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初中历史趣味性的教学实践
【作者】 杨 惠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中学
【摘要】初中历史如何适应时代需求,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对历史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如何运用好趣味性教学,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初中历史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调动教学手段,达到教学过程全优化,圆满地完成素质教育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的要求。【关键词】初中;历史;趣味;教学
【正文】
兴趣是推动人们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成就任何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目前,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中学历史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学生能力,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是摆在初中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从加强趣味性教学,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角度,阐述初中历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抛砖引玉。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师除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学科特点决定了还必须有系统的而不零散的、渊博的而不狭窄的、扎实的而不肤浅的学科知识,而且知识决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进行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如此,还要及时地了解史学研究的信息动态,站在科研前沿,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具备了“长流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同时,由于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使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渗透,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活化教材,展得开、收得住,居高临下、运用自如,从而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素质的高低、知识面的宽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低负担、高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因现代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故大量的机械的知识及许多问题学生自己能够去解决,教师关键是要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情境创设、引导启发、组织讨论、质疑解难和变式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并及时捕捉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真正起到教师“诱”和“导”的作用。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不同时期阶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把握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能够从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原因和结果等。通过学史,得出正确认识,启迪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扬长避短,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抽象、概括等,培养学生多问、善问、好问的习惯,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景再现,运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努力创造条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插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在讲《抗日战争》时,可播放国歌等,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说,多媒体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四、以境动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丰富的语言有启发性和情感色彩。而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历史这一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一·二八”事变中,提到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日寇五千人向上海北郊中国军队蕴藻浜阵地发起疯狂进攻。蔡廷锴将军挑选了一百名战士组成敢死队,他们中胸前背后都捆上炸弹,并用火油浇遍全身,然后分几路潜入敌阵,冲到敌人密集的地方,猛地扑倒在地,一声巨响,战士们粉身碎骨,鬼子也被炸得血肉横飞。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敌军阵地上爆炸声四起,日军以为中国援军开到,纷纷溃退,十九路军战士们乘势追击十多里,杀得敌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上海军民团结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多人,使日军更换三个指挥官。但是,中国政府却拒绝援军,扣压军火,侵吞捐款,暗中资敌,十九路军弹尽援绝,被迫撤退……”。通过这一情意真切的讲述,使学生对十九路军官兵产生了由衷敬意,同时在内心深处发出对爱国者的钦佩的真实情感,对卖国者的痛恨……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再如在讲《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此时只要稍加点拨,爱国主义激情就会被熊熊点燃。
综上所述,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
兴趣是推动人们自觉学习的强大动力,也是成就任何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目前,素质教育已汇成时代的潮流,中学历史学科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如何夯实学科基础,提高学生能力,较好地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是摆在初中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人从加强趣味性教学,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角度,阐述初中历史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旨在抛砖引玉。
一、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前提
初中历史教师除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外,学科特点决定了还必须有系统的而不零散的、渊博的而不狭窄的、扎实的而不肤浅的学科知识,而且知识决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不论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必须进行长期的学习、积累。不仅如此,还要及时地了解史学研究的信息动态,站在科研前沿,掌握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知识。只有具备了“长流水”,才能给学生“一滴水”。同时,由于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人文社会学科,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广泛涉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使各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和渗透,做到“一专多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熟练地驾驭教材、活化教材,展得开、收得住,居高临下、运用自如,从而唤起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素质的高低、知识面的宽窄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首要条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手段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做到低负担、高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构成教学活动的整体。因现代中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故大量的机械的知识及许多问题学生自己能够去解决,教师关键是要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情境创设、引导启发、组织讨论、质疑解难和变式训练等方法的运用,并及时捕捉反馈学生学习信息,真正起到教师“诱”和“导”的作用。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中外历史不同时期阶段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把握基本线索和发展规律,能够从对比中找出共性与个性、原因和结果等。通过学史,得出正确认识,启迪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扬长避短,包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抽象、概括等,培养学生多问、善问、好问的习惯,培养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以及运用哲学的基本观点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景再现,运用多媒体教学。
历史是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对于学生来说,感觉距离比较遥远。人的认知是从感性开始的,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储存。努力创造条件,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再现历史情景,打破时空界限,缩短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因此,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直接的感官刺激,有利于引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如在讲《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插放一段《火烧圆明园》的视频,在讲《抗日战争》时,可播放国歌等,这样,通过直观教学手段代替教师的讲读,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说,多媒体使历史走近了学生,使历史课不是枯燥的理论和呆板的讲授。
四、以境动情,运用形象生动的课堂语言。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工具,丰富的语言有启发性和情感色彩。而历史本身是有血有肉、丰富生动的,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充分利用历史这一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再现历史场面,就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在浓郁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知历史,从而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一·二八”事变中,提到十九路军英勇抗日时:“日寇五千人向上海北郊中国军队蕴藻浜阵地发起疯狂进攻。蔡廷锴将军挑选了一百名战士组成敢死队,他们中胸前背后都捆上炸弹,并用火油浇遍全身,然后分几路潜入敌阵,冲到敌人密集的地方,猛地扑倒在地,一声巨响,战士们粉身碎骨,鬼子也被炸得血肉横飞。差不多在同一时刻,敌军阵地上爆炸声四起,日军以为中国援军开到,纷纷溃退,十九路军战士们乘势追击十多里,杀得敌人血流成河,尸骨成山。上海军民团结抗战,打死打伤日军一万多人,使日军更换三个指挥官。但是,中国政府却拒绝援军,扣压军火,侵吞捐款,暗中资敌,十九路军弹尽援绝,被迫撤退……”。通过这一情意真切的讲述,使学生对十九路军官兵产生了由衷敬意,同时在内心深处发出对爱国者的钦佩的真实情感,对卖国者的痛恨……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再如在讲《甲午战争》时,我用生动、激昂的语言讲述黄海海战,学生们听后群情激愤,既被爱国官兵的英雄壮举所感动,又对清政府的腐败切齿痛恨。此时只要稍加点拨,爱国主义激情就会被熊熊点燃。
综上所述,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更好的学习历史,而兴趣的背后是教师对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发。在教学中,只要教师把握住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兴趣之树就会常青,历史教学的春天就会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