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作者】 王祥圣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马道镇中心小学

【摘要】口算是数学计算的一种方式,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进行口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对于明晰解题思路,增强判断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心智成熟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方法;技巧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借助于任何工具,以思维和语言为载体,实际上是思维训练和用嘴说数学,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口算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无论是买东西、还是卖东西、做统计等都要用到口算,所以口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进行口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对于明晰解题思路,增强判断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心智成熟都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新方式,激发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小学生的心理处在一个发育阶段,他们对于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而这种探究欲望和求知欲缺乏长久性,所以需要我们通过“兴趣”这一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求知欲,并以自身需求为桥梁,最终实现学生对口算的习惯化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有效利用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互动环境,将口算这一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口算练习,把被动的学习内容转化为感兴趣的学习,化被动的学习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种教学形式着手:
  (1)以抢答的形式激发兴趣
  以抢答口算练习题的形式实现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这是从学生自身的“成就感”上实现心理突破。
  (2)以小组口算比赛的形式激发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实现学生之间的集体荣誉感。比赛结束,教师给优胜的小组颁发小红旗。
  (3)以课堂擂台赛激发兴趣
  这种方式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形式,先由大家推荐产生一名“擂主”,然后其他学生作为“打擂者”,如果“打擂者”能顺利答完擂主的十道题目,那么打擂成功,顺利击败“擂主”,成为“新擂主”。然后,再由其他学生继续挑战“新擂主”,以此类推,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介绍方法,传授技巧
  口算的过程实质上是分析、判断和推理的过程,其中包含着很多方法和技巧。要想让学生准确、迅速地进行口算,就必须要他们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只有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些技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口算能力。
  (1)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的口算速度存在实际差异,这种差异和学生的“数感”能力的差异存在联系。比如,在计算“6.6x3.5+3.4x3.5”这道题时,如果能够快速发现公因数3.5及6.6与3.4的和是10,那么,学生的口算速度就快得多。
  (2)先单项后综合
  例如,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基本口算训练中,先分别进行“进”、“退”位的单项训练,然后进行9加几、8加几……;11减几、12减几……,最后,混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单项训练明确算理,先说结果后说过程,让学生既掌握了方法,又锻炼了表达。
  (3)先分散再集中
  在每节数学课上,教师要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时间,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每周结合教学重点以及学生在口算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一节课的专题训练。这样,通过分散——集中——再集中的反复性训练,使学生形成了技巧,达到了脱口而出的程度。
  (4)视算、听算相呼应
  视算练习就是采用看练习题来计算,如看口算卡片算、用活动口算卡算、用口算表算,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训练,养成先观察——想方法——再计算的好习惯。
  听算练习,就是老师口头念题,让学生在口算本上写得数。老师念完题,找学生报得数。这种练习形式难度大些,需要学生认真听,积极地思考,迅速地计算,耳、脑、手、口并用,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5)利用恒等变式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
  比如,计算“8-24x0.25”,如果掌握恒等变式技巧的话,就可以很快发现,可以将“24”分解为“3x8”,那么原有的等式就变成了“8-3x(8xO.25)”。这样,不仅提升了计算速度,还大大提高了正确率。
  (6)口算、笔算相结合
  在计算时,让学生先说出口算方法,再让学生说一说笔算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记忆。
  (7)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判断是推理的前提,推理是计算的过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就必须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比如,能不能把加法转化成乘法,把减法转换成除法等等。
  三、严肃认真,严谨细心
  俗话说,写作文胆大如虎,做数学心细如毛。我们往往对学生口算的错误,冠以粗心的原因。如果说粗心是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那么,为什么一些复杂的口算,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做出来,基础好的学生却做不出来呢?说到底,粗心一直是我们师生的一种“共同借口”,实质原因就是学生“严肃认真,严谨细心”的数学学习习惯没有建立,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好学生抄错数、标错小数点的现象。可见,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一种手段。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标准书写阿拉伯数字和标点、运算符号等,不可潦草。其次,要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一些学生在口算时,往往想当然,这题好像见过,这题好像做过,没认真审题就开始计算,如此的计算习惯怎么可能正确呢?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检查习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没有验算、检查的习惯,对于自己的计算能力往往过度自信。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验算、检查的能力。而以上种种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反复训练,并且需要师生之间持之以恒的互动,才能让训练成为一种习惯。