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有效的课堂

【作者】 白晓琼

【机构】 四川德阳市中江县继光实验学校



【正文】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课堂”都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一、准确把握新课标,减少学生死记硬背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就目前在农村数学教学来看,课堂往往会因为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到位,使得在课堂上虽然出现热热闹闹的场面,看似一堂成功的课,但仔细分析下来,偏离了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凑了热闹,但连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比如:教学一年级《认识物体》,这一单元要求学生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对它们形状、特点有整体的、笼统的感知,形成初步的表象,只要能识别这些物体,能找出生活中的这些形状的物体即可,不要对物体的特征做规范的语言描述。而有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讲课时,往往归纳出特征并板书出来,过高要求学生记住,提高了教学要求,这样做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还有的教师教材吃不透,教学时出现形物不分现象。比如认识物体一课,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会出现“这个物体是什么形?”因此,教师专业培训必须回归理性,回归到教材的把握研究上来。
  二、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行为习惯养成:包括读、写、说、听等各种习惯养成,要求教师在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只要会听讲、会学习了,也就是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数学课堂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思维,因而思维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掌握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等活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教学中,特别是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嫌麻烦,而只是照本宣科,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数学是严谨的,不容许教师有半点马虎,从数字、算式的学写到算理的掌握以及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都需要教师有扎实、深厚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是楷模,天天给学生做榜样,字、普通话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功底厚薄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单位名称都说错,如:面积单位是1平方米而教师却说成平方米,单位名称与面积单位混淆。因此,无论是年长教师还是年轻教师都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扎实训练教学基本功。
  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问题设计要科学
  数学是以课堂思维为主的,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进行的是有意义的思维训练。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往往会出现下列情况:教师设计好每一个细节问题,学生顺着教师解题思路解答;有的还是一问一答,还有的是教师说上句,学生说下句……这些设计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更不利于学生的创新。仍然是传统的知识教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爬坡,不要给学生搭“梯”,不能牵着学生走。教师在课堂上不知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师向学生呈现问题时,不要急于去分析、肢解。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一个对问题全方位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嚼碎后一口一口喂给学生。设计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我们要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不懂的问题、不同的问题、想知道的问题。在平时就要鼓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2、打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学生带入富有现实意义的生活情景中。
  课堂教学要实现情感、心理、思维定向,而不是只看热闹。
  课堂设计要具有现实生活性、趣味性与数学性、思维性、思维导向性。
  比如教学9+几,如果领学时学生只看画面画的内容,不归结为数学问题,不让学生去发现数学信息,就缺乏数学性。
  教学时注意两个方面:1、低年级设计生活情景2、高年级设计数学情景,如:三角形的认识,直接出示三角形引入新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直接进入数学情景研究,让学生直接去测量。
  创设情景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防止“有情景无思考,有情景无数学,有情景无教学”
  3、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要实现认知结构、完善认知结构,实现自主与合作的统一。
  合作学习不只是思维碰撞,个人完成各方面的合作,包括学具等的、需要帮助的合作,整堂课要做到生生互助、师生互助。培养学生合作态度、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的高素质教育。合作学习要培养民主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应达到激励、民主、合作、竞争四者统一,避免学生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