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张 吉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已成为高中数学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它要求教师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下面就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制订“教学案”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将二者融为一体,制订“教学案”。使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案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教学案中对概念教学做到了细致分析,对知识点、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做到了重点教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准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最终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采用,如数列极限的“ε-N”定义,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不等式的证明,轨迹方程的求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维,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体几合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实际教学中,以上几种形式是互相结合使用的,在安排课堂结构时,是基于讲清知识内容,提高学生能力,有效利用时间的原则,当然要优化课堂结构,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层次,还有赖于教师的讲授能力。
  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联系生活现实与教学之间的重要桥梁,是将死板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知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提出,应该让学生就学科内容形成新问题,想知道“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然后再去探索,去寻找答案,解决自己熟悉上的冲突,通过这种活动来使学生建构起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新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开展合作探索与发现新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笔者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新问题摘要: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假如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时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新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新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然创设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这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凭借深厚的知识底蕴,选取合适的数学模型。
  四、重视课堂小结,促进合作与交流
  课堂小结在课堂教学中往往起着提纲契领、画龙点睛、总结升华、初步巩固、引导探究、指导作业等功效,它通常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及关键点。
  我们可以考虑一部分课堂教学,教师不作小结,由学生来作小结,然后同学补充,最后由教师点评,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完成。例如:学到了哪些知识,用到了哪些思想方法,采取了哪些思维策略,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教训等等。还可以让部分课堂根本就不要小结,而将小结这项工作留为学生课外作业,让学生们各自课外独立完成小结后,再由教师集中整理,留待后面的课堂中完成。
  学生通过交流,可以梳理知识、掌握主线、强化重难点、反省得失、展示自我;可以将自己的思想和理解与别人的思想和理解进行比较与联系,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补”的优势,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可以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更加全面,不仅能获得认知方面的信息,还能了解学生的心理、性格、情绪、兴趣等。未来的社会,对交流能力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学会交流是未来成为“社会人”的重要标志,因此,促进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益。
  因此我们要想深入新课改,就要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上下功夫,创设课堂教学的新境界。在教学中不断思考,不断实践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努力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