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语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
【作者】 李维杰
【机构】 新疆乌苏市第四中学
【正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长期以来,考生分数的竞争,弱化了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考题的类型分析以及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本来就狭窄的阅读空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外阅读俨然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可见热爱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美文美读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或意境优美或蕴含哲理或写景美不胜收,非常适合诵读,例如:《禅》《贝壳》《春》等,这时候我的教学重点不会是分析课文,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而是不失时机的把语文教师的诵读优势在学生面前展露一下。可以配乐朗读,可以师生合作美读,然后再学生比赛读,通过入情入境的阅读使学生深深的被感染,爱上阅读。这时候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写法好在哪里,那些句子是同学们欣赏的,说说原因。让学生主动阅读,学生会收获更多。
2、欲望吸引法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关心天下大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名人名著引荐法
在课堂上讲一些名人故事,及其他的主要成就或者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只讲出彩的一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可下去找原著阅读。例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的时候,我就给他们讲作者施耐庵和同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关系,介绍《三国演义》和《水浒》中的英雄好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兴趣的同学就主动去阅读原著了。
二、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益。
1、 坚持每日读书的习惯,教学多年来,一直要求学生坚持读书,主要时间安排在早读课上,根据课文的问题区别和学生读书的个人喜好,可让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可默读,细细品味。要求学生要有床头书,每晚睡前读十分钟书籍,不限内容。
2、读诵结合,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章内容,文言诗句的韵律,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
3、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跟学习一样,必须勤于思考,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4、读书与书写心得同步的习惯,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了。例如,在学习了《我的老师》之后,就写《我的班主任》、《我的妈妈》等文章,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北方的冬天》、《秋》、等写景散文,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紧接着就写《难忘的经历》。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1、根据文章体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可选择略读,科普类,新闻类等扩大知识面的内容,有的文章要精读,例如散文,名家哲理类文体,适合反复阅读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与精读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阅读目标,选择适合自己获取阅读知识的最佳阅读方法。
2、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层次,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籍,制定阅读要求,层次好的学生可适度提高阅读要求和层次。
3、阅读要做到入眼、入口、入耳、入心。心不在焉或者漫无目的的阅读达不到阅读的真正目的,学生在阅读中也不能真正有所收获。
4、阅读成果展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坚持一段时间的阅读后,阅读成果的分享就变得尤为重要,我就利用早读课或是课前5分钟,让学生给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出推荐理由,或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短文并谈谈感受,或者谈在读完一本书的感受或收获。学生很喜欢与同学分享的过程,这时展示成果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坚定了继续读下一本书的信心,分享了阅读成果的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会在成果分享中被激发,进而也会主动的去读一本好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几年来的苦心经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阅读蔚然成风,有80%以上的学生基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就是教育者最大的成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语感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长期以来,考生分数的竞争,弱化了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考题的类型分析以及解题思路、答题方法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本来就狭窄的阅读空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冲动。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外阅读俨然成了镜中花,水中月。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在于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探求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一些教学经验,就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培养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明确目的,全身心地投入,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这种自己当家作主的学习态度,才是获得语文能力的真正动力。复旦附中教师黄玉峰说:“学生们爱读书,会读书,将来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我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可见热爱阅读对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美文美读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或意境优美或蕴含哲理或写景美不胜收,非常适合诵读,例如:《禅》《贝壳》《春》等,这时候我的教学重点不会是分析课文,把一篇完整的文章分析的支离破碎,而是不失时机的把语文教师的诵读优势在学生面前展露一下。可以配乐朗读,可以师生合作美读,然后再学生比赛读,通过入情入境的阅读使学生深深的被感染,爱上阅读。这时候再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下这篇文章的写法好在哪里,那些句子是同学们欣赏的,说说原因。让学生主动阅读,学生会收获更多。
2、欲望吸引法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渴望了解社会,关心天下大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积极有利的因素,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名人名著引荐法
在课堂上讲一些名人故事,及其他的主要成就或者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书籍,只讲出彩的一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可下去找原著阅读。例如:在讲到《智取生辰纲》的时候,我就给他们讲作者施耐庵和同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关系,介绍《三国演义》和《水浒》中的英雄好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感兴趣的同学就主动去阅读原著了。
二、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国际阅读协会把“鼓励人们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而努力”作为根本宗旨。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人终身受益。
1、 坚持每日读书的习惯,教学多年来,一直要求学生坚持读书,主要时间安排在早读课上,根据课文的问题区别和学生读书的个人喜好,可让学生大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也可默读,细细品味。要求学生要有床头书,每晚睡前读十分钟书籍,不限内容。
2、读诵结合,背诵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背诵能使我们更熟悉文章内容,文言诗句的韵律,增强语感,增强感悟能力,积累文学素养。
3、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跟学习一样,必须勤于思考,才能做到“温故而知新”。
4、读书与书写心得同步的习惯,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精品之作,是写作中难得的极好范文。若能养成常写读书心得、随笔等习惯,那就是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了。例如,在学习了《我的老师》之后,就写《我的班主任》、《我的妈妈》等文章,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写《北方的冬天》、《秋》、等写景散文,在学习了《走一步再走一步》之后,紧接着就写《难忘的经历》。这样的仿写,能有助于把握行文结构,与此同时,仿写还能引发学生对作者写作心态和运思的揣摩,促进对课文和写作两方面的感悟。由此可见,要想真正获得语文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培养对语文知识的情感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1、根据文章体裁,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可选择略读,科普类,新闻类等扩大知识面的内容,有的文章要精读,例如散文,名家哲理类文体,适合反复阅读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与精读相结合,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阅读目标,选择适合自己获取阅读知识的最佳阅读方法。
2、根据学生自身的阅读层次,选择适合学生年龄阶段的书籍,制定阅读要求,层次好的学生可适度提高阅读要求和层次。
3、阅读要做到入眼、入口、入耳、入心。心不在焉或者漫无目的的阅读达不到阅读的真正目的,学生在阅读中也不能真正有所收获。
4、阅读成果展示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爱上阅读,养成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坚持一段时间的阅读后,阅读成果的分享就变得尤为重要,我就利用早读课或是课前5分钟,让学生给大家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并说出推荐理由,或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短文并谈谈感受,或者谈在读完一本书的感受或收获。学生很喜欢与同学分享的过程,这时展示成果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很有成就感,坚定了继续读下一本书的信心,分享了阅读成果的同学们的阅读兴趣会在成果分享中被激发,进而也会主动的去读一本好书。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几年来的苦心经营,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兴趣高涨,阅读蔚然成风,有80%以上的学生基本养成了阅读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就是教育者最大的成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阅读而言,兴趣可以激励读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效率。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也增强了语感能力,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