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大课间活动教学设计
【作者】 张建亭 姚传奕 荆迎明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为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为基本要求,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根本目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针对目前我校的现状,力求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实施进度,务求活动实效。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制定以下教学设计:
一、目标
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以、发展个性”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新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从而使学生主动掌握健康的运动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锻炼自主性。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力求以活动保安全,以活动强身体,以活动励志气,以活动促团结,以活动创氛围,以活动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3、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会健体”意识。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关形成健康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活动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人人参与活动,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增设一些类似于舞蹈、武术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实现体育和艺术、休闲和锻炼,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统一。
4、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智、健体、调智、审美等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5、安全性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责任制
1、领导督察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行政到操场参与、督促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度。
2、体育老师负责制:上午第二节课后,体育老师做好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准备工作。
(1)、活动全程由广播音乐指挥。
(2)、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退场的安排。
(3)、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
(4)负责学生排除、广播操、分散活动的指导与监督及训练工作。
3、班主任负责制:各班主任第二节课后,就必须全部到达班级指定位置,并迅速绷带本班学生整好四路组队,然后带领队伍安静、有序的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活动,维持好学生的纪律、安全。退场时,班体育委员组织本班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学区。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四、活动口号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安全 我快乐
五、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25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在课间活动时间。如果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趣味游戏,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安排。
2、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勇者不惧在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3、安全保障。学校按班划分活动区域,各班必须在指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各班主任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六、活动具体分工
德育办、教务处:整体活动方案制定及落实
德育办:检查各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参与情况,评比及考核
总务处:大课间活动器材的购置与维修
体育组、艺术教师: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广播室:大课间活动音乐选择与更换
医务室:受伤学生的简单医护,较严重的送医院。
班主任:负责本班大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与管理。
七、大课间活动项目说明
(一)、活动内容
1、集体项目:广播体操
2、自选项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广播体操的活动使学生身体得到适当的运动,为主题活动进行活动准备。
2、带领开展其他特色运动,从而训练学生的运动技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学生整队进场。
(2)、学生广播体操。
2、特色运动
(1)、体育委员领取活动器材。
(2)、安排活动内容: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运动活动。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动活动的对抗赛。
③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
不得用活动器材进行其他的活动。
在其他同学在做活动时,要离开一定的安全距离,做一名文明的观众。
(3)、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时,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单独、个别的活动指导。
3、活动情况总结
(1)、表扬活动组织有序、练习积极的小组。
(2)、选出练习出色的选手,进行表演,多面对练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备注:本文系支撑课题“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目标
以“健身强体、育德促智、审美悦以、发展个性”为宗旨,以群体活动为基础,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锻炼的实效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参与的广泛性、个性的塑造性及活动的趣味性、娱乐性”原则,为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切实提高创新广阔的发展空间。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与。从而使学生主动掌握健康的运动方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锻炼自主性。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大课间活动,力求以活动保安全,以活动强身体,以活动励志气,以活动促团结,以活动创氛围,以活动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3、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会健体”意识。让学生们健康成长,关形成健康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活动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做到人人参与活动,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增设一些类似于舞蹈、武术等,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实现体育和艺术、休闲和锻炼,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统一。
4、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智、健体、调智、审美等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5、安全性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管理责任制
1、领导督察制: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校长、行政到操场参与、督促活动,同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提高全体师生对大课间活动的重视度。
2、体育老师负责制:上午第二节课后,体育老师做好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准备工作。
(1)、活动全程由广播音乐指挥。
(2)、负责班级活动场所及退场的安排。
(3)、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全过程。
(4)负责学生排除、广播操、分散活动的指导与监督及训练工作。
3、班主任负责制:各班主任第二节课后,就必须全部到达班级指定位置,并迅速绷带本班学生整好四路组队,然后带领队伍安静、有序的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活动,维持好学生的纪律、安全。退场时,班体育委员组织本班学生有序的进入教学区。班主任平时要注意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四、活动口号
我运动 我健康 我安全 我快乐
五、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25分钟,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在课间活动时间。如果因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趣味游戏,由各班班主任组织安排。
2、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勇者不惧在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
3、安全保障。学校按班划分活动区域,各班必须在指定的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各班主任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六、活动具体分工
德育办、教务处:整体活动方案制定及落实
德育办:检查各班学生大课间活动的参与情况,评比及考核
总务处:大课间活动器材的购置与维修
体育组、艺术教师: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广播室:大课间活动音乐选择与更换
医务室:受伤学生的简单医护,较严重的送医院。
班主任:负责本班大课间活动安全教育与管理。
七、大课间活动项目说明
(一)、活动内容
1、集体项目:广播体操
2、自选项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学生广播体操的活动使学生身体得到适当的运动,为主题活动进行活动准备。
2、带领开展其他特色运动,从而训练学生的运动技巧,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三)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1)、学生整队进场。
(2)、学生广播体操。
2、特色运动
(1)、体育委员领取活动器材。
(2)、安排活动内容:
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运动活动。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运动活动的对抗赛。
③提出具体的安全要求:
不得用活动器材进行其他的活动。
在其他同学在做活动时,要离开一定的安全距离,做一名文明的观众。
(3)、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时,老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单独、个别的活动指导。
3、活动情况总结
(1)、表扬活动组织有序、练习积极的小组。
(2)、选出练习出色的选手,进行表演,多面对练习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
备注:本文系支撑课题“学校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探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