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使用辅助性教具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作者】 许益锋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      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直观的,从这个心理特征出发,教师在准备教育活动时,通常都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而辅助性教具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实物、音响等方式的不断展示,使教学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将学生的情绪刺激到一种亢奋状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辅助性教具教学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使用辅助性教具进行教学。因为,所谓的“辅助性教具”,它仅仅是作为教学辅助的手段来使用的,同样具有其局限性。教学当中的“教”的主体还是教师本身,是教师在带动、引导、启发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因而,我们在使用多媒体等这些辅助性教具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辅助性教具的演示,是人造的某个固定的物象或者形象,往往给学生的思维套上了一个框框。比如,我们在用多媒体展示《丰碑》当中狂风呼呼、雪花纷纷等情景,以及军需处长牺牲的形象等等,虽然能再现红军长征途中的所遇到的种种险恶,但是,学生的思维往往只是停留在对那样的环境的认知当中,而没有更深一步地联系到这样的环境恰好衬托出红军精神。反而让学生陷入这样的一个思维模式:红军长征就是艰苦。他们仅仅想到一个“苦”字。因此,还需要教师向学生提示:红军在那种险恶环境下生存、行军并且还要同敌人作战,最后取得伟大胜利,原因在哪儿?是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红军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经过老师的提示,才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红军在艰难险阻当中团结友爱的伟大乐观主义精神。这样的提示是那些画面、音乐所不能替代的。因为我们知道语文学习的功夫重在一个“悟”字。这个“悟”从何而来?它绝不是仅仅来自图片或者动画,他应该来自文章中的文字和教师的语言本身,因为文字和语言给人带来的想象的空间是无穷的。辅助性教具技术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效果,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够用辅助性教具技术来加强“形象生动”的效果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文字所提供的想象远大于图像,仅仅借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的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
  其次,要正确处理教师与辅助性教具的关系
  辅助性教具由于其不灵活的局限性,走进课堂后,教师如果不断地演示各种教具,过分突出辅助性教具的“表演”,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依赖教具的演示,教师就无法随机应变地进行施教,师生难以情感交流,必然导致学生缺少必要的课堂读书、思考与讨论的时间,缺少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从而缺少了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机会,缺少了应有的思维与语感训练,因而,一堂课下来,学生感觉到老师眼花缭乱的演示,而学生知之甚少。比如,在一年级教学汉语拼音的时候,如果教师只是播放录音或者多媒体音像让学生跟读、教师纠正,那么要是学生觉得自己的发音与录音机、音像里的发音相差甚远,就会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就觉得课堂枯燥乏味。教师应该进行必要的读音示范,使学生觉得有亲近感,更容易接受。
  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中接收信息,然后作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中得到鼓励,受到启发。这种交流是无声却必不可少的。如果教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会隔断这种无声的交流,师生面对面的热烈融洽的交流气氛就会大减,而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质上也就成为了一种借助于高科技的“满堂灌”。
  第三,教师在教具展示的时候不要忘记板书 
  多媒体、挂图、实物、音响等教具的使用,的确省去了教师的许多板书工作,减轻了教师课堂上的工作量。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教师不需要板书。板书是一堂课的小型教案,它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教师拿着粉笔可以信手几笔,成画、成诗……学生看着老师秀美的文字,往往表现得佩服无常。这本身就是一副师生互动的美妙画面。汉字作为表意文字,在书写过程中充满了情景性,能传神表露出书写者的心理,这是辅助性教具所不能传达的。
  更为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涉及到汉子书写的笔顺笔画的知识。而多媒体、投影仪、挂图等都是直接展示文字的。有的教师认为反正不是写字课,只要讲清楚课文内容即可。如此一来,我们的学生可惨了,他们在写字时不讲究笔画笔顺,只讲究笔画凑足或像个字就行。熟不知,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细小的东西却是万万马虎不得的。要纠正学生写字不讲究笔画笔顺的错误,教师的板书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把字写好,在板书中展示自己的智慧,言传身教地纠正学生写字的错误方法。
  第四,要避免过于追求时尚
  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教具用得越多越好、形式越多越妙”,所以有的教师为能迎合学生新鲜的口味,在课堂中吸引学生兴趣,想方设法选择一些新奇教具,诸如新颖的模型、精美的图片、先进的多媒体课件等,有的将插图弄得过分夸张,有的却是纯粹为了点缀画面而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图,或者插上与授课内容毫不相干的图片,求得美化效果;课堂上播的音乐不经过严格的挑选,与教学内容格格不入。至于教具运用的合理性,学生能否接受,都一概不去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和兴趣仅仅在各式各样的教具本身,其结果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教学偏离主题,教具原本应有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第五,要善于创设情境,将教具与学生手中的学具灵活配合使用
  教师教具的使用,不仅只是为了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可为学生的学具操作起到引路示范作用。所以,教学中要注意创设情境,让教师手中的教具和学生手中的学具一起动起来。曾经有教师在上课前发给学生一摞卡片,上面分别写的是“面红耳赤、气喘嘘嘘、青筋毕露、咬牙切齿”等等成语,再用投影仪引入一副信息窗:“小朋友,一年级和二年级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假如我们是啦啦队,我们不光要为他们加油,还要仔细观察看看比赛同学当中谁的表情、动作是什么?请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接着,孩子们仔细地观察着画面,随后找到了相关的人物活动中的形象信息,纷纷举起手中相应的卡片。这样不但使学生学会观察人物,而且能做出相应的、恰当的描述。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为学生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得轻松自然,而且来源于学生自己探索出来的知识,更能让他们牢固的掌握,形成表象。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认识到,运用辅助性教具辅助教学既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又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完美和补充。但是辅助性教具终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必须认识到教具应该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重心。“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具最终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宗旨是非常明确的,为此,我们要掌握一种让教具向着积极方向发展的趋向,使教具在课堂上成为教师乐用、学生欢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