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中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作者】 罗志娣
【机构】 广西陆川县古城镇古城小学
【正文】课题主持人:罗志娣
课题组成员:谢文春、祝 颖、陈玉梅、范思萍、王常光
课题研究起始时间:(2014.3——2016.3)为期二年
一、 课题提出
新课标下的调查测试十分重视考查学生阅读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在一次次作业或考试后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为此,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开端。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审题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专项审题训练、对比实验,潜移默化有机渗透让学生自觉体验到题目中每句话都隐藏着重要的数学信息,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并经常教育学生养成审题的好意识,认真审题;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审题:是指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审题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了解题目里的信息、理解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帮助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为此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要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从而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理论依据
学生的审题能力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老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不同层次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指导理论,它有助于我们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因为“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和失分比比皆是:诸如计算题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甚至中途“变性”的等等错误,几乎可以在随手翻开的任何一本作业本的任何一张练习纸上随处可见。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困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效?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四、课题研究意义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会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明确审题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能力提高、习惯逐渐养成。
2、研究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审题方法,探索出适合各年级段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研究农村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不清的障碍原因调查。
3、研究各类概念题的审题方法;学生有效审题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
4、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提高学生“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5、研究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指导学生对题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农村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使学生做到对所做之题心中有数,培养适时的审题能力。研究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审题方法;各类概念题的审题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因此,计算教学的审题教学中,通过看、想、圈、查等等审题方法的培养,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变形。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所需时间二年,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14年3——2014年7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这个阶段课题组对研究对象作初步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数学老师教学方法的看法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了解他们思考过程及审题过程遇到的心理障碍等。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对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申报。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1月)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审题水平状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反思,并积极付诸实施,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开展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究实践课,教案除了按规定的要求撰写外,还要在每一环节的设计中结合课题加入点评;课后建立小反思,集中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概念性质教学、计算课教学等专项研讨,以探索出适合各年级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进行个案和课题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与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和完善教学中的审题;编写教学随笔,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
第三.汇总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整理汇编实验成果。并进行展示评价;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分工合作撰写研究报告作经验交流,确保顺利结题。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罗志娣:选定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报课题, 研制课题研究方案,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编制课题的管理方案。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参照研究目标找出问题和改进方法,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谢文春:准时收集、整理、存档纸质资料。与未交资料者沟通,督促其按时交纳。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案例分析报告;策划主持课题研究活动,组织课题成员上研究课。撰写课题各阶段计划,课题阶段性总结。
祝 颖:准时收集电子资料,作好登记。拍照 摄像等;与未交资料者沟通,督促其按时交纳。
陈玉梅:后期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工作中的各种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研究效果测试记录、阶段成果报告、论文、专著、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整理、汇编)
范思萍:对每次课题活动做好详细整洁的记录。以对课题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对学生进行关于审题的问卷调查和作业试卷的抽样,分别分析其审题错误的原因,再集中会诊探索相应对策与措施。
王常光:针对数学教学中审题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梳理的措施创新运用,对培养审题能力所采用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和积极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罗志娣,大学本科,学校教学能手,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经验。多篇论文在期刊发表,参加过多个县市级课题研究均获得良好效果。
2、主要参加人员6人,大学本科学历 5 人,大专一人。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本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管理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教育教学等培训,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3、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从提出到付诸实践,都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4、有知识功底深厚的高级老教师对本课题进行指导,可谓研究资源丰富。笔者作为一名学校教学能手,更是不敢懈怠,在研究工作上理应不遗余力,按质按量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经过二年的研究,预期将完成的最终研究成果是:课题的研究报告;教师学术论文;相关个案;调查问卷等;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体现学生计算能力成效的测试及其分析。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
十二、课题 研究经费:5000元(课题组自酬一部分,学校出一部分)
课题组成员:谢文春、祝 颖、陈玉梅、范思萍、王常光
课题研究起始时间:(2014.3——2016.3)为期二年
一、 课题提出
新课标下的调查测试十分重视考查学生阅读与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在一次次作业或考试后经常会听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唉呀!这道题怎么没看清楚。”“我审题不够仔细!”“我没理解题意”…为此,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开端。审题能力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审题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是个长期的过程。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让学生认识审题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专项审题训练、对比实验,潜移默化有机渗透让学生自觉体验到题目中每句话都隐藏着重要的数学信息,体验到审题的重要性,并经常教育学生养成审题的好意识,认真审题;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审题:是指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通过对文字描述的理解,能清楚地知道题目讲的是什么事、事情的经过如何、提出的条件和问题是什么等,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数量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表象,为正确解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审题能力: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一项重要能力,指学生通过对题目的观察,了解题目里的信息、理解各条件间的数量关系,帮助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各种主观条件的总和。为此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要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从而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
三、理论依据
学生的审题能力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老师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在不同层次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个指导理论,它有助于我们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仔细分析学生的作业和试卷,因为“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和失分比比皆是:诸如计算题数字抄错,运算符号抄错,甚至中途“变性”的等等错误,几乎可以在随手翻开的任何一本作业本的任何一张练习纸上随处可见。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或听到很多家长反映的同样的一个困惑:许多学生数字抄错,或没有看清题目要求,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盲目解题而导致错误。确实,一些学生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现象:一听就懂,一做就错。分析它的错误原因,在粗心、马虎的背后暴露的是学生对题目的审题能力的欠缺,是缺少审题的习惯和审题的技能。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能力是一种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水平为基础,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那么这些“审”的问题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减少这些可避免问题所占的比率?如何审题更加有效?这个问题需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判断。
四、课题研究意义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全面和谐教育。那么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可以说,审题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会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明确审题对学习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能力提高、习惯逐渐养成。
2、研究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审题方法,探索出适合各年级段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研究农村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不清的障碍原因调查。
3、研究各类概念题的审题方法;学生有效审题习惯养成的行动研究。
4、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提高学生“计算题”的审题能力?,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5、研究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指导学生对题目的有关的信息进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使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六、课题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农村学生认知基础与审题中间的障碍;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自身学习的现状,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使学生做到对所做之题心中有数,培养适时的审题能力。研究教材中不同教学内容的审题方法;各类概念题的审题方法;在解决问题中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审题。因此,计算教学的审题教学中,通过看、想、圈、查等等审题方法的培养,将原式结构进行分解、组合等变形。注重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及热情鼓励,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都要以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八、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调查、实践、研究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学生在数学审题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所需时间二年,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2014年3——2014年7月)
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专题座谈。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完成立项申报。这个阶段课题组对研究对象作初步调查,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数学老师教学方法的看法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要求;了解他们思考过程及审题过程遇到的心理障碍等。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对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申报。
第二.实施阶段(2014年8月——2015年11月)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审题水平状态,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反思,并积极付诸实施,开展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工作。分组,确定对照班和实验班。严格控制实验变量,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分阶段召开课题研讨会,对实验操作及时调控。开展课题研究,上好课题研究实践课,教案除了按规定的要求撰写外,还要在每一环节的设计中结合课题加入点评;课后建立小反思,集中开展解决问题教学、概念性质教学、计算课教学等专项研讨,以探索出适合各年级学生有效审题的策略。进行个案和课题组集体讨论相结合的研究形式,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对教学中各种因素进行归类与分析,得出结论,指导和完善教学中的审题;编写教学随笔,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完成阶段性研究总结。
第三.汇总阶段(2015年12月——2016年3月)
归类收集实验过程中各种资料、统计分析。进行全面分析,撰写实验研究报告。整理汇编实验成果。并进行展示评价;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分工合作撰写研究报告作经验交流,确保顺利结题。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罗志娣:选定课题,填写课题申报评审书、申报课题, 研制课题研究方案,编写课题的实施方案;编制课题的管理方案。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参照研究目标找出问题和改进方法,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归纳与分析,形成有价值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经验,指导课题改革的实践。
谢文春:准时收集、整理、存档纸质资料。与未交资料者沟通,督促其按时交纳。问卷调查分析统计、案例分析报告;策划主持课题研究活动,组织课题成员上研究课。撰写课题各阶段计划,课题阶段性总结。
祝 颖:准时收集电子资料,作好登记。拍照 摄像等;与未交资料者沟通,督促其按时交纳。
陈玉梅:后期整理、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工作中的各种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研究效果测试记录、阶段成果报告、论文、专著、获奖证书复印件等整理、汇编)
范思萍:对每次课题活动做好详细整洁的记录。以对课题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指导。对学生进行关于审题的问卷调查和作业试卷的抽样,分别分析其审题错误的原因,再集中会诊探索相应对策与措施。
王常光:针对数学教学中审题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梳理的措施创新运用,对培养审题能力所采用的专项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设计,并在实践中验证和积极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
十、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主持人罗志娣,大学本科,学校教学能手,具有很高的理论修养和研究经验。多篇论文在期刊发表,参加过多个县市级课题研究均获得良好效果。
2、主要参加人员6人,大学本科学历 5 人,大专一人。课题组成员都是学校教学骨干,对课题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了如指掌。为此本课题组成员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乐于和善于进行理论总结,曾有多篇教育管理论文和研究成果出版,近几年又多次参加教育教学等培训,有能力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3、领导高度重视;本课题从提出到付诸实践,都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
4、有知识功底深厚的高级老教师对本课题进行指导,可谓研究资源丰富。笔者作为一名学校教学能手,更是不敢懈怠,在研究工作上理应不遗余力,按质按量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经过二年的研究,预期将完成的最终研究成果是:课题的研究报告;教师学术论文;相关个案;调查问卷等;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课题研究的典型案例,体现学生计算能力成效的测试及其分析。总结研究情况,撰写研究报告。
十二、课题 研究经费:5000元(课题组自酬一部分,学校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