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作者】 汪 燕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东陵小学
【摘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比翼双飞,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工具性和人文性在教学课堂的实施进行具体论述,结合的课例典型鲜明,俗中见奇,颇具说服力,开拓了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天地。【关键词】群文阅读;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策略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
群文阅读教学如一股清泉注入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对广大农村学校更有价值,具有普适性、实用性。然而,当今追求的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操作?听了马洪波和钱志亮等教授的讲座后,经过陈陆一老师的指导及自己不断地探索实践,终于醍醐灌顶。下面就人文性和工具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有所侧重
群文阅读教学从“一篇”走向“一群”,一个好的群文“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能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议题的设置角度是多样的:有的是人文专题,有的是作家专题,更多得是从文章内部切入。议题的提取虽有侧重,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
如六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即将离开母校,今后面对的老师更多,有必要让学生重塑老师形象,于是我提取的议题是“百味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我最好的老师》《难忘的启蒙》等四篇课文,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么多老师身上有怎样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入阅读中,然后利用文本之间的差异进行横向联系比较读。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念师恩等人文情怀也受到熏陶。
再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群文阅读教学时,先给学生观看一组课文的插图猜课题;接着介绍:“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梦想之树’,鼓励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合作阅读,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然后,回顾本组课文,从这些课文中你感受到什么?《再见了亲人》——和平,《金色的鱼钩》——足食,《桥》——安居,《梦想的力量》——关爱,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梦想之树”。再次,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4篇有关梦想的阅读篇目中,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一篇来阅读,说说文章的核心词。教师相机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补充梦想树:《理想的风筝》——乐业,《丰碑》——丰衣,《星星点灯》——光明,《共同的秘密》——坚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四篇文章中所传达的有关梦想的关键词,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四篇文章。这种教学策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扩展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是一学生完成的概念图:
二、群文阅读的文本呈现,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本,即为教学提供载体的教材。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选好文本,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本无序地全部呈现,而应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本聚在一起,要有一定的呈现方式。根据对高年级教材的分析及选文的材料安排,我采用了“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地呈现文本。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群文阅读“感受异国风光”,先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中,写一写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课文所传达的有关异国风光的特点,再让学生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这篇文本,每个学生整理出文本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在思考单上,并交流。这种教材反复呈现的形式,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的工具性以人文性为载体,得到了实施。
三、精读课为支点的群文阅读,让“两性”训练相得益彰
精读课也叫导读课,是精挑细选的课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这些课文为支点,提炼出议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
如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魅力”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致说说这几篇课文的语言精妙之处。如《杨氏之子》:以文言文的语言,写了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晏子使楚》: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晏子使楚》是篇精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阅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品味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晏子的魅力是本文语言学习的重点。教师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既跟着作者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也能在经典的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组与语言有关的文章:《雪咏》、《周恩来妙语趣答》、《冷面滑稽马三立》、《聪明的纪晓岚》,对语言文字再品味与涵咏,感受语言的精妙和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周恩来、马三立、纪晓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对于母语魅力的感悟比从前会深刻、细腻得多,激发学生对探索语言的兴趣。我认为,学生在精读中关注言语形式,走进作家,走进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因而,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言学习中得到体现,相得益彰。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文中介绍了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写了作者、女孩、大人等围观者,教学时通过这些人、联系自己和聋哑青年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青年的特别之处,再提炼出“绿叶衬红花”的写作妙招,让学生应用这种妙招阅读《尊严》等文章,再用这种妙招看图片进行小练笔,落实到学以致用。这样,学生不仅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等人文熏陶,还习得写作妙招等语文工具性的训练,两性在群文阅读中相得益彰。
四、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让“两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为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左右的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主题是“人物描写”,课文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等。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方法后,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举一反三地教学其他课文。
此外,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的提示。如第五组主题“走进名著”的交流平台中,要求“在阅读本组课文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并说出理由。”有不少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来交流,再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这种以单元主题为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给学生系统地阅读,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知识体系,充分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出来。
五、略读课拓展的群文阅读,让“两性”简略而不失丰厚
人教版高年级的课本中每个单元都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轻松的群文阅读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实施得简约而丰厚。
六、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让“两性”成为探究学习的钥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都写到了雨,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因此我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以《情寓诗雨》为议题,让学生在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不同体裁的雨诗里蕴含作者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魅力,学生得到诗歌的人文体验,也将语文的工具性得以运用,为学生接下去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七、结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皆不可孤立存在。总之,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群古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策略的实施,只有让“两者”比翼双飞了,语文教学才能朝着广阔的蓝天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2]《教法选择艺术》刘显国,2000年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格、个性、精神世界的关怀,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高尚的审美意识。
群文阅读教学如一股清泉注入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对广大农村学校更有价值,具有普适性、实用性。然而,当今追求的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如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操作?听了马洪波和钱志亮等教授的讲座后,经过陈陆一老师的指导及自己不断地探索实践,终于醍醐灌顶。下面就人文性和工具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群文阅读的议题选择,工具性与人文性应有所侧重
群文阅读教学从“一篇”走向“一群”,一个好的群文“议题”既能唤起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能激发学生共同阅读、分享的兴趣,能为学生和教师深入探讨多文本提供积极参与的空间。议题的设置角度是多样的:有的是人文专题,有的是作家专题,更多得是从文章内部切入。议题的提取虽有侧重,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实施。
如六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我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即将离开母校,今后面对的老师更多,有必要让学生重塑老师形象,于是我提取的议题是“百味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我最好的老师》《难忘的启蒙》等四篇课文,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这么多老师身上有怎样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利用这些问题把学生带入阅读中,然后利用文本之间的差异进行横向联系比较读。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感念师恩等人文情怀也受到熏陶。
再如五年级下册的第四组群文阅读教学时,先给学生观看一组课文的插图猜课题;接着介绍:“这是一棵知识树,一棵‘梦想之树’,鼓励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合作阅读,会让这棵知识树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然后,回顾本组课文,从这些课文中你感受到什么?《再见了亲人》——和平,《金色的鱼钩》——足食,《桥》——安居,《梦想的力量》——关爱,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梦想之树”。再次,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4篇有关梦想的阅读篇目中,以小组合作为单位,选你最喜欢的一篇来阅读,说说文章的核心词。教师相机结合学生的交流汇报补充梦想树:《理想的风筝》——乐业,《丰碑》——丰衣,《星星点灯》——光明,《共同的秘密》——坚持。这样通过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四篇文章中所传达的有关梦想的关键词,在一节课时间内每个学生相当于读了四篇文章。这种教学策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扩展知识面,从而提高阅读效率。这是一学生完成的概念图:
二、群文阅读的文本呈现,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文本,即为教学提供载体的教材。群文阅读教学,首先要选好文本,不能一篇一篇孤立地呈现文章,也不能把多篇文本无序地全部呈现,而应围绕一个主题把多篇文本聚在一起,要有一定的呈现方式。根据对高年级教材的分析及选文的材料安排,我采用了“举一反三”、“分组递进”、“反复重读”等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有效地呈现文本。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群文阅读“感受异国风光”,先指导学生从《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威尼斯的小艇》、《彩色的非洲》中,写一写自己最有感受的句子,在小组内和同学交流;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用概念图的方式整理出课文所传达的有关异国风光的特点,再让学生阅读《维也纳生活圆舞曲》。先让每个小组各自阅读这篇文本,每个学生整理出文本中感受最深的句子,写在思考单上,并交流。这种教材反复呈现的形式,学生阅读的兴趣浓厚,也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在反复阅读中提高语文能力,语文的工具性以人文性为载体,得到了实施。
三、精读课为支点的群文阅读,让“两性”训练相得益彰
精读课也叫导读课,是精挑细选的课文。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以这些课文为支点,提炼出议题,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丰富学生的言语积累。
如五年级下册第三组“语言的魅力”的群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大致说说这几篇课文的语言精妙之处。如《杨氏之子》:以文言文的语言,写了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晏子使楚》: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晏子使楚》是篇精读课文,语言通俗易懂、浅显朴实,适合积累,能有效的丰富学生的语言世界。阅读楚王和晏子的对话,品味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感受晏子的魅力是本文语言学习的重点。教师带领学生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文本,细细揣摩文字的魅力,既跟着作者的情感世界走了一趟,也能在经典的语言文字营造的意境中得到陶冶和升华,从而构建学生精神成长的摇篮,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方法。接着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一组与语言有关的文章:《雪咏》、《周恩来妙语趣答》、《冷面滑稽马三立》、《聪明的纪晓岚》,对语言文字再品味与涵咏,感受语言的精妙和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周恩来、马三立、纪晓岚的人格魅力。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让他们对于母语魅力的感悟比从前会深刻、细腻得多,激发学生对探索语言的兴趣。我认为,学生在精读中关注言语形式,走进作家,走进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始终在多个文本共读中进行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丰富了学生的精神。因而,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语言学习中得到体现,相得益彰。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文中介绍了一位举止特别的聋哑青年,写了作者、女孩、大人等围观者,教学时通过这些人、联系自己和聋哑青年的对比,引导学生了解青年的特别之处,再提炼出“绿叶衬红花”的写作妙招,让学生应用这种妙招阅读《尊严》等文章,再用这种妙招看图片进行小练笔,落实到学以致用。这样,学生不仅学习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等人文熏陶,还习得写作妙招等语文工具性的训练,两性在群文阅读中相得益彰。
四、单元整合的群文阅读,让“两性”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主题组为单元的,一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往往选编了四篇左右的课文,为开展群文阅读带来极大的便利。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主题是“人物描写”,课文有《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等。教学时先指导学生精读最有特色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习得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阅读方法后,再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举一反三地教学其他课文。
此外,还可以利用“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的提示。如第五组主题“走进名著”的交流平台中,要求“在阅读本组课文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并说出理由。”有不少学生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抓住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来交流,再读一读课文中这样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好在哪里?这种以单元主题为整合的群文阅读教学,给学生系统地阅读,提高了学习效率,强化了知识体系,充分地将工具性和人文性体现出来。
五、略读课拓展的群文阅读,让“两性”简略而不失丰厚
人教版高年级的课本中每个单元都选编了两篇略读课文,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再三强调略读课文“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大意。”为了更好地体现略读课文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教略读课文。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文《刷子李》,让学生先读课文,再泛读《俗世奇人》一书中的《张大力》《苏七块》《泥人张》等多篇文章,在大量阅读中充分感受冯骥才笔下的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轻松的群文阅读中工具性和人文性实施得简约而丰厚。
六、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让“两性”成为探究学习的钥匙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开始,每册教材安排了一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并提供了多篇“阅读材料”。如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选编了《诗经·采薇(节选)》《春夜喜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都写到了雨,与课文不一样,不能一篇一篇地教。因此我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以《情寓诗雨》为议题,让学生在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不同体裁的雨诗里蕴含作者的情感,充分感受诗歌魅力,学生得到诗歌的人文体验,也将语文的工具性得以运用,为学生接下去搜集诗歌、整理诗歌、编小诗集等实践活动打开思路。
七、结语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一片新天地。群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皆不可孤立存在。总之,工具性和人文性在群古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策略的实施,只有让“两者”比翼双飞了,语文教学才能朝着广阔的蓝天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师大出版社
[2]《教法选择艺术》刘显国,2000年版,中国林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