成35,把9写成6,把4位数写成3位数等等。
低年级儿童由于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这个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3)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
有些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且受经常计算错误失败的影响,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就缺乏了计算的信心和继续坚持计算的意志,在心理上产生了畏难、烦躁、不耐烦、厌倦,畏难等情绪,致使计算的错误大大增加。
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的做法
(一)熟练口算,奠定基础
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口算不熟练,尤其以加法和乘法的口算最为突出。扎扎实实练好口算,对防止学生计算错误有重要的作用。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乘法口诀要求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凑十法”或“相同两数相加”等方法来理解记忆。
2.口算训练要尽量避免单调重复,练习编排形式应多样化。如采用填空、对口令、夺红旗、接力赛、开火车等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练习口算。
3.教给学生常用的速算方法,如“凑十法”、“分解法”、“改变运算顺序法”等,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特点合理选择速算方法,进行解题。
(二)理解算理,认真审题
学生计算出错有时是因为对计算法则认识模糊而造成的。教师在教学每一种计算法则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总结出法则,让学生弄清楚算理。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要引导学生经历:
1.初步认识。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入手,让学生用竖式计算“635+365”和“3120-1256”,指出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必须对齐,再直接相加减。
2.引导分析。将上题改为“63.5+36.5”和“31.20-12.56”,并启发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怎样才能直接相加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只有先将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才能计算小数加减法。
3.比较概括。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点,从而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巩固强化。设计两道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学生计算后,联系题目说说是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的。
经过以上几步,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还发展了探究新知、理解新知、运用新知进行计算的能力。
学生的粗心大意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一个原因。有的学生看题丢三落四,或是抄错数字、符号,计算时马虎粗心,题目还没弄清楚便开始计算。教师发现这类情况应该做好示范,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地书写数字和符号,准确地进行计算,并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认真检验,及时更正
计算出错对每个学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认真检验便可以发现错误。所以,培养学生做完题后认真检验的良好习惯,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措施。
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让学生把检验当作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四)充分估计,防止学生错误的发生
要做到充分估计,防止学生错误的发生。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估计学生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中针对这类情况选择“判断正误”、“错在哪里”等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可以把计算错误防止于发生前,这比出错之后再更正效果要好许多。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从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去分析其出现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防止和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计算教学在教材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对计算教学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对它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由此可见,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计算差错多,准确率低,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严重干扰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教师的正常教学。学生在计算中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减少计算中的错误呢?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的观点与做法:
一、小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及原因计算错误从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只要计算结果不对就是错误。错误的类型及原因有以下几种:
1.感知性错误
感知性错误是由于学生审题时看错或认错而出现的一种错误,小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其思维特征是由现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极易对相似、相近的数据或符号产生混淆,因而经常出现抄错数字或符号的错误;看错行抄错题目的错误;横式写对,竖式写错的错误;还有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出现运算顺序错误等等。例如,填空:5+45○5+54,有学生就会填写等号。
2.计算错误
计算错误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种错误主要以下几种情形。
(1)口算有误。
(2)算理不清。
例如:(1)8+0=0
(2)7+3×4=40
(3)简算方法错误
例如:25×4÷25×4=100÷100=1;
264+358+446=264+446+358=700+358=1058;
3.非智力因素产生的错误?
(1)学习习惯不良,态度不够端正。
有些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书写潦草,字迹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计算时粗心、马虎,不审题、不分析,一律口算不愿动笔演算,不喜爱打草稿、懒得拿草稿、甚至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把题目抄错,数据漏抄,移项时少抄数据,分数、小数加减时忽略了整数部分,省略必要步骤、跳步,不及时验算和检验,无简算意识、计算中间不必要的过程或结果、不统计分析总结反思错误的原因等,从中出现错误。这些都是由于不良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不认真造成的。
(2)注意力发展不完善,注意稳定性不高。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正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注意的品质还很不完善,常把53看成35,把9写成6,把4位数写成3位数等等。
低年级儿童由于不善于有意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现为思维与书写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笔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写,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步计算方法上。这个生理、心理特点就使他们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3)信心不足,意志不够坚强。
有些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乏味且受经常计算错误失败的影响,每当看到计算步骤繁多或数字较大的计算试题时,就缺乏了计算的信心和继续坚持计算的意志,在心理上产生了畏难、烦躁、不耐烦、厌倦,畏难等情绪,致使计算的错误大大增加。
二、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的做法
(一)熟练口算,奠定基础
学生计算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口算不熟练,尤其以加法和乘法的口算最为突出。扎扎实实练好口算,对防止学生计算错误有重要的作用。
1.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乘法口诀要求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可以利用“数的组成”、“凑十法”或“相同两数相加”等方法来理解记忆。
2.口算训练要尽量避免单调重复,练习编排形式应多样化。如采用填空、对口令、夺红旗、接力赛、开火车等一些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练习口算。
3.教给学生常用的速算方法,如“凑十法”、“分解法”、“改变运算顺序法”等,指导学生根据题目特点合理选择速算方法,进行解题。
(二)理解算理,认真审题
学生计算出错有时是因为对计算法则认识模糊而造成的。教师在教学每一种计算法则时,都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并总结出法则,让学生弄清楚算理。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要引导学生经历:
1.初步认识。从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入手,让学生用竖式计算“635+365”和“3120-1256”,指出计算整数加减法时,相同数位上的数必须对齐,再直接相加减。
2.引导分析。将上题改为“63.5+36.5”和“31.20-12.56”,并启发学生思考。小数加减法怎样才能直接相加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得出:只有先将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才能计算小数加减法。
3.比较概括。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异同点,从而让学生自己概括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巩固强化。设计两道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学生计算后,联系题目说说是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的。
经过以上几步,学生不仅深刻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而且还发展了探究新知、理解新知、运用新知进行计算的能力。
学生的粗心大意也是造成计算出错的一个原因。有的学生看题丢三落四,或是抄错数字、符号,计算时马虎粗心,题目还没弄清楚便开始计算。教师发现这类情况应该做好示范,指导学生认真审题、认真地书写数字和符号,准确地进行计算,并严格要求,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认真检验,及时更正
计算出错对每个学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通过认真检验便可以发现错误。所以,培养学生做完题后认真检验的良好习惯,是防止学生计算错误的重要措施。
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让学生把检验当作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学生养成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四)充分估计,防止学生错误的发生
要做到充分估计,防止学生错误的发生。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估计学生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中针对这类情况选择“判断正误”、“错在哪里”等典型问题让学生解答。这样可以把计算错误防止于发生前,这比出错之后再更正效果要好许多。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从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去分析其出现原因,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就能防止和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错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