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作者】 王 薇
【机构】 新疆石河子150团小学
【正文】 《认识钟表》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储备,所以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课前,为了让课堂上拨钟的时候不至于太乱,也为了了解学生在这块的认识,我先让孩子拨出四时,巡视了一下,发现大多数孩子知道分针长,时针短,知道把针指着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拨对,有了这样的了解,在课的安排上,我将重点是介绍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难点放在认识大约几时上面。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的教学中,情境:“猜谜语”“找朋友”“小明的一天”能把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探索学习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音乐给人美的享受,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伴随着轻松的旋律,以最轻松的状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这样我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课的最后,我用动画制作了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动物分别在几时的时候做什么事情,1.复习了时钟的认识,2.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3,通过故事中两个八时,小动物做的事情不一样,比较知道一天中有两个八时。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本课的教学中,情境:“猜谜语”“找朋友”“小明的一天”能把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探索学习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认识钟面和整时,” 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看一看、指一指、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注重从学生及身边人的实际出发,在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时,安排学生“拨老师生活中的整时,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并说说这个时候你正在做什么”的环节,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兴致盎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课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课前,为了让课堂上拨钟的时候不至于太乱,也为了了解学生在这块的认识,我先让孩子拨出四时,巡视了一下,发现大多数孩子知道分针长,时针短,知道把针指着四,但不是所以孩子都能拨对,有了这样的了解,在课的安排上,我将重点是介绍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难点放在认识大约几时上面。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本课的教学中,情境:“猜谜语”“找朋友”“小明的一天”能把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探索学习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音乐给人美的享受,课一开始就让学生伴随着轻松的旋律,以最轻松的状态投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这样我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在课的最后,我用动画制作了一个小故事,两个小动物分别在几时的时候做什么事情,1.复习了时钟的认识,2.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3,通过故事中两个八时,小动物做的事情不一样,比较知道一天中有两个八时。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本课的教学中,情境:“猜谜语”“找朋友”“小明的一天”能把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探索学习活动,而且能让学生在情境中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认识钟面和整时,” 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看一看、指一指、说一说、认一认、拨一拨,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学注重从学生及身边人的实际出发,在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时,安排学生“拨老师生活中的整时,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并说说这个时候你正在做什么”的环节,把数学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兴致盎然。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课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