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中的作用

【作者】 刘艳菊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正文】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尤为重要。而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特别是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把信息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教育发展方式。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有大量繁杂的运算,例如,三角函数的运算、代数方程、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等教学时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来进行练习、计算。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忙、学生累,效果不好。如何使教师和学生可以从这些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特别是基于网络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考虑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去解决,现在已经有一些软件可以使用。例如利用电子表翻如EXCEL冷可以完成许多数学任务,如建立方程去解决分组问题,进行估算以及检验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等。电子表格在帮助学生探讨数量关系方面也是一个有效的工具,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研究不同列的值,并总结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另外,许多电子表格还有加、减、乘、除、平方根、求和和求平均数等功能和绘直方图、曲线图、散点图、柱形图等绘图工具,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完成统计里的学习任务。例如:在学习方程组时,学生可以通过编制程序,来解决一些多元方程组的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基本方法的学习上,而不是更多地去关注简单重复的数学技术。
  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需要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空间观念培养。另一方面,抽象和推理严谨的数学,学习起来又是困难的,甚至已经成为一部分学生学习的负担,面对减负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浪潮,数学教学似乎成为双刃剑,困扰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大量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多媒体电脑集声音、图像、动画等于一体的优势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趣味横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易学,学生乐学。
  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动画等的综合处理能力和强大交互式等特征,教师可以引入新课时巧妙地创设这一情境。
  微课做为一种教学媒体,它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平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习欲望。因而微课使用要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分类这节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做好多媒体图形,通过一个普通三角形、经过移动、定格、闪烁和角度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学生们看到一个锐角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变为直角三角形、再转换为钝角三角形,学生看到角度的旋转、变换就会脱离书本抽象的文字叙述,一次就能理解清楚各自的概念与判定方法;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像结合功能,通过收集材料、产生情境的在线直观展示、实现其情境化。
  现代教育技术用于数学课堂教学,它注重课前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设计。这意味着在教学设计时就要规划好,现代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特别是重点、难点任务的设计,已从单纯的媒体制作转向全面参与教学活动,与教师和学生的接触也从松散型转向紧凑型。这是一个跨世纪的重大转变,也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的一次转变,抓住这次转变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把握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技巧,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现代教育技术中,信息技术可以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在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比如上述的一些例子就用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在数学学科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所以要牢记信息技术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以优化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为中心,努力培养学习者的信息素质。要避免将信息技术装“门面”、盲目追求“高”、“精”、“尖”而滥用。简单的丢掉粉笔、黑板教学课堂,如果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与交流达不到良好的效果,教师不能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活跃课堂氛围,机械的播放课件,也是失败的课堂。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这一段时间正是学生审题、思考的时间,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始终保留。但一味地利用信息技术后,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认为许多东西都呈现给学生了,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学生反映良好,其实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效的“机灌”。
  任何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它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选任何一种媒体作为辅导手段都具有本身的局限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的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不同环境的变化,对设计好的教学软件的影响,不同基础的学生对相同教学软件的理解也存在者差异,软件开发的技术不高,多媒体教学使用不当,造成学生对课程理解的歧义,教师课堂教学组织不当一些问题,会使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其实,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育质量只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它不是现代教育的全部,现代教育技术的探索与研究没有终点,它将会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