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变革

【作者】 农政治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边阳中学校

【摘要】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与时俱进,要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教学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变革
【正文】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历史教学和高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尤其是对我们习惯于传统的历史教学的课堂产生的冲击更大,在教学中出现了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学生负担沉重而且也收获甚少,高考成绩提升较慢等现象。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制约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发展。为此本人根据自己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及反思。
  一、以学生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
  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器,忽略了学生应有的作用和地位。新课改之下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愿意去学习并且学得好,这就要教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以前学生被动地学习历史课本知识、死记硬背的学习历史知识。这样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兴趣。现在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应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动起来,教师在教学过程应该起主导、引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要充分的信任学生,要相信学生能够完成一些基本的问题,这样学生不处于被动的地位,就会更加主动学习,会增强学习自尊心,有利于发展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罗斯福新政》一课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去思考假如你是罗斯福,针对经济大危机你会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去应付?这样学生就很自然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主体,会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不仅是掌握某些知识,而且要真正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正如某位教育家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学科,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历史探究性学习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例如,在学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课是,可以让学生找一些当今世界上发生的大事及解决方式,如,“中东乱局”,“南海风云”等。通过这些事件的产生,发展演变及解决。学生就可以得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但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结论。这样,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这一课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历史教学中引入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学会收集资料、接触教材以外的史籍、文献和实物等史料,让他们学会对史料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弄清:历史事件和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影响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教材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并初步分辨出哪些文献和证据是可信的等等,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才符合现代教学思想。通过探究性学习,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不断培养。
  1.具有了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收集资料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功,也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为学生指出较为明确的方向,例如,开出参考书目或相关资料。让学生学会使用图书馆和应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通过学生的小论文或课堂提问能够显示出学生初步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历史小论文,这为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发展思维能力提供了空间。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知识性了解,更重要的是获得探究历史的情感体验,并从历史中吸取今天所需的养分,使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
  3.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学会交流与合作是探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在学习中尽可能创设交流的机会。例如,让学生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再如,要求学生自己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材中的一节,在教学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上台作一主题发言。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收集资料,有的整理资料,这样就显示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精神。
  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效果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它在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
  历史意味着过去,是已经过去了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表明,要认清历史,完全依靠教师叙述,是很难完成的,比较枯燥,学生的兴趣也不足。现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大量的历史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内容可以再现于课堂,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场景,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得他们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它可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祖国统一大业》中香港回归的内容时,我播放了香港回归时政权交接的视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再谈感受时由心而发,课堂的教学效果就很好。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以声音、视频、图形、语言等直观生动形象的形式,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因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上网收集历史信息资料的方法,鼓励学生正确利用互联网网络技术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获取、识别、处理、创造信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给我们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我们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激活课堂教学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历史教学还要海纳百川,消化吸收,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M] 北师大出版社
  [2]杨志冲.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新变化[J].新课程教师版,2011(2)
  [3]许艳.人教版历史(必修)第一册指瑕[J].教学与管理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