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

【作者】 任 军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红旗中学



【正文】      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而且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初中年级思想政治教材也都安排了一定量的活动内容。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新《课程标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对于人教版初一政治教材第二册第一课的教学,笔者就先结合了一些典型事例、故事等材料向学生讲述了交往的重要性,又结合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结论说明了初中时期的交往具有的一些新特点,从而让同学们懂得重视交往、学会交往。为了让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笔者组织了一次讨论课。讨论的主题是“怎样摆脱交往中的‘两难处境’”,具体地设计了两个情境,其内容如下:
  情境一:我与李刚、肖宏是好朋友,但是李刚和肖宏有矛盾,还是冤家死对头。问,我夹在中间该怎么办?
  情境二:我想向徐力借一本很好看的书(本地书店没有卖的),但徐力向我提出一个条件,就是期末考试的时候帮他作弊。我很想看书但又不想帮他作弊,这时我又该怎么办?
  学生的讨论异常激烈,而且想出了很多的好点子。比如:
  对于情境一
  A同学:让他们和好。B同学:怎么让他们和好?
  A同学:我会以李的名义写一封道歉信给肖,然后再以肖的名义写一封信给李,要求和好,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们就可以冰释前嫌了
  ……
  对于情境二:
  甲同学:我宁可不借书看也不帮他作弊。
  乙同学:我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就是,先告诉他作弊是不对的,还要例举一些作弊的坏处,然后再帮他复习,提高学习成绩,自然就不用作弊了。这样就既可以保持同学间的友谊又可以借到我想看的书了,还不会违背自己做人的原则(不帮他作弊)
  (鼓掌)
  ……
  我在总结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这些想法,表扬了这些同学的思想。学生的讨论内容超出了课本,不拘泥于课本,但又源于课本,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这堂较成功的讨论课中,我再一次认识到了初中政治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内容的灌输上,而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全面素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主题。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政治课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我认为一堂好的政治课应该是能够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为此,我对如何上好一堂政治课进行了一番思考,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的弊病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说教式”的弊病,作为此模式的教师只需具备两样东西:一张嘴,一支粉笔。这样就不利于让学生发挥作用,而且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现代教学模式一般采用的是“参与式”“讨论式”“启发式”等为主,注重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让课堂成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互动中教学,从而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懂得道理。
  二、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启发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去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多引导学生开动脑筋,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不唯书,不唯师,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不满足现成的方法和答案,鼓励其去怀疑、去超越、去创新。”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
  活动课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只要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所选取的活动形式都是可行的。
  针对学生好动、好强的特征,一般可以采取讨论式、竞赛式、查阅式(收集资料)、演讲式等,这样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并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具体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政治课的整体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活动课的设置和开展应该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特征、满足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要求。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交际能力;通过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课还可以使道德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学生了,其收效甚微,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而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课,学生在无形中就受到了德育教育。
  总之,在初中政治课的教学中,要将学生从被动学习的地位转变成主动学习的地位,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模式中放飞思想,学以至用,从而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