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 马 兰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
【摘要】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高中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习兴趣;培养
【正文】
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课堂。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将框框,“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把时政材料融人课堂教学,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用于导入新课,在新课教学前,恰当地选取时政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知识悬念,为学好一堂课作好铺垫。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用于讲授,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较难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一些时政热点材料,由学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用于练习和作业,在教学中,要选取有时政热点问题作背景材料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和作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设疑问与悬念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好地设置疑问,并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运用音乐与表演激发兴趣,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时,播放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悦耳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学得形象生动。表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运用诗词与典故激发兴趣,诗词音韵和谐,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使人兴趣大增。如我在讲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告诉学生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面对一朵花,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映日荷花别样红”;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人在主观上却会想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巧妙地将哲理寓于古诗词的欣赏之中,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典故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运用辩论与竞赛激发兴趣,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对垒的双方各抒己见,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竞赛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活动时间大约每月一次,比赛的内容紧贴教学大纲和社会热点。通过事先查阅资料组题或自拟试题,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同时完成。开展这些竞赛活动,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运用趣味与幽默激发兴趣,趣味与幽默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讲抓住机遇时,给学生展示了漫画《无题》:一只大雁飞过头顶,两个射手为雁的吃法持弓相争,却不放矢,一个喊要烤着吃,另一个叫要炖着吃,结果,雁飞走了,机遇过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话。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教育的阵地在课堂,教学的生命在课堂。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将框框,“一言堂”式的灌输,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浓厚的兴趣是一种巨大的动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像力,驱使学生去积极思考、观察和研究。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那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高中生思想活跃,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点问题极为关注。因此,政治课教学应该从丰富、变化、发展的现实生活出发,把课本知识与时事政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政治课焕发勃勃生机。把时政材料融人课堂教学,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用于导入新课,在新课教学前,恰当地选取时政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知识悬念,为学好一堂课作好铺垫。这样,即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新课教学打下了基础;用于讲授,政治课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较难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选用一些时政热点材料,由学生进行分析,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用于练习和作业,在教学中,要选取有时政热点问题作背景材料的习题供学生练习和作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现实,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创设疑问与悬念激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诱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讲“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这一观点时,我采用马克思的一句箴言“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防盗和防伪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归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为什么呢?问题一提出,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这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现象生动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好地设置疑问,并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运用音乐与表演激发兴趣,使用音乐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如在讲“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时,播放2008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悦耳的歌曲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学原理学得形象生动。表演,寓教于动、寓教于乐,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转变教学过程中学生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而且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运用诗词与典故激发兴趣,诗词音韵和谐,言简意赅,意境深远,读后使人兴趣大增。如我在讲述意识的能动作用时,告诉学生意识可以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一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样。并引用了一个有趣的例子:面对一朵花,伤心的人会说:“感时花溅泪”;高兴的人会说“映日荷花别样红”;憔悴的人会说“人比黄花瘦”;欣赏的人会说“人面桃花相映红”;客观上“花自飘零水自流”;人在主观上却会想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我巧妙地将哲理寓于古诗词的欣赏之中,使抽象的哲理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典故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有趣的特点,因此教学中适当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运用辩论与竞赛激发兴趣,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政治课的基本理论,若从正面讲解,学生有时难以接受,但若采用“辩论会”的形式,对垒的双方各抒己见,通过辩论让学生得出结论,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竞赛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活动时间大约每月一次,比赛的内容紧贴教学大纲和社会热点。通过事先查阅资料组题或自拟试题,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同时完成。开展这些竞赛活动,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培养同学们关注社会热点,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
运用趣味与幽默激发兴趣,趣味与幽默恰当地运用幽默艺术,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增强教学效果。教学幽默的素材很多,许多笑话、相声、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广告、漫画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只要恰当运用,便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我讲抓住机遇时,给学生展示了漫画《无题》:一只大雁飞过头顶,两个射手为雁的吃法持弓相争,却不放矢,一个喊要烤着吃,另一个叫要炖着吃,结果,雁飞走了,机遇过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话。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很多,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