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作者】 马勤志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老鹰山学校
【摘要】准备活动是体育课的“前奏”,直接影响着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它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培养体育风格和团队精神。正确地认识准备活动的作用,灵活地选择准备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恰当地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这是体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准备活动
【正文】
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练。学生在校的锻炼时间大大增加,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性伤害事故发生的机率会大幅增加。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做准备活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做了准备活动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改变?很多学生知之甚少,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跨栏王子刘翔在比赛前每次要做准备活动时间长达二个小时,而他比赛跨栏只是十几秒完成的动作。学生们听后会大吃一惊,这时教师要趁机及时地讲解为什么要做这么长的准备活动,它的机能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谈谈准备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从心理上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大脑皮层,以达到最适宜的兴奋状态,准备活动就必须达到一种最合适的强度。合适的准备活动,其表现是出汗,使体温适度升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神经系统传导速度,缩短反射时间;减少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加快肌肉与韧带收缩速度;提高肌肉组织中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加强新陈代谢进程和化学反应速度。
二、准备活动在运动时的作用
要想在体育课中充分做好做备活动,就必须了解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人在剧烈运动前是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比较低,运动器官的活动能力也没有动员起来,处于这种情况,人体不能适应立即开始的剧烈运动。通过准备活动,肌肉、肌腱会不断地把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从而加强了各神经中枢之间密切协调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2、人在运动前,呼吸系统也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当人处在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频率一下提高很多,有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如果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可提高运动前的呼吸频率,适应运动所带来的负荷,可以推迟“极点”的出现,也可加速对氧气的供应,以利提高运动效果及运动能力。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前人的心率是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而在运动时,人的心率会提高100%左右,如果不做准备活动的话,心率一下子要提高这么多,一则对心脏负担过重,二则运动时所需要的氧料和氧气都得不到及时的供应,会严重影响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
4、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不同用力部位的肌肉和韧带有较高的要求,如瀑发力比较强的项目,对肌肉短时间的反应速度和力量的要求非常高,要减少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加快肌肉与韧带收缩速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肌肉的受伤。
三、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
准备活动内容有定位操、行进操、健美操、各种球操、游戏等。在准备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运动项目等,要进行针对性的编排,不能一味地、简单的安排准备操应付了事。
1、常规性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来设置的。准备活动要求全身都要活动,目的是使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活动起来,促进身体发展。主要是调动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中来,把学生从上一节课中思维模式进入到体育教学的模式中来,从静止到运动中来。使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在上体育课,造成体育课的氛围,让学生渴望运动、准备运动、精神饱满地进入到下阶段的练习,为进入体育的基本部分做好了生理上的准备。
2、针对性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比较特殊的运动,它的要求是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做一些持器械或徒手的模仿练习,完整技术动作的练习、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规定内容的教学比赛等,为准确掌握所要学的技术动作创造条件。针对性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但活动的质量要高。如在篮球变向运球练习时,开始前可安排一些脚步练习,开始时活动量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这样会使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四、提高准备活动的思想认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的调查报告显示,因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不适当而发生的运动损伤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做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在这方面上要用事实来说明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立定跳远练习时,练习前同学们已进行了半节课其它项目的练习,身上都冒着汗珠,大家都觉得比赛累,现在又要进行立定跳远练习,认为肯定跳不远,可练习结果令大家大吃一惊,想不到成绩会如此的好;又如,在坐位体前屈测验前,特地安排了耐久跑(计时跑)练习,规定男子8分钟内跑完1500米,女生8分钟跑完1250米,跑后作短暂休息,立即进行简单的拉伸练习,然后进行坐位体前屈的测验,出来的成绩也使学生出乎意料,大家的感觉都比以前的练习时成绩要好.同学们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的成绩会有这么大的进步,这时我及时地讲解了准备活动的机能和作用,说明准备活动并不是稍微活动一下就可以了,而是一定要活动到身体发热为止,最好是有点出汗效果是最好的,使同学们茅塞顿开.
五、结束语
我们老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准备活动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加强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利用多种途径,不厌其烦的让学生了解准备活动目的与作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充分参与其中,让他们认为准备活动是体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准备活动,为基本练习部分做好心理上和身体上的良好铺垫,最终为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目标。
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的身体素质呈普遍下降趋势,这个问题已引起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练。学生在校的锻炼时间大大增加,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性伤害事故发生的机率会大幅增加。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做准备活动究竟有什么作用?做了准备活动我们的身体会发生什么改变?很多学生知之甚少,教师可以举例说明。比如跨栏王子刘翔在比赛前每次要做准备活动时间长达二个小时,而他比赛跨栏只是十几秒完成的动作。学生们听后会大吃一惊,这时教师要趁机及时地讲解为什么要做这么长的准备活动,它的机能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主要从一下几方面来谈谈准备活动。
一、准备活动的目的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从心理上集中学生注意力,调节大脑皮层,以达到最适宜的兴奋状态,准备活动就必须达到一种最合适的强度。合适的准备活动,其表现是出汗,使体温适度升高;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神经系统传导速度,缩短反射时间;减少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加快肌肉与韧带收缩速度;提高肌肉组织中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加强新陈代谢进程和化学反应速度。
二、准备活动在运动时的作用
要想在体育课中充分做好做备活动,就必须了解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1、人在剧烈运动前是处于相对安静状态,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性比较低,运动器官的活动能力也没有动员起来,处于这种情况,人体不能适应立即开始的剧烈运动。通过准备活动,肌肉、肌腱会不断地把冲动传到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提高到一个适宜的水平,从而加强了各神经中枢之间密切协调的关系,充分发挥它们的活动能力,以适应运动的需要。
2、人在运动前,呼吸系统也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当人处在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频率一下提高很多,有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如果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可提高运动前的呼吸频率,适应运动所带来的负荷,可以推迟“极点”的出现,也可加速对氧气的供应,以利提高运动效果及运动能力。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运动前人的心率是处于一个相对低的水平,而在运动时,人的心率会提高100%左右,如果不做准备活动的话,心率一下子要提高这么多,一则对心脏负担过重,二则运动时所需要的氧料和氧气都得不到及时的供应,会严重影响运动效果和运动成绩。
4、对运动系统的影响,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不同用力部位的肌肉和韧带有较高的要求,如瀑发力比较强的项目,对肌肉短时间的反应速度和力量的要求非常高,要减少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加快肌肉与韧带收缩速度;否则很容易造成肌肉的受伤。
三、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
准备活动内容有定位操、行进操、健美操、各种球操、游戏等。在准备活动的安排上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运动项目等,要进行针对性的编排,不能一味地、简单的安排准备操应付了事。
1、常规性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运动强度不大的项目来设置的。准备活动要求全身都要活动,目的是使运动系统和内脏器官充分活动起来,促进身体发展。主要是调动引导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中来,把学生从上一节课中思维模式进入到体育教学的模式中来,从静止到运动中来。使学生认识到现在是在上体育课,造成体育课的氛围,让学生渴望运动、准备运动、精神饱满地进入到下阶段的练习,为进入体育的基本部分做好了生理上的准备。
2、针对性准备活动:这种准备活动主要是针对比较特殊的运动,它的要求是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做一些持器械或徒手的模仿练习,完整技术动作的练习、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规定内容的教学比赛等,为准确掌握所要学的技术动作创造条件。针对性准备活动的时间不要太长,但活动的质量要高。如在篮球变向运球练习时,开始前可安排一些脚步练习,开始时活动量也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开始就突然增加运动强度,这样会使身体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
四、提高准备活动的思想认识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项关于学生运动中损伤原因的调查报告显示,因准备活动做得不充分或不适当而发生的运动损伤排在运动损伤原因的第三位。准备活动做得是否适当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它可以延长或缩短一个人的运动寿命。
在这方面上要用事实来说明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立定跳远练习时,练习前同学们已进行了半节课其它项目的练习,身上都冒着汗珠,大家都觉得比赛累,现在又要进行立定跳远练习,认为肯定跳不远,可练习结果令大家大吃一惊,想不到成绩会如此的好;又如,在坐位体前屈测验前,特地安排了耐久跑(计时跑)练习,规定男子8分钟内跑完1500米,女生8分钟跑完1250米,跑后作短暂休息,立即进行简单的拉伸练习,然后进行坐位体前屈的测验,出来的成绩也使学生出乎意料,大家的感觉都比以前的练习时成绩要好.同学们都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们的成绩会有这么大的进步,这时我及时地讲解了准备活动的机能和作用,说明准备活动并不是稍微活动一下就可以了,而是一定要活动到身体发热为止,最好是有点出汗效果是最好的,使同学们茅塞顿开.
五、结束语
我们老师首先要在思想上对准备活动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加强引导,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利用多种途径,不厌其烦的让学生了解准备活动目的与作用,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充分参与其中,让他们认为准备活动是体育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准备活动,为基本练习部分做好心理上和身体上的良好铺垫,最终为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奠定坚实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