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探讨

【作者】 麦麦提艾力·亚森

【机构】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巴什兰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地位也在不断提升,而生物教育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想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吸收课堂知识,提高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就需要及时的更新教育理念与手段,并探索和实施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进而打造出高效的初中生物课堂。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探究
【正文】
  前言:初中是学生基础生物知识的初级阶段,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今后的生物学习、发展有着直接影响,各学校与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而为了让初中生接受到更好的生物教育,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引导学生掌握更加新颖、丰富的生物知识,并促进初中生物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以下则是初中生物创新教学进行了研究探讨。
  一、 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推行,重点强调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设计和组织初中生物教学活动时,应有效改善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采用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更多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生物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进而促进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升[1]。比如:在讲解关于 “生物圈”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预期环节指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踊跃的发表自身看法。而对于沼泽等这类存在较大争议的内容,有的学生也能会认为其对人类有害,而有的学生则持相反意见,对于这类教学内容,教师则应该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掌握沼泽被誉为“地球的肾脏”,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生产力,也是主要的物种基因库。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则要充分发挥自身组织、指导者的作用,并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 创新初中生物教学形式
  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索相关内容。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通过不断创新生物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2]。同时,还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丰富多彩的课堂文化,并通过对多种教学手段的科学整合来创建高效的生物课堂。比如:在讲解绿色植物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结合实际情况将课堂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亲身去观察不同类型的植物,并总结出其异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 创新初中生物教学内容
  生物教学内容不仅是动态的、发展和开放的,同时也是学生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资源。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主性与自由行的培养与发挥,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与自身的生活经验,自主的去构建生物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大胆的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充分发挥其创新思维,进而通过师生合作努力开发总结出新的知识与规律[3]。比如:在讲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将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遗传信息进行模拟,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之后再为学生模拟转基因,指导学生结合相关知识分析转基因技术的优缺点。而在学生充分了解到转基因给人类带来的积极影响后,再讲解一些实例来反驳其内容,如,有的人吃过含有的巴西坚果的转基因大豆后会过敏,以及其技术对生态系统也会造成一定影响等。这样不仅能够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全面、深刻的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懂得用科学的态度,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物科学,不断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四、 加强生物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
  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初中生物教育出了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理念和方式外,还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等方面的能力。而作为一门具有不断发展性的实验性学科来讲,初中生物知识只有通过实验与实践才能够获得相应的载体,并不断升华。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进而为学生构建出高水平、高效率的生物实验课堂。为此,教师可以对以往一些比较典型的技能型生物实验进行提炼,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比如:典型仪器的使用与操作、药品的保存等等。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科学的整合理论与实践内容,也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都要仅仅围绕学生展开。同时,还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对其教学内容与手段做出适当调整,不断探索出更加新颖的教学模式,进而促进学生生物素养和综合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与目标。
  参考文献:
  [1] 彭健苗.新课改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4,(3):185-186.
  [2] 宁立新.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3] 彭代辉.对初中生物情境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