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创建生态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檀爱红

【机构】 新疆塔城市第三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要实施生态教育,创建生态课堂,既需要教师相应的理念与实践行为,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课堂评价体系,来促进教师教的行为,改善学生学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态教育;生态课堂;创建
【正文】
  生态课堂,就是以实施生活教育为主的课堂,而生态教育就是顺应自然人性的教育,是人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的需要,将生态学思想、理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融入课堂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施这种教育,旨在扬弃教育过程中较强的“应试性”、功利性,让学生在自然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经历对数学知识的自主体验、探究、感悟、内化,构建知识与技能,为自身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基。这样的课堂强调的人性的真、善、美,注重“完整的人”的发展,不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唤醒、鼓舞灵魂及感召人性,要让他们在知识增长和智力发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从而获得整体的精神的成长。所以,它与我们传统注重“分数”的课堂是不相同的,因而其评价也应是不同的,因此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就是我们教学研讨应追求的方向。
  一、创建生态课堂,应坚持“以人为本”理念
  生态教育是尊重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是其出发点和精髓,因材施教既是应遵循的原则,也是实施这种教育的有效方法。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我们从尊重差异开始教学。我们知道,由于学生个体先天因素、家庭教育、知识背景等的不同,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仅知识掌握有快慢之分,思维水平有高低之别,就是学习能力也有强弱之差,学习习惯有优劣之等。就是因为这些差异的存在,才使得世界的多样化与丰富多彩,也才导致我们课堂生态的失衡,以及由“失衡”而引起的顾此失彼的矛盾的产生。因此,在倡导生态教育的今天,我们要建构数学生态课堂,就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规律,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尊重差异,充分把这种“差异”视为教学资源并运用于实践中,不拔苗助长,不追求整齐划一,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发展。这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根本,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跳动”、有发展变化,就是我们的教学效果。基于这种观点,我们的课堂评价是不是也应该把其作为实施的首肯呢?从关注分数上转移到关注个体发展上来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感受进步的体验上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体验,因而更加个性张扬。
  二、创建生态课堂,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学是师生的互动对话。我们知道,任何有效的对话交流都是以人格平等前提的,是以和谐、自由、无拘束的交流氛围为基础的。以彰显个性的生态教育更需要强调生态的交流与对话,所以,更需要我们创建民主、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自由与安全,进而思维不受阻,可自由驰骋,放开想象与联想。这一点,现行课标就有了与之相应的教学理念,其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开展生态教学,首要任务就应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生态场”,让学生互动中对话交流。从实践来看,我们创建的数学生态课堂,不仅是多元互动,而且也是多维互动。要实现这种目的和效果。作为评价者来说,我们就可以从教师是否利用开课导入煽情激趣、激思引疑教学,是否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了新的教学手段,是否创设了生活教学情境学以致用,是否关注了后进生的发展与学习动力激发;是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施了爱的教育和开放型教学模式。这虽是评价的观点,当然更是我们实践的角度和方向,有了这些理念,实施生态课堂也就有了着力点。总之,和谐是生态课堂的重要主题,我们从课型设计到实施,都必须把其视为教学第一位。
  三、创建生态课堂,应着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个性彰显的自然萌发,也是持续学生主动的强劲动力和情感内驱。俄国教育改革家托尔斯泰曾经说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实施生态教学就是去功利化、否应试性、倡主动性,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要实现这些目标,唯有兴趣催生下浓烈情感作动力支撑才能达到。作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小学数学,就只有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首要目标,并在长期的、反复的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才能有效果。到那时自然就会实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那种效果:“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此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有了这样的动力支撑,学生(自主或合作)学习能力自然就提高了,竞争能力也有了筹码。当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评价者可从课堂是否有积极的激趣情境、有直观教学、有实践操作、有竞赛活动、有新颖手段、有赏识性激励评价等方面来观看考究。
  当然,实施生态教育,建构生态课堂,不仅需要我们从传统“应试”课堂中走出来,更新教学理念,还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学评价。这儿的评价也不仅是对教师的教的评价,也还应有对学生学的评价,但其目的都是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我们只有把这个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我们实施生态教育的最初理想,也是我们完善生态评价的最终目标。总之,教育改革总是在促进教学相长过程中更趋向于学生良好发展的势头上进行,我们必须在且行且思中去创新生成。这本身就是一种生态发展观。
  参考文献:
  [1]刘从礼,对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若干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2年。
  [2]陈惠芳,小学数学生态课堂中师生交往互动的新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1年。 
  [3]杜亚丽,关于生态与生态课堂的解读[J].现代教育科学,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