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

【作者】 易茂林

【机构】 新疆石河子150团小学



【正文】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节的内容。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的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知识学习认识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的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人民币,难点是人民币元、角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后我觉得具有启发和收获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一数学思想,通过观察学生购物的画面,了解人民币的作用,进而引入新课,认识人民币.通过兑换游戏和模拟购物等活动加深对各种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学习的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中的知识和经验将有助于知识的学习。在学生的世界里有很多的素材和资源,有很多的经验,恰当地利用好这些就可以让课堂更精彩。教师利用“早上爸爸带你带到早餐店吃早餐”精彩的对话导入课题,气氛骤然不一样。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让学生 怎样区分不同的人民币,怎样付款。让学生在分类中自主认识。充分利用学生到商店购物的生活经验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通过相互间的交流,认识面值在1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同时认识人民币面额值在100元以内的各种人民币。老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观察人民币的图象、汉字、数字、颜色等特征,让学生初步知道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由直观到抽象,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到商店里购买物品付款活动,买一元五角的尺子、五角的铅笔、三元五角的卷笔刀,五角的橡皮等,让学生的思维被激发时,自主探索出了多种付人民币的方法,并掌握了1元=10角,为进一步认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购物活动奠定基础,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找出不同的付款方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买东西要付钱,1元以内的人民币可以买些什么,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领会在购物中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付款方式,注重了算法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重视动手操作实践,是本节课的又一主题
  根据学习知识的性质特点,这节课我设计了大量的操作活动 。如给人民币分类,不同的付款方式等,让学生通过找、认、摸、比、摆,从感性到理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做数学”,及时交流,让操作与思维相结合,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
  五、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节课我实现了预定的情感目标:在认识人民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用过人民币后要洗手的好习惯,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学生上课发言不爱举手,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还应该加强学生纪律管理的工作。
  2、 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应平时多加强对教材和教辅书的学习。
  3、 在课堂教学中多带鼓励性语言,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性评价应该适当。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合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你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每一堂课的教学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培养自身素质,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一份耕耘就会有一份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